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深入发展,逐渐形成国际买方市场,国际保理作为一种银行向进、出口商提供的融资新业务得以迅速发展。但是,保理商既要防范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又要促进国际贸易,如何构建完善的保理法律体系、防范保理风险,便成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国际保理和信用证业务是国际贸易中两种主要的结算方式。而国际保理作为服务于出口商的有效竞争工具,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国外迅猛发展的保理业务相比较,我国的保理业务起步较晚,发展也十分缓慢。因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理业务在客户中的认知度,不断提升我国银行国际保理业务的服务水准,加强国际保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保理从业人员队伍,建立、健全国际保理业务的法律规范及基本操作规程,加快保理业务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使我国的出口企业提高国际贸易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国际保理是由保理商向出口商提供的一种集资信调查、贸易融资、会计结算、财务管理、坏账担保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研究该业务面临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是成功开展此业务的首要条件之一。在开展和应用国际保理业务过程中,保理商面临着应收账款债权、协议履行、法律适用方面的法律风险,出口商面临着款项被索回与反转让、信用额度被取消或被缩减的法律风险。保理商应当通过签订保理协议,加强对应收账款债权的保护,做好对进出口商的资信调查,规范和完善法律适用规则和纠纷解决机制,出口商应当通过充分地了解进口商的诚信问题,拟定严密并符合国际惯例的买卖合同条款,全面切实地履行买卖合同和保理合同。  相似文献   

4.
国际保理是继汇付、托收、信用证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近20年来它在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该项业务在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与我国迅速提高的国际贸易地位极不相称。介绍了国际保理的相关内容,结合保理业务在国外应用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开展保理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推广国际保理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将来应收账款债权能否有效转让,这在国际保理业务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各国立法及判例对这一问题的规定不尽相同,尽管《国际保理公约》、《国际保理通则》及《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应收账款转让公约》皆允许将来应收账款债权的转让,但是,这些国际规则或者缔约国较少、或者仅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惯例、或者尚未生效,因此,对将来应收账款转让的指引尚缺乏普遍性。这样,将来应收账款能否顺利转让就变得不确定了,保理商在国际保理业务中将面临这方面的法律风险。为了防范这一风险,保理商应当严格审查基础交易,要求供应商作出相关承诺;约定将来应收账款让与的冲突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外贸易中国际保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保理是为国际贸易赊销方式提供的一种集账务管理、应收账款收取、信用风险担保和贸易资金融通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国际保付代理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各国出口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保理业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优势,并就推动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保理作为一种在国际贸易中新兴的,集商业资信调查,信用风险担保,贸易融资及应收帐款管理与追收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近年来保理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欧美和东南亚等地,保理业务发展极为迅速。保理业务将传统的赊销方式与银行信用有效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支持我国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本文主要从法律角度对保理产生的法律基础,保理的法律特征,以及所涉及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推动保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快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是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国际金融新形势的必然选择,也顺应了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的保理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与外资银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如何采取措施弥补不足,提高保理业务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开展,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随之产生了诸多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国际保理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国际保理中的未来债权让与存在一些法律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相关国际规则和有关国家的法律规定。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和信用体系,提高保理意识,确保国际保理这一结算方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际保理兼具融资与担保特性,为出口企业增强出口提供保障,但出口保理商由于国内和国际保理规则不明而在实践中面临大量风险。我国《民法典》第十六章专章规定了保理合同,化解了保理法律关系界定不明、未来应收账款转让效力问题和多重保理权利冲突等导致的相关风险,但目前出口保理商仍面临应收账款转让公示方式不明、与第三人权利冲突以及国际保理欺诈等法律风险,故出口保理商应针对性地在保理合同中引入保证条款和优先权安排、重视资信调查、明确国际保理合同法律适用以及规范保理协议,以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1.
国际结算方式多元化趋势下企业的选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贸易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买方市场在全球贸易中逐步形成,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结算方式多元化的趋势,商业信用成交比例增加,备用信用证和国际保理等新的结算方式迅猛发展。我国企业选择国际结算方式时应考虑客户的信用风险、对方的国别风险、能否获得融资便利等因素,注意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利用国际保理方式,以防范风险促进出口。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试图从法律的角度对于国际保理业务中保理商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主要从债权转让方面、保理协议的履行过程以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分析,进而提出防范措施,以促进国际保理业务在中国的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3.
国际保理相关法律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 ,世界买方市场的进一步形成 ,国际保理业务作为服务于出口商的有效竞争手段 ,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采纳。在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中 ,出口商不得不向买方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贸易条件和付款方式。传统的赊销 (O/A)和承兑交单 (D/A)等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支付方式对买方固然有利 ,都会使出口商承担更大的汇价和信用风险。鉴于此 ,为以赊销为主的信用销售方式而设计的包括债款回收、贸易融资、坏帐担保和帐户管理等综合性金融服务的国际保理业务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发展。本文将对国际保理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并立足于国际保理中债权转让的基本问题 ,分析比较各国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及国际惯例的现行做法。对国际保理中法律冲突解决途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国际保理业务因其融结算和融资为一体的特点,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贸易结算的新型方式和工具。加入“世贸”后,发展保理业务应该成为我国进出口企业、金融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应收帐款转让制度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贸易向纵深发展,应收账款转让制度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英美法系的英、美两国和大陆法系的德、法两国在国际保理中应收账款转让方面的制度设置,以及《联合国国际贸易应收账款转让公约》的相应规定为例的比较研究,对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保理业务的核心法律问题是债权(应收账款)转让.在债权转让中,债务人可能对受让人提出抵消权抗辩.虽然世界各国都明确规定了抵消权,但是其具体规则还是有所区别的,有的对抵消权限制严格,有的则相对宽松.无论如何,债务人(进口商)得以法定抵消权或者合意抵消权来对抗受让人(保理商)的应收账款请求权.抵消权的存在使保理商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世界各国国内法之间、国际规则之间以及国内法与国际规则之间的较大差异则更增加了法律风险的复杂性.为降低抵消权法律风险,保理商可以采取的相关防范措施主要有:在出口保理协议中,保理商要求供应商(出口商)承诺和保证,在供应商和债务人(进口商)之间不存在能够引起债务人提出抵消抗辩的任何事由;协议安排债务人放弃对保理商的抵消权抗辩.  相似文献   

17.
应收帐款保理业务在我国是新生事物,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均未规定应收帐款保理业务的帐务处理。文章按照有追索权保理、无追索权保理、明保理、暗保理、折扣保理、到期保理不同保理业务类型设计帐务处理。  相似文献   

18.
浅谈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中风险转移一直是国际货物买卖中争论不休的话题,它不仅事关当事人双方的利益,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和建设的大局.国际贸易风险防范须以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设为基础.本文就如何在国际贸易中加强风险的预防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赊销、跟单信用证、备用信用证、银行保函、国际保理服务等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对买卖双方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的分析,得出结论:赊销和备用信用证相结合这一新的综合结算方式,对买卖双立都具有吸引力,在未来十年里,这种结算方式必将得到广泛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文化风险是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经营所面临的诸多风险之一,具有隐蔽性、难于把握的特点,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异国文化的冲击,忽视文化差异会引发一系列的贸易摩擦和障碍。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中文化风险的内涵、特征以及具体表现形式,并提出了文化风险防范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