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代表之一,被世界文学理论家赞誉为"惊世之作"。小说通过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为读者展现了一段跨越时间、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在小说叙事过程中,作者突破性地运用了预叙、倒叙、重复、停顿、省略等手法,让故事情节在有限时间内得以发展及完成。事件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充分体现出作者独特、大胆的创作手法。结合《呼啸山庄》的叙事时序、叙事时距、叙事频率及中间叙事等特征,探析作者在小说《呼啸山庄》中的叙事时间特色。  相似文献   

2.
当代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一举问鼎当年英联邦文学最高奖项布克奖,在世界文坛激起广泛讨论。本文从"平行叙事"和"预叙"的角度,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该文本的叙事特点进行解读,藉此揭示小说的思想内涵,还原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以期深入认识小说中对人性的隐喻及对人性的解构。  相似文献   

3.
亚历山大·仲马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当中最为杰出的以为,其作品主要以通俗历史叙述小说为主,在四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当中大仲马通过大量的优秀作品被大众熟知。大仲马的作品不仅为法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还奠定了世界通俗历史叙事小说的基础。在大仲马的小说当中应用重复叙事、戏剧化的叙事、偏离建构历史、制造悬念的表现形式赋予了大量精彩的小说情节,提高了小说的趣味性,吸引了大批读者。从当前世界各国的悬疑小说和侦探小说叙事形式上看,很多小说中都藏有大仲马叙事手法的影子,而在大仲马所有的作品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三个火枪手》,本文对其具体的叙事手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蜗居》的电视版非常忠实于小说原作。电视剧《蜗居》的被禁不仅折射出了当代文化语境的非生态性,更暴露了整个当代文学创作的结构性匮乏:一是,写实性使《蜗居》在塑造人物、构置情节上遵循人物的情感逻辑和生活逻辑,而非当代都市小说那样在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立场上书写都市文明病中的边缘群体,《蜗居》折射出了当代文学对"五四"文学"写实性"的整体性遗忘;二是,《蜗居》的悲剧性紧扣现实生活层面中的普通人,既不同于十七年文学、文革后文学将悲剧历史化处理,也不同于先锋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寻根文学等将悲剧文化化或哲学化处理,《蜗居》使悲剧体现了舍勒意义上的那种普遍性,也打破了当代中国文学无现实悲剧的意识形态神话;三是,《蜗居》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折射出了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困境,现实主义已被沦为一种意识形态策略,从而使"现实生活"在当代文学中遭到遗失。因此,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不具备生态学意义上"灌木丛式",而更像是一株美丽而苍白的"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5.
小说《一日重生》是作家米奇·阿尔伯姆创作的一部具有疗伤风格的作品。作者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平凡人生活的一个个断面和切片,使读者从平淡中感受爱的光芒。论文讨论了小说中空间化叙事结构,多角度人物塑造和作家时空体等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奇幻小说《九州缥缈录》为研究对象,从叙事时间、叙事结构、历史叙事三个方面展现其小说是如何通过摹拟历史叙述的叙事形式,在叙事时间的扭曲中完成奇幻世界里人物成长故事的讲述。在这一过程里作品不仅完成了对故事性与幻想性的追求,也借奇幻世界的架构完成了对历史与时间认识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具有巴赫金所分析的狂欢化文学的各种特征。这部小说在魔幻现实主义之外,从巴赫金的"复调""狂欢化"等理论中汲取养分,创造了一个"狂欢化"的世界,构筑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狂欢化"小说空间。小说中的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无一不流露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8.
杨航  蔡殿梅 《英语广场》2020,(13):15-17
《最后一幕》是美国当代后现代主义作家约瑟夫·海勒写作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续集。相比前作,小说以更加直接、幽默和怪诞的形式,将"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阴影笼罩在《最后一幕》中,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形式侵蚀着普通大众,揭示了美国现实世界的病态化和荒诞化。本文从语言风格、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叙事技巧等四个方面探讨《最后一幕》独特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特征,以展示作品蕴含的当代美国混乱不堪、荒诞病态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入话手法是古今中外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普遍使用的叙事策略。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是“入话”,在外国古典小说中是“故事套故事”。中国现代文学中,从精英文学到通俗文学都使用了入话的手法,催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技巧的革新。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中的“元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传统小说的入话手法。  相似文献   

10.
凌叔华的小说,以温婉的笔调,水墨画的韵致和诗意的叙事特征称道于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群。本文认为,这种温和的创作风格有别于鲜明故事性,强烈戏剧性的小说叙事,呈现着内倾化趋势,情节淡化,少有大开大合,更多地是着力于人物潜在的心灵世界表现。文章具体地分析了凌叔华的《花之寺》、《女人》两本小说集,指出凌叔华通过场景描绘和人物描摹体现着她的以文写画的创作特色,其中涌动着朦胧淡远的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富有绘画美,透示出其人其文韵雅的气质。文章紧扣作家作品及其中活动的多样化人物形象,对凌叔华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整体把握与概括评价。  相似文献   

