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大平 《教育》2011,(13):35-3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提交议案建议,可仿照"经济特区"的做法,在全国选择10个以上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区域,由中央确定为教育特区,通过赋予一系列权力和优惠政策,允许这些区域在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中,向传统教育体制机制发起冲击。周洪宇建议向教育特区"放权、搞活",准予"特事特办"的具体内容有:国家把管理高等学校的各类审批权下放给教育特区,落实相关法律规定的高等学校各项办学自主权,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向教育特区放权。属于教育特区权限范围内的可以自行解决的事情,原则上都下放给教育特区;教育特区需要报送国家审批的事项,上级有关职能部门不再审批,形成教育特区的事在教育特区办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区域教育发展建立在学校教育发展基础上。各学校只有扬长避短,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套发展方案,满足不同学生成长需要,才能育好人。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打造的"多彩教育"就是要让各校结合自身实际,创出特色,各具精彩。校校出彩,区域教育才多彩。目前,二七区教育俨然已成为一个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相似文献   

3.
星海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品牌强校、特色亮校的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双语与国际理解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区域教育现代化先行实践研究》子课题《区域推进特色品牌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的个案学校,学校提出了《以学生"科研院所"为平台,构建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日本比较教育学会纪要"所刊登的相关论文和向京都大学杉本均教授、广岛大学大冢丰教授所做的访谈,可以确认"区域教育研究"是有日本特色的比较教育学方法论。"区域教育研究"构成日本特色比较教育学方法论的合理性在于:"区域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创生遵从的是基于研究实践并对实践成果加以理论化的机理;"区域教育研究"方法论具备开展教育的"区域研究"所要求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区域教育研究"构成日本特色比较教育学方法论的合法性在于:它是在日本比较教育学会的主导下,通过其会员的积极探索而形成的,并且是在日本比较教育学会的范围内被公认和分享的。"区域教育研究"创生的最大的方法论意义就是实现了对"外国教育研究"范式的超越。日本比较教育学会及其会员期望,通过按照"区域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开展比较教育学研究,实现创造日本特色比较教育学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森林式"教育可追溯到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它关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从不同学生的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机会。"森林式"教育关注教育的全体性和公平  相似文献   

6.
在郑州市二七区,有这么一群"志存高远、知责奋进、锐意创新、勇争第一"的教育人,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即构建美丽的"多彩教育"。"多彩教育"倡导的是各元素、各主体结合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原生原创,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套发展方案,创出特色,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他们追逐"多彩教育"之梦,呵护心灵,用爱浇灌生命之花;他们努力构建"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教育生态环境,着力促进区域教育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热点。我国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后现代教育进行研究,包括教育目的、课程教学、研究范式,到道德教育、教育管理、教育技术等。从研究主题看,涉及到教育多个不同领域;从研究向度看,可以划分为"解构"与"建设"维度;从研究目的看,重点在"改进"现代教育;从研究趋势看,相关研究并不会消亡且将深刻影响我国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8.
"宜人教育"是在教育改革与发展新背景下,结合丹徒的地域实际而提出的教育理念,它既有地域文化的厚重积淀,也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层解读,更是具有区域内涵的丰实目标。"宜人教育"的内涵包括课程、管理、课堂、社团、学生的自主发展等各个层面,旨在通过"宜人教育"理念的践行,形成区域的教育特色,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9.
提升教育质量,是区域各级教育管理者、实践者和老百姓的共同愿望。在教育提质升位的诉求中,剑阁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实践,得到老百姓对教育的认同,并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国贫困地区女童教育项目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实施先进县等称号;九义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平稳发展,素质教育力度加强,共创建近60个各级各类示范、特色学校。然而,随着对教育的深入理解与现状观察,我们  相似文献   

10.
正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苏州市已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因此,区域范围内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由"有学上"逐步升级为"上好学","学有优教"作为区域教育现代化目标已成为江苏省县域教育发展之追求。"学有优教"是在实现了"学有所教"目标的前提下提出的更高目标,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更高要  相似文献   

