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科技发展战略的转型及其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国家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日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立国”战略,确立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发展战略,实现了发展战略的彻底转型。而其科技发展战略的演变对其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研究生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做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进行了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进入21世纪,日本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更加频繁和深入,推行了国立大学法人化、事后监督制度和认证评价制度等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的目的在于通过"放宽对大学的限制"和"让大学具有像民间机构一样的活力"来增加大学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但是,这些改革的实际影响却并非一定符合改革的初衷,而改革的很多副作用也在改革实施之后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最重要推动力,技术立国战略是日本在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出现重大转折的情况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酝酿并在80年代初正式实施的发展战略。技术立国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日本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对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较为稳定的增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强调"科技立国"、"教育立国",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制定高等教育管理的法律规范,实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促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日本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提出了促进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与日本人口结构变化、科技立国战略和研究生规模扩张紧密相关。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以多样化和高度化为研究生教育质量建设目标,采取从内到外、从事前到事后、从政府主导到社会评估的发展道路,最终形成由大学内部自我评估、第三方认证评估、法人绩效评估组成的研究生质量保障日本模式,标志着日本研究生教育进入到以多元化评估机制为基本方式的竞争时代。在新世纪,这一体系还面临着若干急需解决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一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一直把重视人才资源、依靠人才立国、科技立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经济上突飞猛进发展,日本成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7.
张文继  高海霞 《天中学刊》2003,18(1):121-1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重大决策”。然而,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侧重点应放在哪里,仍见仁见智。笔者认为高校素质教育应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目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改革,都在朝着创造教育的目标趋近。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目标,80年代以来,日本也把发展创造能力视为国策,提出了“创造性科技立国”的口号,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正>日本是近代高等教育的后发国家,1877年成立的东京大学是日本"近代大学史上的划时代事件,可以看作是最早出现的欧美型大学"(大久保利谦,1997,第229页)。二战结束之后的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美国的影响下,日本高等教育经历了自近代大学产生以来规模最大的制度变革,新制大学的成立标志着日本大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受国内经济状况变化、人口结构改变以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日本高等教育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完善大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日本公共财政对私立大学经济补助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日本公共财政开始对私立大学实行资金补助,这对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出现低迷不振的状态,于是,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高等教育领域也开始了大幅度的改革,在此背景下,日本公共财政对私立大学的资金补助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日本以“科学技术立国”战略在工业经济时代发展成为世界强国。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 ,日本确立了“科技创新立国”的新战略 ,强调基础科研和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高等教育是日本实施这一战略的基础 ,近几年来采取的相应措施主要有 :加强高等学校的研究职能 ,重视学术研究 ;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与企业的联合 ;重点改革与发展研究生教育 ,实现高等教育的“高度化”;提倡高等学校的个性化与多样化 ;重视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培养 ;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