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宋文献资料保存有一些关涉宋玉的文化名流的文学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反映了北宋文化名流阶层的宋玉接受倾向,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北宋文化名流阶层的宋玉接受承继了表现为两极走势的唐代文学思潮中宋玉批评的思想倾向,但与唐代不同的是对宋玉及其作品的肯定意识在北宋不仅是主流意识,而且表现出更强的强势。  相似文献   

2.
北宋山水与巴比松画派时间相隔七百多年,发生地域距离遥远.基于在自然风景为描绘对象的绘画领域里,北宋山水与巴比松画派在各自所处的中、西方美术史中都是"写实"性的代表,并且两者都对自然风景给予热切关注,然而,由于时代、文化等特点的不同,画家的审美倾向及作品呈现面貌也迥然不同,北宋山水传递出"物"境的美,巴比松画派强调对自然风景"物"的真挚情感.北宋山水与巴比松画派是两种文化的载体,比较两者的差异、探究形成差异的原因,是写实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开拓新路的征程中理论意义上的探索,同时也是绘画主体与时代关系的新认识,有利于当今东西方文化互融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宋前期词在发展中深受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地域性不平衡的特点。北宋前三朝政治环境中对南方士人的歧视排斥,限制了南方词人的成长,词坛一度消沉萎顿。真宗后期和仁宗朝词坛开始勃兴,则与南方士子精英大量进入北宋政权和文坛密切相关。北宋前期,南方、北方词人作品风格总体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分野。随着北宋前期词人仕宦经历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应天书院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在北宋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应天书院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不仅为北宋王朝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还为开启北宋理学思潮,奠定宋代学术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宋代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海山记》未见两《唐书》著录,不避唐讳,歌颂宦官不合唐代世情,《望江南》词是北宋才有的双调,故绝不是明代《说郛》及后来《唐人小说》所认为的唐人作品,而是北宋作品,首见于北宋《青琐高议》,且未题何代何人撰。其情节、人物、制度、政治面貌多与隋史违离,并非照顾小说创作所致,可判定作者文化层次不高。所说隋代易州进牡丹20种品名,系北宋人作伪,故参以多种资料,隋炀帝洛阳西苑牡丹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
宋仁宗朝诗人宋祁,在居士禅盛行的时代,其作品呈现出明显的禅悦倾向.北宋政府对佛教限制性利用的政治态度是这种倾向赖以形成的文化语境;奉儒作吏的宋祁,受到时代风气的浸熏,其禅悦意识渗入到诗歌创作中来,表现出当时居士禅的文化意义:禅悦与审美——宋代文人的心灵安顿之途.  相似文献   

