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君荣 《东南传播》2020,(12):21-23
本文从"媒介融合""治理融合""以人民为中心"三个方面探讨新时代主流媒体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理念、路径和方法。文中提出了"媒介融合"要牢牢树立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观念;"治理融合"是落实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的现实路径;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是主流媒体从"媒介融合"走向"治理融合"的核心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主流媒体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理念;群众路线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生命线,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等观点,并得出社会治理的运行必须内嵌于主流话语的传播过程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立足时代发展大势,积极构建现代化的新型校园媒体是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构建新型校园媒体,应做到坚守与创新并重:坚持党性原则与人民性原则的统一,坚持传播社会核心价值,创新推进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构建"大学—校媒—师生"三方互动的沟通协商方式,成为师生参与校园治理的"桥梁",打造推动高校治理能力建设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方正畅享全媒体新闻采编系统"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该系统作为"方正超融合智慧媒体解决方案"的核心产品,自正式发布以来,在全国300多家媒体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前沿技术应用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扎实有效的经验,推动了报业深度融合发展。本文从方正畅享全媒体新闻采编系统的特点、实践案例为出发点,分享技术建设思路,为推动媒体融合转型的技术建设提供一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媒体深度融合时代对于融合时效、质量和业态创新的强调,给数字出版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而破局的关键在于对以生态式融合、社会性融合和智慧化融合为代表的未来融合趋势的理解与践行,未来的媒体融合将会是一种社会深度参与的"大融合".本文以"社会治理"为研究视角,探讨了数字出版以社会治理共同体为功能拓展维度参与社会治理的可行性,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度推进,每年两会报道已经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力的态势,亮点纷呈。本文从核心思想宣传、议程设置、深度融合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人民日报2019年两会宣传报道的经验。认为:主题宣传应坚持守正创新,注重新闻规律,大力创新报道方式,加强议程设置,有效提升新闻价值;积极推进深度融合,有效拉近两会报道与广大受众的距离,扩大舆论影响覆盖面,全面提升新闻舆论"四力",发挥主流媒体在引领构建新时代主题宣传全媒体传播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治理重心下移和媒体融合渠道下沉,作为地方重要的信息枢纽和内容平台,县级融媒体是基层传播的网络新单元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新平台,肩负着巩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使命.以媒介治理社会为逻辑起点,聚焦县级媒体传播失效与基层治理价值失能的现实问题,从治理理念、角色重塑、功能重构、治理转向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7.
陈理珍  寿铸 《浙江档案》2004,(10):37-38
枫桥镇,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1963年,毛泽东同志在题为"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材料上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从此,"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罗干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暨创新"枫桥经验"大会上指出,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真学习、创新"枫桥经验",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创新发展,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的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日渐成为公众了解社会、获取信息和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迫使传统媒体加速与新媒体的业态融合,"媒体融合"已成传统媒体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然而从提出"媒体融合"至今,国内大多广电媒体的融合创新还处在摇篮期,仅存在于广播、电视与网络之间的单向融合。本文以新时代对媒体融合创新的认知为依托,具体分析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集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的社会治理进程中,媒体要介入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需要把握好四个建设基点.一是媒介化、媒体作用与社会治理的场景适配;二是复杂网络、媒体融合平台与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三是媒体社区化、社区故事与基层社会微端治理;四是风险社会、媒体反思与社会治理的长效性建设.  相似文献   

10.
张志勇  翟军 《传媒》2021,(3):79-81
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主流媒体应抢抓媒体融合的历史机遇,完善自身功能,扩大主流价值版图.本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探讨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角色定位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杜宇 《新闻实践》2014,(8):17-20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体系的关键,是实现两者优势互补,即嫁接互联网基因,以新媒体的元素改造报纸,使之保持原有价值和灵魂。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冷静布局全媒体建设,在坚持内容为王,嫁接互联网基因,推动传统报纸创新转型的基础上,以数字平台、渠道建设为核心,通过重点项目孵化,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姣玲 《声屏世界》2022,(3):92-93,96
江西省大余县融媒体中心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在守好县级融媒体中心舆论主阵地,推动媒体平台和传播方式融合创新,坚持"三贴近",推动新闻宣传与政务服务、民生应用等跨界融合,在媒体融合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学习强国平台融合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谢臻  张曦  俞又丹  邵泽宇 《传媒》2024,(4):28-30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是新时代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遵循、重要方式。本文以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听语+”实践为切入点,深入探索主流媒体积极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的现实路径。并基于此探讨媒体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构建社会治理创新的长效机制,如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技术驱动政策避险、加强政企数据合作、建立“一体化”协同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媒介话语建构的核心在于作为议程设置的媒体,在对客观现实进行信息符码编码过程中的信息选择趋向,及其确定如何与受众信息解码的反映形成有机互动.媒体深度融合而形成的融媒体生态从本质上促使社会治理,由传统意义上自上而下单向的强制性"管理"行为,逐渐向以合作协商和透明公正为核心的现代化模式转型.融媒体话语建构伴随这种转型凸显作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出发,考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级主流媒体以智库化转型的方式来推动媒体融合创新,构建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合理性和未来潜力,并通过理解媒介场的变化,整体把握新型主流媒体在现代化治理体系之中的位置。媒体转向智库化发展,不仅为场域理论提供了中国个案经验,也借此过程获得政府资源和认可,重新塑造了新时代媒体的职业权威。  相似文献   

16.
张金萍 《传媒》2021,(2):40-42
新技术的应用让新媒体能更密切接触用户群体,更深刻了解用户需求.省级广电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正成为新媒体创新的主力军."触电新闻"APP是广东广播电视台自主研发并运营的新媒体产品,以打造"湾区资讯服务第一端"为宗旨,获评2019年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本文结合"触电新闻"的创新实践,探索数据时代媒体融合背景下,省级广电媒体自主研发并运营新媒体产品的融合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17.
崔梦圆  高菲 《东南传播》2021,(6):104-106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在新时代稳步发展,在艺术创作中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融合数字媒体后产生了新的变化,在发展中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本文以数字媒体艺术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数字媒体的主要特征、发展现状、创新表现以及5G时代中的发展方向,依此总结新时代数字媒体艺术创新发展特点,探索数字媒体艺术的前进道路.  相似文献   

18.
赖学滟 《出版广角》2021,(10):65-67
在媒体融合新时代,探索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布局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各路媒体的必然发展趋势和重要使命任务.文章以2021年的重大历史背景为前提,通过现阶段全媒体主题报道策划的实践,从价值逻辑和流量逻辑角度探讨传媒业在内容、技术、平台、市场、用户等方面的融合创新,以期为新时代的全媒体主题报道提供有益启示,使媒体在加速行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更好地契合数字化、碎片化信息环境中的受众多元之需和发展大局之需.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交融、多种思潮涌动、多样价值并存,以移动互联网为引擎的新兴媒体深刻改变着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传播形态。遵循传播规律,强化协同共治,科学精准有效,做好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传播治理是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格局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新时代经济政治社会平稳、有序、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1世纪传媒变相新闻敲诈案为缘起,对处在社会转型和技术变革中的中国媒体在当下所面临的角色定位和盈利模式双重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指出,识别变革社会对媒体传播的核心需求,确立竞争中的价值制高点,以及识别传媒融合与变局的趋势方向,占据竞争中的创新制高点是未来的突围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