11.
电影《归来》的上映,使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编剧严歌苓再次受到关注。不论是其哪种题材的作品,都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对边缘人及小人物进行全新的阐释,而作品中故事性与视听感并重的叙事风格,也使其具有极强的改编艺术价值。通过对《金陵十三钗》《少女小渔》等作品的分析,指出严歌苓小说的叙事主题和叙事风格是其被改编的主要原因,进而揭示出严歌苓小说改编热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张兴娟 《考试周刊》2011,(50):25-26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是具有新时期文学转型意义的一部作品,它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时空界限,表现出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技巧,并开创了中国小说叙事的新纪元。本文从叙述主体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对《红高粱》的叙述技巧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如今,"快捷时尚的视觉文化"已逐渐成为当代文化的中心。小说亦是如此。随着电影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当代小说大量地被改编成电影、影视剧本,登上了影视舞台。这使得当代小说与影视作品有着密切的"联姻",一些小说家开始主动尝试创作剧本,或者用影视化的手法进行小说创作。本文通过对叶弥的小说《天鹅绒》与姜文改编并导演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对比分析,分别从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作者、文学与读者的角度,来探求当代小说影像化过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先锋"文学的弄潮者,马原作品中的形式狂欢对于当代文坛的开拓意义不可否认。但是,《拉萨的小男人》这部不甚引人注目的作品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马原小说内容意义的平台——独特的"小男人"世界。马原笔下的"拉萨小男人"群像,是一个浓缩了八十年代进藏青年喜怒哀乐、代表着一种特殊生活和精神状态、传达了人生思索的"真实"群体。他们所具有的去英雄化、狂欢化的精神流浪品格,是"马原们"在前卫的先锋探索中,隐含的对自我身份站位的思辨乃至超克。"小男人"世界不仅是重估马原藏地书写的入口,同时也为当代先锋文学的复杂转向/转型和还原八十年代文学的多元面向提供了可贵线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明清白话小说的传入对江户时代的日本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读本是江户时代的一种小说体裁,读本中有很多作品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模仿,被称作"翻案小说"。《梦应鲤鱼》是上田秋成作品《雨月物语》中的一个短篇小说,由中国明代小说家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薛录事鱼服证仙》翻案而来。《梦应鲤鱼》与《薛录事鱼服证仙》在情节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语言、主题思想、情节设置、叙事方式上又保留了日本文学的固有特色。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中狼叙事的叙述母题和小说结构,研究者一般将其归因于作家经历、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果把比较视野纳入到中国生态小说中的狼叙事研究中来,将苏联文学经典《断头台》与之进行对照阐释,可以发现中国生态小说狼叙事中的叙述母题、小说结构与《断头台》存在着相互呼应的关系。比较视野的运用,将突破以往中国生态文学研究中的某种思维定势,为生态文学研究开拓新的空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科技的普及,网络文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当代普通大众的文学审美。匪我思存的小说是网络小说的代表。其作品叙事在多种叙述手法中展开,成就了其独特的小说结构,如"以非顺序为主进行结构叙事"、"蕴含着宿命结局的结构安排"以及"颠覆了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结构"等。  相似文献   

18.
残雪作为当代中国现代主义小说家,二十多年来一直都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与叙事风格,而其叙述策略也正是研究解读其作品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就叙事角度对其最新小说《边疆》文本进行分析,从叙述空间、叙述结构与叙述线索三方面对其独特的梦呓式叙事手法进行解读,分析其对生命、人生以及人类生存处境的尖锐思考。  相似文献   

19.
《猫部落》是香港女作家王璞的又一力作。小说摆脱了传统小说文本叙述模式而采取了网络跟贴的形式,这一完全不同的叙事策略和人物塑造手法,将网络与文学契合在一起,为小说叙事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很大的启示,标志着新的小说形式的诞生。作品在叙事策略、人物塑造、历史观等方面的探讨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英国作家麦克尤恩的力作《赎罪》被誉为"当代叙事经典",其后现代叙事手法解构了"犯罪-赎罪-新生"的基督教传统。从叙事伦理视角深入分析《赎罪》叙事文本中"作者-叙述者-文本-读者"之间的多维度对话,有助于我们对其"赎罪"主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析。《赎罪》所揭示的文学"对抗遗忘和绝望"的社会责任对于我们今天所处的后现代世界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