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曾国荃是近代中国海防建设的重要人物,他长期担任主持南洋海防的南洋大臣等要职.他的海防思想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形势下的产物,并在担任两广、两江总督等职时,致力于发展海防建设,创办造船工业、建造近代化军舰、筹划购买铁甲舰,在抗击侵略者入侵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提出了扼要设防、有备无患、固结民心、以变求通、先固本基等一系列宝贵的海防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2.
郑观应国防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1842—1992)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实业家和改良主义思想家。他生活在西方列强不断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并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的时期。其以振兴工商,自强御侮为志,在长期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改良主义思想。其中,国防思想...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近代民族企业家特别重视利用儒家伦理思想来管理资本主义企业,引发员工努力工作的信念和价值观。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民族企业并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社会性的企业文化模式,但在一些企业里初步形成了企业精神文化的重要观念:强烈的民族自强意识和国家富强观念;用“文武合一”的人和思想协调企业内部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在生产管理活动中,强调以人为本;用“忠恕”之道和勤勉节约思想激发员工的敬业精神;用“诚”和“信”来培育员工的营销道德观  相似文献   

4.
彭玉麟的后期爱国主义思想,主要表现为“师其所长,去我所短”的自强思想,“江海相表里”的防务思想,“可战不可和”的抵抗思想。他的后期爱国主义思想,弘扬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优秀传统,客观上起到了御侮自强,维护国家和民族主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祥在洋务运动中无疑是一个重要、不容忽视的人物,他是清朝新外交政策的真正制定,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对外结好,对内改革,借西法自强的外交政策。要请设立总理衙门和京师同馆,积极倡导购买洋枪炮舰和创办近代军用、民用工业。最先认识到西方设议院的好处,坚持海防、塞防并重的主张,首但是以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西方各国,协助奕訢振兴清王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6.
论蒋百里的抗日思想刘一兵享有兵学大师之誉的蒋百里先生一生致力于救亡图存、民族振兴,不愧为关心国家安危的民族先觉。蒋百里毕生处于民族危亡的忧患年代,强烈的爱国心和忧患意识驱使他走上了一条探索民族复兴、抗敌御侮的人生历程。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他更是倾其...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交正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向近代外交转型,走入国际正轨.恭亲王奕诉作为晚清政坛中资深的政治家、外交家、改革家,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奕诉由避敌庚申之役崭露头角,与西人交涉中从开始外交思想转变,进而发出自强御侮的呐喊,最终做出开放性的外交实绩与主张,这些观念和认识已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外交思想和原则,而同近代的外交观念更为贴近和契合了,进一步推动了晚清外交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奕是中国近代以来与洋人打交道最多的清代官员之一。在近三十年的执政生涯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外交思想与策略,自强御侮是其外交思想的主导方针,忍辱求和是其外交思想中的主旋律。他在竭力捍卫主权的同时,又不得不放弃和损害了一些主权。本文依据其外交实践对其外交思想与策略做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是晚清新政改革的领袖人物,为适应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和民族自强的需要,他在从事湖北地方近代化改革事业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科技思想。他主张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倡“农工商学”;重视培养和选拔科技人才,积极发展近代化新式教育;吸收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振兴中国传统农业。他的思想在今日中国也仍然是值得吸收借鉴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马相伯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爱国主义者,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民族性是贯穿马相伯各种思想的一根红线;积极追求民主共和,倡导地方自治是他晚年思想的鲜明特色;马相伯一生能紧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是他思想的最大特点;他还是一位天主教信徒。对社会历史的观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马相伯的思想从不同方面促进和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田照军 《天中学刊》2014,(3):113-116
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国家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海防问题成为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战略问题。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富国强兵之策,从而形成近代海防战略思想的先驱者,其海防战略思想是中国近代海防意识开始觉醒的标志,并对中国近代海防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强观念,古已有之。近代意义上的自强观念不仅与民族兴亡息息相关,而且成了举国上下一致的呼声和愿望。本文以上海《汇报》为考察对象,认为以“兴学”与“合群”为口号来倡导自强,是清末自强观念变迁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内容,而近代中国一直未能走向独立自强,乃因为国人对于“自强”一词在理解方面存有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一位在近代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都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几经变化,早期信服民族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推崇宣扬自由主义,五四运动后转向了社会主义。本文探讨的是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由自由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后,他对民族国家、民主自由的重新认识,以及他的思想认识中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鲜明时代特征与古代爱国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随着近代各个时期反帝反封时代主题侧重点的不同而呈现出层次性:(1)救亡御侮的民族爱国主义,(2)救亡御侮与自强求富的爱国主义;(3)救亡御侮、自强求富与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重在推进社会进步的爱国主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但又有超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内容的东西,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15.
清末的海防发展是中国近代军事变革中的重要部分。在战争的刺激下,随着晚清社会总体变迁,海防观念也不断更新。其观念从陆防为主发展为陆防、海防并进,再到最终成型,使海军变为一支独立兵种,并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可圈可点的一笔。但由于晚清政府之腐败没落,政治体制僵化低效,军事思想发展缓慢,与世界总体趋势难以接轨,最终导致海防事业的彻底失败。海防无论对近代还是现代中国,都十分重要,对海防演变进行研究凸显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面对强敌,为了维护封建的清王朝,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出一些有关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即发展近代军事工业、近代矿业,重视近代教育事业.他的思想虽然没有使当时的清王朝摆脱因境,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却体现了他本人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7.
张之洞是晚清新政改革的领袖人物,为适应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和民族自强的需要,他在从事湖北地方近代化改革事业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科技思想。他主张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倡“农工商学”;重视培养和选拔科技人才,积极发展近代化新式教育;吸收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振兴中国传统农业。他的思想在今日中国也仍然是值得吸收借鉴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由爱国而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由一位爱国运动的积极支持者,逐步成为一名彻底的抗日救亡战士。蔡元培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民族革命思想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他为近代中国民族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前后,自林、魏倡议“师夷长技”,筹划海防,是为近代海防思想之萌生;其后近代海防思想又随洋务运动的兴起而不断发展,但综其始末都没有跳出“师夷”的窠臼。有鉴于此,本文拟对近代海防思想萌生、发展过程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前后,自林、魏倡议“师夷长技”,筹划海防,是为近代海防思想之萌生;其后近代海防思想又随洋务运动的兴起而不断发展,但综其始末都没有跳出“师夷”的窠臼。有鉴于此,本文拟对近代海防思想萌生、发展过程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