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宗华 《儿童音乐》2008,(7):76-78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四美:感受美、了解美、表现美、实践美。可以通过三方面来培养提高学生"四美"的素质:注重音乐课堂的纪律,选择简便可行、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适时对各阶段音乐知识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呢?在这里我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教学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马克思曾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可见,一个人的音乐欣赏能力是多么重要,学生如果缺少音乐欣赏能力,那么就不能感受到音乐的美,更谈不上通过音乐培养性情、陶冶情操了.如何进行音乐欣赏,这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音乐欣赏作为小学音乐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从音乐欣赏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教学的手段上进行研究,使音乐欣赏教学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二十年的音乐教学实践让我作如下经验谈.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呢?在这里我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自古以来,音乐就是人类最具有普遍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人类古老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和见证。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接触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等一系列任务。音乐欣赏可以使学生感受美,了解美,表现美,实践美。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可是,作为一名音乐教  相似文献   

6.
"音乐欣赏"科目是我国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为学生必修课程.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欣赏课程在日常教学中的比重逐渐加重.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为帮助学生拓展音乐欣赏的途径,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并从中获得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就我国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来看,现状令人堪忧,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之中,通常会进入误区.本文对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误区进行探讨,剖析音乐文化的内涵,并得出相应结论,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具体依据.  相似文献   

7.
现代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音乐欣赏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探讨音乐欣赏与音乐审美的关系成为一种现实需要.本文探讨了二者的关系,提出:音乐审美贯穿音乐欣赏过程的始终;音乐欣赏是实现音乐审美的重要手段 ;音乐欣赏与音乐审美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小学音乐教学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享受音乐和欣赏音乐的重要途径和阵地。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音乐欣赏,教师要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音乐的美,在音乐欣赏课中体验音乐,用欣赏式评价指导学生欣赏,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9.
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无想象绝无创造.音乐与想象密不可分,音乐欣赏教学对想象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透过音乐欣赏与歌唱活动、打击乐、表演、美术、生活的结合去领略音乐的情绪美、意境美,从而产生各种想象.  相似文献   

10.
教材:《音乐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刘五华主编内容包含: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与教学反思七个部分。【教材分析】中职学校的音乐欣赏课程,能让学生在对音乐的欣赏过程中,深刻感受与体验音乐美的形式与内涵,激发对美的热爱,追求真、善、美的统一。《音乐剧》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美育教学用书《音乐欣赏》中的最后一个单元"音乐与剧"中的最后一个  相似文献   

11.
意象不是单纯的事物的映象,而是与情感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象。意象有"情中景"和"景中情"两大类型。"情中景"是直接抒情的意象,"景中情"是间接抒情的意象。意象的美有内在美和外在美,内在美是意境的美,外在美是形神之美,形神之美包括形色之美和精神之美,意象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完美结合,产生诗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美”是世界各民族美学思想中共有的重要范畴。但在对“美”范畴本身的把握上,中西方却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其中最为突出地表现为三大方面:一是在“美”范畴起源上的凸现“滋味”之美与强调“视听”之美的区别,二是美的具体所指上的“关系—功能”之美和“实体—形式”之美的不同,三是表现在理论思维上则有倾向于“理性思辨”或“悟性直觉”的差异。对中西“美”范畴本身的梳理及其异同的探究,有利于中西对话、交流的展开,也有利于美学学科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王国维心目中 ,“古雅”之美就是指“时空之美”。艺术的“时间之美”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指艺术作品中的节奏、韵律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家个体生命的存在感 ;另一方面 ,则是这个作品产生的历史感、年龄感。艺术的“空间之美”也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指从作品中所体现的“神”“气”的氛围氤氲的“虚无飘渺之域”的审美境界 ,另一方面是指艺术家的修养、风格的高远。前者是生命的存在 ,后者是生命的自由。在艺术中 ,时、空之美的关系是统一而相互转化的。这就是“古雅”的本质 ,也是艺术美、形式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情感美是优秀散文的内在要求。散文的情感美体现在散文的重要性及散文情感的“真”“、善”与“美”等方面,优美的抒情散文在情感上要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李贺诗歌悲剧意识的审美从五方面进行了分析:以“病”为美、以“悲”为美、以“寒”为美、以“丑”为美、以“怪”为美。以此看出,李贺诗歌诉说的是一种与世抗争又无力抗争的现实,诗歌所透射出来的,恰是诗人内心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主要探讨庄子的审美境界,庄子审美的最高境界也是他的“道”的最高境界。庄子的审美境界是以“无为”思想为核心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庄子审美境界的美在极处,美在天然以及美在自由的特点。庄子哲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他审美的最高境界,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认为达到这个审美境界的途径就是进行审美感受,即进行“心斋”、“坐忘”、“物化”,然后获得最大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7.
康德主张"审美不涉利害",并由此对自然美的形式、内容作出了相应的阐释。庄子则提倡以"无为"的审美方式观照自然美,进而崇尚自然万物的本然状态。二者均强调自然美排除一切人工雕琢和矫情伪饰,顺乎自然事物和人类的自由本性。同时,他们对于自然美的认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1)形式上,康德认为自然美具有"合目的性"的主观形式,庄子眼中的自然美则无处不在,是超越形式的存在,具有"无目的性"的无限形式;(2)内容上,康德所认为的自然美是"有为"发展的,而庄子意识中的自然美是一种"无为"存在。  相似文献   

18.
何谓自然美,自然何以为美?尽管在中外美学史上论述颇多,角度不一,方法各异,其结论也大相径庭,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那就是强调自然美的自由自觉性或自然向人生成。马克思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考察了自然美的本源,认为自然美来自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将其本质力量“物化”在对象上的结果。因此,实践性是马克思自然美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9.
论"阴阳两仪"思想范式的美学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方文化和美学观念中,“阴阳两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范畴和文化命题。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一种东方式、中国式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哲学,而且也反映了一种东方式、中国式的美学思想范式。其美学意涵主要有四:一是“耦两”美观念,即强调在相反相对的两种矛盾因素之间思考美、创造美;二是“中和”美意识,即讲究在两两相对的矛盾因素之间实现均衡持中、不偏不倚的和谐之美。其核心范畴是“中”。三是“刚柔”美理想,既讲究阳刚与阴柔这两种审美理想之间的相成相济,又有偏重阴柔之美的趋向。四是“虚实”美境界,在阴与虚、阳与实的对应中,既强调虚与实之间的互用相生,又讲究以虚为体、以实为用,从而推动“意境”美学理论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美"在先秦儒家美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先秦儒家美学对这个概念的界定是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的否定的方法,强调审美意义上的"美"不是"善";肯定的方法,一方面强调美与"情"有关,这种情不是生理快感,另一方面强调"美"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是一种有特定意义的"文".先秦儒家美学之"美"可以界定为能传达情感或引起情感反应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