7.
武山自北宋至民国元年称宁远,教育文化一直比较落后,直接影响了文学、学术的发展.光绪元年陕甘分闱,举人名额大幅增加,极大激发了学子参加科举的热情,读书风气日炽,促进了文学文化尤其是诗歌创作的繁荣,产生了闻名省内的诗人陈青选、李克明等,以及现代文学作家李江辉等.他们的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往往以甘肃重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反映社会现实,描写山川胜景,抒写个人情怀,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丰富的社会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是宋代著名词人,是北宋重要的思想家与政治家,其一生历经波折,所创作出的诗词作品不仅是深受前人的影响,更是表达了其处世态度。欧阳修的人生无疑是成功的,其作品流传至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读者可以从欧阳修的作品中了解到欧阳修的人生哲学。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欧阳修作品中的处世哲学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欧阳修处世哲学的文化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的艳词在艺术上虽然没有多么大的贡献,但却具有极强的文化认识价值:艳词归属权的古今之争,反映出古今学术研究在价值判断标准上的不同;艳词所描写的文人生活,是认识欧阳修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北宋初、中期文人完整人格的重要内证依据;艳词涉及的妇女题材,是研究北宋初、中期妇女问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鲜活的基本资料.欧阳修艳词这几个方面的价值,是他其它体载的作品所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0.
正文学艺术,包括绘画、戏剧、曲艺、舞蹈、音乐等姊妹艺术,都讲时代精神。不仅是山水画、人物画需要时代精神,花鸟画同样需要。比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的市井文化,透过小桥流水、商贾文人等反映出它的时代性。通过作品,我们便可以了解当时北宋繁荣的生活。而徐渭、朱耷等人的作品反映自身的心境,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及落魄处境互相印证。每一个时期都有其时代精神,就看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时代,如何加以捕捉并画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11.
梅山文化是长期以来在梅山地城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山地文化.北宋以前,该地区尚处于一种自然松散的社会形态下,但由于社会政治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梅山文化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北宋在梅山建制以后.梅山文化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随着民族交往与融合的加强,开始被汉族文化所接受和尊重.梅山文化在诸如民风、歌谣、方言、饮食、节日活动、宗教信仰等方面形成并保留了其地方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西昆诗人与阜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昆体是北宋前期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作品见于《西昆酬唱集》的十八位诗人中(其中一人缺名),五人与阜阳有一定关系。特别是作为西昆派领袖的杨亿、刘筠,尽管作品散失严重,仍留下了一些与阜阳有关的诗文。本文旨在罗列有关材料,以期对研究阜阳历史文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宋代发达的印刷业开启了中国文学的刻本时代,使传统的文学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所以其诗歌文集被大量的刊印。作品的大量刊印,苏诗才得以广泛被时人及后人接受并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旅游活动发展到北宋时期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北宋城市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为城市旅游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以<东京梦华录>一书为主要文献费料,结合旅游学相关理论,探讨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旅游活动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济南大学学报》2005,15(6):87-87
刘培在《论北宋后期辞赋与文人的文化生活》中认为:在北宋后期,随着文人与现实政治的逐渐疏离,辞赋也逐渐远离了纵口揽时政的传统,而是深入到文化生活之中,表现文人生活的种种怡情雅趣,在优游不迫的闲雅情调中展现着人与自然相谐的美韵.北宋后期文人的辞赋创作,为赋苑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当时,辞赋在点缀文人生活方面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辞赋与文人生活的密切结合也促进了辞赋的发展.在当时,文人雅事,常有辞赋等来助兴.赠答、赠别、吊死问生的赋在当时颇为流行.在表现燕居生活的艺术性方面,辞赋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文人们还喜欢用辞赋来表现对书画的看法,他们优游的园中小亭、草堂台榭,点缀雅趣的砚、茶、酒、药,也是辞赋表现的重要题材.文人们也喜欢品评前代和当代的辞赋作品,以显示才学,展示胸襟识力.辞赋创作与文人文化生活的密切结合,开拓了辞赋的表现范围,深化了辞赋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辞赋议论化倾向和科举改制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了辞赋内容与风格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6.
流行歌词的鉴赏,如果少了"当代柳永"——林夕的作品,怎么着也是种缺憾.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与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并称"北宋四大家".到目前为止,华语乐坛恐怕还没有谁敢称是"当代辛弃疾""现代李清照",哪怕在文坛上,敢以"苏轼""李白"自诩并能服众的,目前尚未有所闻.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有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古诗在历史文化中占主要地位。古诗大都体现民间疾苦、激发人的意志、寄予情感,描述自然景观或规劝君王高官等。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虽然古诗只占据一小部分,却不能忽视其重要性,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知古诗的意识,将具有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特色的古诗发扬光大。一、教授学生作品的哲理古诗作品不仅诗情画意,而且较多的作品还含有理趣性。例如,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前两句描述的是庐山  相似文献   

18.
渔父词从中唐产生以来,历经五代和宋初,直到北宋后期才有了全面的勃兴与新变.它的勃兴表现在作家、作品数量的增多,词调的丰富;它的新变则表现在词中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富有禅趣.渔父词的勃兴与新变绝对不会是一个偶然的、孤立的文学现象,它有着深层的文化意蕴,包括宋士大夫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佛教与世俗的同化和被同化以及频发的党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朱弁《曲洧旧闻》是南宋一部比较重要的文言小说集,作于作者被羁金国期间,作品追忆、记录了北宋及南宋初期的朝野遗事、社会风情和士大夫轶闻,展现了作者高度的爱国热情及其对北宋灭亡、南宋贫弱的理性反思,作品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文字雅洁,活泼风趣,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作为北宋仁宗庆历前后疑经惑古思潮中的领军人物。他的学术思想通过大量的散文作品体现出来,学术论文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美文化倾向,这是他以文学家身份治经的独特之处。就其文学创作成就而言,无疑增强了学术论文的可读性。就学术发展而论,美文化的学术论文正与庆历学术重人事、重人情的学术本质互为表里,对形成宋学独特的治学理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