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中国纪录片研究发展报告》称,近十年来,随着各大电视机构以收视率作为主要指标,中国电视领域逐步呈现出以电视剧、综艺娱乐和新闻为三大支柱的节目  相似文献   

2.
吕萌  丁一 《视听界》2006,(1):17-18
“真人秀”是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从电视节目理念看,以前的电视节目纪实类节目与虚构类节目的区分非常明晰,而在“真人秀”节目中,这种界限已经被打破,它是纪实类节目和虚构类节目的综合体;从节目形态看,“真人秀”节目广泛吸收了电视剧、纪录片、益智类节目等多种节目样式。真,体现节目纪实特色;人,是节目的核心;秀,是手段,意味着节目需要靠虚构的规则来完成。火爆2005年整个暑期、余波未平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使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进入了一个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特征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陆颖 《记者摇篮》2006,(2):64-64
电视,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有自己独特的叙事和表现方式,同时又以活动的视觉影像、有声有色的语言,成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声画传情地走进了千家万户。一直以来,人们对电视艺术从认可、熟悉到青睐,多仰仗于一些成功的歌舞音乐专题片、精品电视连续剧、大型综艺晚会的播出。无形中人们把电视艺术与电视文艺性节目划上了等号。新闻类节目尽管拥有一大批忠实的受众,但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只是纯粹的信息传递,与艺术“风马牛不相及”。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新闻类节目都与综艺类节目有较大的差别。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艺术同样根植于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4.
王瑞 《青年记者》2020,(8):77-78
当下,电视文化类节目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各卫视平台也竞相制作可看性强、视觉技术创新的电视文化类节目,用以替代原有的综艺娱乐节目,从而带来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复兴。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现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娱乐元素在文化节目中的融合方式当下流行的几大类文化节目中,娱乐元素的融合方式主要有幽默化表达、多维化交互、故事化演绎三种。这三种娱乐元素共同作用,为电视文化类节目带来了全新的“文化综艺+”模式,赋予了传统电视文化节目生机。  相似文献   

5.
胡作永 《新闻窗》2012,(5):82-82
现在的电视荧屏上,不单单是电视剧、文艺晚会等娱乐、教育类节目的片尾会出现“策划”二字,在新闻性栏目及大型专题新闻报道节目中也有这一职能分工。  相似文献   

6.
电视早间新闻类节目的收视地位和影响力,眼下早已走过了存疑阶段,步入稳定的增长期,无论是各档节目的框架与结构有何不同,但新闻、信息、娱乐相结合的节目版式几乎成了早间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构成定律,然而呈现的样态即节目的风格形态却仍存在探讨的空  相似文献   

7.
电视台在经历了综艺晚会热、纪录片热和纪实电视剧热之后,又出现了电视“谈话热”。中央电视台以综艺类的谈话节目《十二演播室》为发端,经过访谈型的谈话节目《焦点访谈》,而后又推出了论辩型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现今谈话类节目已伸展到各个领域。从实录性的,到理论性的;从生活服务性的,到科学知识性的,可以说无处没有“谈话”。荧屏兴起了“谈话热”!  相似文献   

8.
正在当前新闻媒介的竞争中,电视的直观性显示出强大的威力,电视新闻纪实类节目充分发挥在传播上能直接诉诸人的感官,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的形态和运动方式的这一电视特性,让观众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到新闻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这一方式具有其独特的魅力。笔者拟采用文献分析、个案分析法关注国内电视新闻节目中纪实手法运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基层新闻工作中运用纪实手法的意义,同时本文将结合国外电视同行在这方面的应用和探索,探究出我国纪实类电视新闻手法运用的规律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刘娟 《声屏世界》2011,(1):19-20
经历了以明星为主体的游戏类、娱乐资讯和娱乐访谈节目后,丰富多彩的综艺类节目成为后娱乐理念最直接的体现者,例如选秀类、情感类、以平民为主体的益智类、婚恋交友类和户外挑战类节目等都是时代的新宠:电视剧的偶像化、伦理化和苦情化受到各年龄层观众的热烈追捧;  相似文献   

