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玲 《考试周刊》2010,(57):78-79
课堂是师生相互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宗旨。但数学老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老师讲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一些学生要么偷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却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有的耷拉着脑袋,  相似文献   

2.
陈翠君 《考试周刊》2011,(70):58-59
每位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讲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一些学生要么偷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耷拉着脑袋,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面对这些情况.我大声怒喝过、批评责骂过,有时干脆把学生罚站在教室后面听课。久而久之才发觉.这样做.不但对课堂教学不会有一点儿好处.反而容易使师生间产生情绪上的对立.最后教学效果更差。仔细想想,学生上课睡觉,在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课堂教学、课堂组织不佳有关,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你的课堂还不够精彩、不具吸引力,学生根本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3.
每位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一些学生要么偷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却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耷拉着脑袋,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仔细想想,学生上课睡觉,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课堂教学、课堂组织有关。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你的课堂还不够精彩、不具吸引力,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因此,只好把老师的讲解当作催眠曲罢了。教育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的兴趣调节着情感,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爱因斯坦也曾这样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获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沈为顺 《考试周刊》2011,(89):42-42
很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遇到过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要么在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还有的精神不振,耷拉着脑袋,有的甚至进入了梦乡……对于这些情况.很多教师会大声怒喝、批评和责骂,有的还会让学生在教室后面罚站。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对语文课堂教学没有任何好处,而且容易使师生间产生情绪上的对立,教学效果更差。学生这样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老师的课堂不够精彩,没有吸引力,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出巨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有思考能力的人,他们对老师的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当他们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突然被老师一插话,是接着老师的思路说,还是保持自己的思考?在一些公开课教学中,笔者发现一种现象:有的老师让学生发言,当学生刚说出自己的一小半意见时,老师马上抢着接着学生的话说下去。要么揣度着学生的意思说,要么用教师的语言把学生化的语言进行规范总结,要么就将学生的思路往自己需要  相似文献   

6.
凡教过语文的老师大概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老师一面批改学生的作文,一面你一言我一语地批评学生不会选材,要么没有新意,要么没趣味不值得一"笑",要么太平淡不值得"感动"。于是往往大笔一挥:选材不好!结果学生的作文成绩平平,甚至对本来感兴趣的作文题目也觉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7.
几乎每个班主任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虽然对老师并不一定有什么抵触情绪,但面对老师时,要么一言不发,要么问什么答什么.  相似文献   

8.
凡教过语文的老师大概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老师一面批改学生的作文,一面你一言我一语地批评学生不会选材,要么没有新意,要么没趣味不值得一“笑”,要么太平淡不值得“感动”。于是往往大笔一挥:选材不好!结果学生的作文成绩平平,甚至对本来感兴趣的作文题目也觉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9.
诚然,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做教师的天职。然而当教师的要真正的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有的学生是老师眼中的红人,倍加关注,时时赞许;而有的学生则令老师感到头痛,让家长无计可施,要么漠然置之,要么横眉冷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教师于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然而在现实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因为课堂导入环节出现的问题而导致的课堂效率不高的现象还真不是不容忽视。有的教师不太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有的要么就随意和学生聊几句永远不变的固定口语,要么就是导是导,与课堂内容不能很好的衔接,有的教师课堂导入的时间方面也把握不好,即使有重视导入环节的老师也会因为设计不当,如不贴近学生基础,不贴近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11.
听课中常发现有的老师设计的思考题脱离学生的实际,要么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只是做做样子,要么难度过大无从下手,为此我结合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感到思考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和比较”的作用。例如:教学六年制教材十二册第70页例1。  相似文献   

12.
我们有很多老师常常抱怨学生在语文课上不愿多动脑筋,课堂气氛沉闷。究其原因,固然有学生的因素,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呢?有没有考虑我们老师上课设计的问题能否真正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平时教学中,有的老师设计的课堂提问要么流于简单,  相似文献   

13.
杜为 《新疆教育》2013,(15):15-15
个性学生历来是老师最棘手、最感到头痛的学生,有的老师要么放弃,要么一有问题就丢给家长或学校。殊不知,你这一放手,或许就会彻底熄灭孩子心中所有的火花,影响他的一生。该如何才能有效地走进个性学生的心灵,带领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呢?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4.
每位语文老师都可能看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讲得口干舌燥,可俯偏就有一些学生要么偷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却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组织有关,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你的课堂还不够精彩、不具吸引力,学生根本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一些中学的学生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科现象。据笔者了解,有的学校在上“副科”时,学生存在极大的随意性,缺旷、迟到现象十分严重,有些课缺勤率有时高达30%左右。课堂上气氛沉闷,老师讲老师的课,学生做学生的事。有的学生在看“主科”课本,有的学生则在做“主科”作业,对任课老师的讲授不屑一顾。笔者在听某初中一节生物课时,发现竟有二十多个学生的课桌上未摆放生物课本。对于这些科目的测验或考试,部分学生要么靠抄袭或相互作弊,要么胡乱应付或交白卷,对于成绩的好坏则毫不关心。  相似文献   

16.
龙刚 《成才之路》2013,(5):25-25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每当指导学生作文时通常也感到头疼。作文课上,当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有的学生总是抱怨"哎呀!又要写作文,心烦!"有的学生写作文时就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有的学生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有的学生抓不住重点,记流水账不知所云。老师万般无奈只好借助读范文指导学生写作方法,要么要求学  相似文献   

17.
<正>那一年,余秋雨在上海戏剧学院当院长。他有些"另类",他倡导学生要有个性,敢于表现自己的独立见解,为此学生都很喜欢和拥护他。有一回,一位教务处的干部在一次汇报会上,重点汇报了一些课堂上的不良现象,如:有的学生上课对一些老师不太尊重,当老师讲得不太好时,要么睡觉,要么就玩手机、交头接耳;还有的学生对老师的一些观点不同意,当场就提出来,让老师很难堪,破坏了教学秩序;甚至还有的学生,对于正统的一些观点,居然"喝倒彩",从而使得  相似文献   

18.
简论教学语言的使用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凡当过学生的人,不管是在小学、中学以至大学,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同样一门学科,有的老师讲起来,同学们觉得情趣横生,令人精神贯注,无暇旁思,课后还能留下明确而深刻的印象;如果换上另一位老师来讲,同学们则可能觉得如听天书,味同嚼蜡,要么头昏脑胀,要么昏昏欲睡。下课铃声一响,如从雾里归来,梦中初醒,所得教益,可想而  相似文献   

19.
正在各种新思潮的影响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直在寻求突破与创新,也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可细心的你是否也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些镜头:镜头一: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突然指名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要么一个激灵,不知所措;要么支支吾吾,不知所云;镜头二:当老师请一名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时,该生侃侃而谈,其余举手的学生要么垂头丧气,无心聆听;要么拼命地举着手,嘴里不停地说"我来,我来……"  相似文献   

20.
人戴帽子,有的为了取暖,有的为了遮阳,有的为了漂亮……本来无可厚非。学生戴帽子,本来也没有什么奇怪,但是,戴着有长长帽沿的帽子上课,在老师的一再要求下仍不脱下来的同学,其心理上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呢?我注意到:这样的同学,要么太在乎自己的形象,太相信自己的感觉,而这个感觉往往又不对;要么是自己做错了事,羞于见人,行动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