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青年实话》大量文论涉及苏区共青团的扩红,展现出苏区共青团扩红的一些基本特点,即:开展团员征收运动和扩大少年先锋队,培养红军后备军的主干力量;建立地方青年和红军的联系制度,加强地方青年及红军的心理建设;树立和宣传扩红的典范,推介各地扩红的方法和经验,批评扩红中存在的错误;宣传鼓励从各方面支援红军及其家属,切实推动扩红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青年实话》大量文论涉及苏区共青团的扩红,展现出苏区共青团扩红的一些基本特点,即:开展团员征收运动和扩大少年先锋队,培养红军后备军的主干力量;建立地方青年和红军的联系制度,加强地方青年及红军的心理建设;树立和宣传扩红的典范,推介各地扩红的方法和经验,批评扩红中存在的错误;宣传鼓励从各方面支援红军及其家属,切实推动扩红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引导工农群众积极参加红军参加革命,在鄂豫皖苏区开展社会教育活动。鄂豫皖苏区的社会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教育思想为理论指导,对农村青年、成年群众开展普遍而深入的识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军事教育与生产技术教育,主要组织形式有工农夜校与半日校、识字班与识字组、识字运动周,为苏区的革命战争、阶级斗争、建设与生产作出巨大贡献。鄂豫皖苏区开展独具特色的社会教育活动不仅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取得的成就对当代社会教育也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1934年,中央红军准备长征时,“为了保护中央苏区和土地革命的胜利,留一部分红军和干部在中央苏区来领导地方武装和工农群众以游击战争来保卫苏区”。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由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兼中央军区政委和司令员,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梁柏台为副主任。任务是“在苏区及其周围进行坚持的游击战争,使进击苏区的敌人,不能顺利的统治下去,以准备将来配合野战军在某种有利的条件下进行反攻”。在项英、陈毅等同志领导下,留在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艰苦卓绝地进行了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是,党史界对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的名称、职权范围和存在的时间及突围的地点等问题有异议,本文试就以上几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革命老前辈和党史界同行们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宜春苏区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宜春苏区为湘鄂赣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二,宜春苏区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宜春苏区是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区域;第四宜春苏区是开创和保卫湘鄂赣根据地的重要战场;第五,宜春苏区是连接湘鄂赣根据地与湘赣根据地乃至中央根据地的战略通道.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灵魂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精神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红色政权建立、革命道路的探索和苏区革命果实的保卫实践中,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苏区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外化为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农红军和苏区群众的精神面貌,而且是各个苏区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强大精神支柱,是苏区军民克敌制胜的法宝。从历史发展的文脉而言,它的原生形态是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客家精神,它有自己的生化规律,对今天加强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热爱红军帮助红军苏区的共产儿童团员们,和红军有着天然的感情,广大儿童团员在支援红军和帮助红军中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论中央苏区的革命标语宣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苏区的革命标语宣传,是苏区我党我军最早系统开展的宣传活动。它为毛泽东、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首创,后为苏区各级党组织、红军部队、苏维埃政府以及广大军民所接受、传播和利用;它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饱满的内涵,有力地宣传了党的任务、方针和政策,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启发了苏区军民和白军士兵的阶级觉悟,回击了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在中国革命宣传史上写下了绚丽多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革命文艺是中共革命事业的重要元素。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创建的红军在苏区斗争中形成了运用革命歌谣宣传动员的传统。由于反"围剿"战斗失利,数支较大的苏区红军先后长征转移。长征途中红军尤其重视部队的宣传动员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文艺宣传机构,宣传形式多样,革命歌谣成为红军宣传动员的重要武器。以红四方面军为例,革命歌谣在长征途中激励将士行军、鼓动红军战斗、策反敌方士兵、动员民众拥军、团结兄弟部队等宣传动员中发挥了重要功用,是革命文艺运用于宣传动员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0.