10.
徐晖 《视听纵横》2000,(6):62-65
纷繁世界,多姿多彩,俏丽荧屏,异彩纷呈。在经历了综艺晚会热、纪录片热和纪实电视剧热之后,又出现了电视“谈话热”。中央电视台以综艺类的谈话节目《十二演播室》为发端.经过访谈型的谈话节目《焦点访谈》,而后又推出了论辩型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现今谈话类节目已伸展到各个领域。从实录性的到理论性的,从生活服务性的到科学知识性的,可以说无处没有“谈话”。荧屏兴起了“谈话热”!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不但传统的艺术类节目诸如电视剧、电视广告、音乐电视等,就连电视新闻、电视纪实专题、电视纪录片、谈话节目等电视纪实类节目也纷纷强调叙事元素,电视综艺节目这种原本被认为是含有少量叙事元素的节目形态,近年来也大有叙事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蔡景其 《东南传播》2015,(2):120-121
随着电视和网络传播技术的日渐成熟,从2009年起我国综艺娱乐节目迅速热络发展。首当其冲的国内原创综艺栏目打起"逆袭战",栏目井喷,节目类型多点开花,尤其是明星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影响力日渐扩大,本文以电视人的视角对我国综艺娱乐事业、新时代下的电视传媒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剖析综艺娱乐类节目尤其是表现突出的明星真人秀节目通过创新的形式、明星的加盟、广泛的社会效应以及与新媒体的紧密融合,在国内综艺娱乐节目发展出现雷同化缺乏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困境中寻得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电视现象,对于扩大电视台影响力、打造电视频道的品牌文化以及我国文化产业各个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鄢然 《新闻前哨》2012,(4):64-66
目前,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大致可分为新闻类、政治经济类、历史文化类、综艺娱乐类和生活服务类。不同类型对主持人自身修养、阅历、语言风格的要求都不同。虽说每个成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成功的道路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基本上做到了以下几点:找准角色定位在大多数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主要承担着四种角色:组织者、参与者、倾听者和传播者。首先是组织者,  相似文献   

14.
就电视各类节目受欢迎的程度而言,我们一直提新闻、文艺(娱乐)、电视剧这老三样。服务类节目虽然也很重要.但收视率一般都在老三样之后。  相似文献   

15.
手机电视是移动视频的一种。2005年3月,上海文广新闻集团获得国内第一张手机电视运营牌照,标志着我国手机电视的起步。2008年6月1日,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推出的《视讯中国》手机电视正式在中国移动手机电视平台上线,开通新闻、娱乐、体育、音乐、电视剧、电影等七大类节目。  相似文献   

16.
一、现阶段电视收视市场的变化与特点:影视剧节目“王位不倒”,新闻类节目“趋势走低”,大众娱乐类节目“步入中兴”。大众娱乐类节目占有当前电视收视市场份额的约1/7。 电视传播是以时间为其展开形式的。因此,考察各类电视节目在人们收视行为中的结构性占位的状况,主要是通过人们赋予各类电视节目不同的收视时长来判断的。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于2000年5月进行的“北京居民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意愿的调查”显示,北京人每天收看娱乐综艺类节目的平均时长为463分钟,这一收视时长在本次调查所列的11类电视节目中,次于…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者》2007,(7):9-9
第1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专业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市场报告2006-2007年指出.2006年,新闻节目占据收视市场重要地位。观众平均每天收看新闻节目22、8分钟。占其总收视时长的12.95%。而每天收看电视剧的平均时长是52分钟。新闻节目中最受观众欢迎的是综合新闻,占据58%,综艺娱乐新闻的收视份额也占10%以上。此外,新闻节目广告投放额进一步增长。去年电视新闻节目广告投放总额达到537亿元。  相似文献   

18.
电视是什么?或者说,电视的基本属性是什么?有人说,电视是新闻工具;也有人说,电视是娱乐工具。其实,就电视基本属性来说,电视既不单单是新闻工具,也不单单是娱乐工具。以中央电视台1988年1月4日第一套节目为例:全天共播出14小时左右的节目;其中新闻类节目约占13%,文艺类节目占23%,教育类节目约占44%,少儿节目约占3.5%,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2012,(2):78-78
广电总局2011年10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节目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节目实行播出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赵辉 《记者摇篮》2012,(5):76-77
综艺娱乐节目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内容和功能也往往是电视台的主打节目,有一种说法:它和新闻类节目、电视剧三分天下而据其一,这当然不是指它的播出时长,更多体现的是其价值。因为综艺娱乐节目会展示最时尚的娱乐方式和元素;最流行的文化艺术潮流;最新的科技成果;最先进的节目理念;也往往最能体现一家电视台的创新意识和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