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语文教学从来不缺争议之声,也不能缺少争议之声。没有了争议,也就没有了碰撞和发展。但面对争议,我们首先要有自己清醒的认识。切不可盲从或跟风。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特级教师陈日亮先生提出的"我即语文"的观点得到北大钱理群教授的充分肯定。于是,有人问我:你能用简单的一句话表达对语文的理解吗?我觉得有点为难。但如果一定要这样说,我的回答是:语文就是语文。  相似文献   

3.
孟佳君 《快乐阅读》2012,(19):110-111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4.
5.
语文课的个性应该是祖国语言文字的味儿,即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的味儿,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闻到这气味——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品味、积累、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之味。  相似文献   

6.
王晓媚 《陕西教育》2011,(10):55-55
在教学中我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我不喜欢语文。”“老师,我不爱上语文课。”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使学生从心底喜欢学语文呢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人的语言的发展是人的一切发展的基础。语言和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两大杠杆。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任何人都不能不同语言打交道。在现代社会,听、说、读、写、算、信息技术是每一位能正常生活的公民必须具备的生活技能。其中前四种能力就与语文有关,直接影响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基本素质。因此,一个人如果语文学不好,他就很难在民族大家庭中和谐地生活,更谈不上发展。而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启发想像,展开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促…  相似文献   

8.
陈悦 《学语文》2011,(3):77-77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在教育界出现了一种现象.大家在探讨教学改革的时候,对语文青睐有加。学界都在围绕着语文的方方面面,相互争论。《南方周末》曾刊登过余杰先生的《欲说还休的语文》,其在文巾指出:“语文课堂上的语法分析、段落划分、概括巾心思想,在我看来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余先生用如此愤慨的语言驳斥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9.
张瑞锋 《阅读与鉴赏》2009,(8):51-51,45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现代教育强烈提倡人本的教育。为此,语文教学也必须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语文、享受语文。  相似文献   

10.
跳出语文教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出教材教语文 许多学者在探讨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时。首先认为教材编得不好。我不以为然!究竟哪种教材好?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恐怕埋怨教材编得不好的专家学者们,也难以拿出一套最佳的方案。使用教材过程中有点不适应实属正常,特别在中国,一套或几套教材几亿学生来用实属世界奇迹。这种不适应正是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发挥创造性进行教学的着眼点,即要每位教师根据当地实际、学生状况主动去编改。国家虽然规定教材需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才能用。但未说课堂上教师自编、自改的教材需要审核,这就给每位教师提供…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什么?应当怎样进行语文教学?优化的语文课堂到底是怎样的?在新课改浪潮的呼啸声中,关于语文的种种思维碰撞也显得空前活跃。由于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会不尽相同,见仁见智自然在所难免,但是对于语文课应当有浓浓的语文味这一点,几乎谁也不会否认。  相似文献   

12.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温州外国语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一个朴素的理念:牢记学生、教师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绽放。学校着眼于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的学生:语文"跃读"校本课程与英语校本课程形成系列,语文突出跨界愉悦阅读,英语突出口语与展示;德育以"礼"为核心进行课程建设,做到以礼育人,知行合一。校园文化渗透于每一细节之中。学生是学校的主角,孩子  相似文献   

14.
史绍典 《中学语文教学》2000,(11):F002-F002
世纪末,一声惊问:语文怎么啦?“语文”从读经中剥离出来,在历经百年沧桑后,仍然是让人大惑不解。应该说,这是一个世纪的惊问了。下一个世纪,这样的话题恐怕还要重复。  相似文献   

15.
讲读《再见了,亲人》,最先出示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在车站离别的情景;教学《一夜的工作》,首先播放有关周总理的几个电影片段……影像资料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占据了学生的心理空间,文本反而被挤在了角落。  相似文献   

16.
袁承印 《山东教育》2013,(18):21-22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有的老师要问,教语文不从语文的角度还能从什么角度?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有许多时候并没有从语文的角度,而是从文本内容的角度进行教学的。教散文,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上,而很少研究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教小说,把教学重点放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而很少研究人物性格是通过什么手段刻画的;教说明  相似文献   

17.
4月23晴不知不觉,你我又一起走过了一个年头,现在的我,越来越离不开有你相伴的日子了。当我无意中读到余秋雨先生的《华语情结》时,我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欣喜。是的,世界上最美好最圣洁的东西就是你——语文。初中之后,我越来越沉浸在你营造的气氛中,无法自拔。常常违反自己的规定,一把你捧在手里,就无法放下,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我如饥似渴地读着你,贴近你,仿佛这便是我最满足、最幸福的时刻。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李家栋  相似文献   

19.
一个"爱数学,胜过爱语文"自认为教语文是"误入藕花深处"的语文特级教师;一个两年制师范学校毕业,从苏北农村中学走出来的江苏省名教师;一个酷爱<红楼梦>,高三课堂上还把<红楼梦>当教材的教授级高级教师;一个执着于教改,从开放型作文实验到生态语文课堂探索,把课堂当做自己人生舞台的语文同行.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教师,说高尚,如蓝天白云;说光荣,少有学生会忘记自己的中学语文教师;说卑微,似滩谷砾石;说平凡,无非是大千世界一份谋生的职业。但就算一颗砂砾,也占据着一份宇宙空间,应当有合格的硬度,承担起一份责任。年少时,常听到一个成语,叫"纲举目张"。到如今,我认为,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握有从业之纲,对中学语文学科的本质有所了解。一、中学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1.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