鄂豫皖苏区地方防御体系是地方党组织在中共革命战略的指导下,根据地方革命环境和具体的革命实践而逐步建立起来的。通过正规红军的武装斗争,逐步建立区域性的游击武装,进而组织群众性的防御武装。这种由游击武装和群众性武装相互配合的地方防御体系的形成,使鄂豫皖苏区基本实现了全民皆兵的全面军事化,从而增强了鄂豫皖苏区地方基层的军事防御能力,对苏区的巩固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鄂豫皖苏区共青团组织变迁历经党团混合、初步分离、发展高潮、发展遭受挫折四个阶段。鄂豫皖苏区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仅开展了组织建设、培养人才、领导少先队与儿童团等主要工作,而且开展了纠偏、动员青少年参军作战、动员青少年投身战争后勤保障、监督苏维埃政府等其他工作。鄂豫皖苏区共青团工作具有政治性、先进性、战斗性、群众性等特征。鄂豫皖苏区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工农青少年始终站在革命斗争前列,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和领导的全国第二大根据地。在它存在的两年多时间里,红四军由初入川时的14000人,发展到80000人左右;在经济文化极为落后、封建主义盛行的川东北地区,女子们建立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最大的女子独立师,投身危险重重的革命事业,并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研究当年党和红四军该地区成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经验,对当前我们正在全国推进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程(特别是广大西欠发达地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红军长征是党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爬梳红军长征期间特别是在贵州的文献资料及现存的革命遗迹,并借鉴吸收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红军长征中的宣传工作的有关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考证。分析了红军长征中对宣传工作的重视、结合各种形式的标语、歌谣、布告以及大量实际行动的证明指出了红军宣传工作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同时分析指出,红军的宣传工作客观上宣传和扩大了红军,振奋了军心,鼓舞了士气。  相似文献   

14.
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长征中虽然面临敌人围追堵截环境险恶,党和红军也没有忘记践行自己的宗旨,在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尽可能去做好群众工作,宣传党的纲领,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红军在遵义期间散发文告、书写标语、召开群众大会、骗演文艺节目宣传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武装游击队,切切实实做好群众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正因如此,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才深入人心.才得到了人民群众衷心支持和拥护。  相似文献   

15.
鄂豫皖苏区的文化教育建设是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区人民革命斗争的产物。苏区的文化教育建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苏区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实际,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红军指战员的力量,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逐步建立和发展。它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对传播革命思想,支援革命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后来中共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创造出了一种百姓易于接受的且具有直观性、感染力强的宣传形式——宣传画、漫画。它的出现,唤醒了苏区民众参加革命,创新了苏区宣传形式,推进了苏区的文化建设,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苏德战争爆发前,斯大林和苏联政府在外交、战略、物质上作了相当的准备.但当战争爆发时苏联红军居然不堪一击,在短短的数月里遭受重大损失.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失利?本文依据具体的史实和资料,从苏联最高决策层对当时政治军事的错误判断、苏军方面落后的军事战略思想、苏军战略部署以及战役指挥上的失误、苏德双方力量对比、苏联30年代的大清洗运动对军队的冲击等五个方面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18.
红军为什么选择陕甘地区作为长征落脚点,在很多描述或研究长征的著作中,都把答案归结为中共中央在哈达铺从报纸上得知的,陕北有大量红军和大片根据地的情报。文章认为,除了这一情报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促使中共中央和红军选择陕北作为长征落脚点,一是要解决战略依托问题,争取苏联直接援助;二是实现北上抗日救国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贺昌少年立志,坚信马列主义,学生时代投身革命,从事和领导我国早期的学生运动、青年运动、工人运动、武装斗争、苏维埃建设等革命运动。他曾担任过党、团、军队及其他革命团体的许多领导职务。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为了人民的翻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不朽功勋,他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激励,对中国革命文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奋斗的光辉历程离不开军队中出色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从多个方面对红四方面军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是收到了极为显著的成效。川陕革命根据地通过对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了人民军队思想和行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壮大了红军队伍;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强化了生命线地位,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