11.
时代篇章翻新页,智慧教育已然来临。在开创教育新局的大军中,有一支举旗智慧教育生态培育的队伍携手奋进前行,那就是由四川省内1所领航高中学校、4个区域的8所中学组成的"149"跨区域教育联盟。"149教育联盟"的组建,是自主需求与行政安排下的"两相情愿",是学习研究、改革实践、创新奋进的"三维同构",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试水结盟"。  相似文献   

12.
终身教育也叫"永恒教育"、"永久教育",即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它包括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等不同阶段所受教育的总和,教育是一个终生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玉环系全国14个海岛县之一,位于东海之滨,素有"海上明珠"之美誉。2012年12月,玉环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单位。一年来,玉环在各级领导与专家的引领指导下,科学谋划、创新实践,以打造"玉品质"、提升"环理念"为核心,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玉品质"寓意玉环教育信息化秉承"应  相似文献   

14.
区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必然选择。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着眼于县域教育的发展,基于"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校园文化价值判断,探索多元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在地方文化土壤中自然生长,在学校文化重构中自发滋生,在区域教育实践中自主创生,使得姜堰教育呈现出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发展图景。  相似文献   

15.
周培植 《教育研究》2012,(3):146-150
"好的教育"实质上是教育发展的共性追求,是教育生态理论的内在价值依归,也是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必然。"好的教育"的实现路径包括区域教育发展的理论塑形、区域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区域教育发展的品牌塑造、区域教育发展的课堂建设、区域教育发展的质量监测、区域教育发展的开放办学格局构建。  相似文献   

16.
<正>十八大报告指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一个有思想、有高度的提法,让中国老百姓对幸福家庭和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期盼。"有用之才"是实现"中国梦"的依靠力量。十八大报告要求通过缩小区域、城乡、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给每个孩子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们通过接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渴望子女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城市在探索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现代化道路上具有基础性、引领性、前瞻性意义,其教育现代化在某些特征上尤为突出,表现为现代化模式更强调融合性、现代化价值更强调人本性、现代化内容更强调优质性、现代化对象更强调全纳性、教育现代化布局更强调开放性。随着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十四五"时期教育现代化进展面临空间挑战与困境尤为突出、教育资源配置与城市人口素质和空间分布节奏不同步、教育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和信息化资源建设有待夯实等一系列问题。面向"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国的教育地理空间将实现从"孤岛"到"连片"融合,教育平台空间将实现从"现实"到"现实+虚拟"融合,教育资源空间将实现"单一"与"多元"融合,教育内容空间强调"生态文明"与"终身学习"双效并重。  相似文献   

18.
自Inclusive Education提出以来,"融合教育"与"全纳教育"便存在着概念上的激烈争议。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融合教育"起源于特殊教育领域,是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概念;而"全纳教育"起源于全民教育,其涵盖的范围包括特殊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体系。另外,二者在教育对象及学生地位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因而"融合教育"与"全纳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有区别地加以使用。为促进教育包括特殊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在当今中国大陆,应积极提倡使用"全纳教育"而非"融合教育"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师》2013,(8):7-9
<正>对于留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学生的看法和经历1.留学有"利"也有"弊"某大学博士生珍珍(化名)2011年从美国作交换生回来,她认为留学有"利"也有"弊"。首先,留学的"利"。一是留学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毕竟,我国国内的教育和国外的教育差异很大,通过留学可吸纳崭新的思想观念,学习先进的科研方法。二是留学可置身于国外美丽的蓝天和白云之下,呼吸新鲜的空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是我国在经济建设新时期、国际发展新形势下提出的区域发展大合作倡议,主要包括区域秩序、经济贸易、人文交流三方面内容。"一带一路"不仅为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为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及挑战。高等师范教育应顺应时代潮流,改变传统发展思路,提高教育质量,创新师范教育模式,不断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