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的思想都受到普遍的赞誉。孔子之后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进程,自始至终,而且在各种思潮相继出现、并存和纷争中,孔子思想一直是处于有相当影响的地位。孔子的思想体系内  相似文献   

2.
凌先威 《大观周刊》2012,(31):29-29
孔子是我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几千年来,有人对儒家学说推崇备至,亦有人要打倒孔子,但是无论怎样,儒学都以它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中国社会.在中国人民的思想深处形成厚厚的积淀。孔子在道德方面的高度修养和“博施于民”、“仁者爱人”的思想境界.“宽猛并济”的为政主张.以及他所提倡的忠信宽恕的人生态度等等,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嘉英 《大观周刊》2012,(19):23-23
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被公认为世界古代史上十大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产生着巨大影响。1988年初,75位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他们发出如此呼吁是因为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共同关注的危机,如: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论丧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主张,倡导“仁爱”思想,“为政以德”之道,重德教化等对解决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作用,从这方面而言,我们也可以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阙里读孔     
开场白孔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怕是无人可比。上世纪末流行“脑筋急拐弯”时。台湾人编的一套书上有这样一个题目:“孔子是中国最著名的什么家?”答案是:“最著名的老人家。”问和答都够无厘头的,不知如果在央视王小丫MM的“开心辞典”上,这样的讨巧会不会得到“回答得完全正确”的待遇呢?  相似文献   

5.
王强 《大观周刊》2011,(37):36-36,25
李贽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思想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侯王与庶人同等”,“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等一些惊世骇俗的思想理论,使他成为让道学家们十分痛恨的“异端之尤” 。李贽异端思想的产生绝非偶然,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当时特殊的社会大环境以及李贽的个人性格和坎坷的人生经历等方面加以考察。两者在历史的安排下相遇并发生相互作用,使得这一系列反叛思想得以借李贽之口说出。  相似文献   

6.
陈慧 《大观周刊》2013,(2):22-23
儒家美学思想在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思想发展史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孔子是儒家美学思想的始祖,《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美学思想是以中庸之道作为指导.以仁学理论为基础.强渊是美与善的结合。《论语》中的美学精神在儒家美学中的地位是奠基性的,其反应出来的社会美、自热美、艺术美的美学思想不但对后世中国古代美学的构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说:孔子的最大贡献是“人的发现”。此谓春秋以前,“天命”主宰一切,天神思想是思想界的统治思想。孔子“发现”了人,提出:“远天道,近人事”,“不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把思想界的视野从“天”拉向人,拉向现实的人生。孔子的人学思想对于后来儒家思想、中国佛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学术文化都产生了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人物,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起着主导作用,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孔子在历代帝王那里都是宠荣有加,被冠以各种封号。但从“五·四”之后,孔子及儒学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反封建的声浪中儒学被视为维护封  相似文献   

9.
《诗经》与孔子的档案编辑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诗经》与孔子的档案编辑思想唐建设公元前六世纪,在我国历史上首次对档案史料进行了大规模系统的编辑活动。完成这一壮举的,是伟大的思想象、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对中国乃至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孔子的编辑成果,就...  相似文献   

10.
孔子管理思想对图书馆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文章受孔子管理思想的启发,结合图书馆管理实际,提出了“治”、“和”、“仁”、“类”、“艺”的图书馆管理思想,对于促进图书馆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孟子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了孔子的法律思想.孟子以“仁政”为其法律思想的核心,他的“民贵君轻”和“诛暴君”等思想都是对原始民主的集中体现,这也为后世起过积极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孔子的安贫思想,历来有很多学者曾予以批判,认为这是露骨地要求下层的“人”在经济上退让与屈服。对于这些说法,张海鸥在《河北财贸学院学报》第1期上撰文,表示了不同看法。张文认为,孔子安贫说的本意,原是提倡一种对待贫和道的态度。安贫是乐道所要求的,乐道才是目的。在贫与道的关系上,有志之士应该不图安逸,不怕贫困,致力于道,矢志不移。这种品格是高尚的。孔子这些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士说的,不见得存有担心“小人”造反、企图麻痹他们的政治目的。另一方面,孔子也并非一定要人们永远安于贫困,他认为对于富贵,只要合于“义”和“道”,就是“可求”的。孔子对子贡经商是赞许的,他未说过一句反对经商的话。这些都说明孔子的求富思想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人物,孔子的乐道思想跨越了时间的障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模式。孔子的乐道不是虚幻的乐道,而是实现于“伦常日用”,但又具有超脱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刘大年在《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1期上撰文谈及历史科学方法论问题。文章说,近代历史科学或整个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必须是一个足以阐明从社会经济基础、人的地位作用到上层建筑的辩证运动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个体系还必须是开放的、非封闭性的。今天我们现有的知识中从哪里去寻找合乎这个要求的方法论呢?中国传统历史学的方法论,有必须继承发扬的值得珍贵的部分。孔子传播《春秋》,对“义”与“事”两者平列。司马迁在《史记》上提出“义”与“法”并重。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与档案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的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开创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先河,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孔子本人在中国被奉为文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在国际上被列为世界大思想家和“四哲”之一。综观孔子生平活动,与我国古代档案文献和档案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杰出的思想家孟子晚年与学生一起著述,总结自己一生的思想活动,编纂了《孟子》一书,在中国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地位。今天我们以当代眼光透视这部文化经典,可以与当代档案文化接轨,并且对于当今的档案文献编研有直接的借鉴作用。一、编纂主题理念:服务于当代孟子作为儒家“亚圣”人物,对于孔子的文献档案编纂理念有深刻的体悟。孟子十分推崇孔子所作的《春秋》。《春秋》是一种史官大事记,实质上即是官府档案;是孟子最早肯定了孔子作《春秋》的贡献。他在《滕文公》中写道:“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这个公共教育平台、分享社会知识资源是每个公民的政治权利。保证社会各阶层获取知识权利的均等,是我们推行民主政治的体现。知识公平思想、社会求助思想在古代社会就已经萌芽。孔子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育目标上提出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君子”,即素质教育。先秦子书《管子》对社会救助有系统的论述。古代先哲们追求知识公平和弱势群体救助的思想与实践,不仅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而且对今天的弱势群体的图书馆知识援助也有一定的启迪价值。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18.
在孔子思想言论中,体育思想与理念有着重要的地位。正确全面地认识孔子体育思想言论与理念,对于理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孔子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所表现出的理念,都充分体现出儒家以仁德、礼制为核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张宏燕 《大观周刊》2011,(39):265-265
作为儒、道两家的创始人,孔子、老子之间两种互见异同且大异小同的思想——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老子思想以“道”为核心,对中国文化特别是道德伦理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深远影响。本文从伦理学角度将“人格”理解为“道德品质”,以此作为逻辑前提来探究和把握孔、老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并把这方面的思想理解为其教化思想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六经是儒家宝典,而孔子手著的经书,惟有《春秋》一经。《春秋》记载242年史事,只用了一万五千字,用词极其简略,寓意却极其深刻,蕴含着孔子辨正是非、纲纪天下的道理。故孟子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作为解经之一的《春秋公羊传》是一部系统阐发孔子“微言大义”的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