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原文] 共患易,共利难。患者人之所同畏也,利者人之所同欲也。同其畏心,其势必合;同其欲心,其势必争。自古及今,变亲为疏,变恩为怨,鲜不以共利者。吁,亦难矣! 吾观三国之克许,何以善处功利之间也!当伐许之际,先登者郑之大夫,而齐鲁之大夫无与焉;毕登者郑之师,而齐鲁之师无与焉。是则克许之功,独出于郑,以许归郑,固其所也。然恒人之情,战则遇患而居后,胜则争利而居前,不惭己之无功,反不容人之有功。昔邓艾、钟会同伐蜀,艾平蜀而会杀之;(1)王浚、王浑伏吴,浚平吴而浑劾之。(2)使齐鲁之君,亦如钟会、王  相似文献   

2.
[原文]祸莫甚於内叛,奸莫甚於中立,二者之罪孰为大!曰:“中立之罪为大。”是何也!内叛之罪易见,中立之罪难知。人臣之叛君即仇者①,五尺童子皆知疾之②。虽所谓仇敌者资之以集事③,亦未尝不赏其功而疑其心也:“今日为我所诱而叛君,安知他日不为吾人所诱而叛我乎!”以位诱定,则借之成未功。吾位既定,则除之以防患。以傅瑕叛子仪而纳厉公,终不免於厉公之诛也。乃若原繁之自为谋,可谓密矣。自庄公之世用事於朝,历忽、壹、仪、突之变④,国四易主,泛然中立,  相似文献   

3.
女训     
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咸知饰其面,不修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故览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润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相似文献   

4.
(一)近世以来,西风东渐,翻译文章渐夥。观民国时期外文汉译之神采飞动,以对照今日,则今之译文,无疑为恹恹欲坠之病体也。试观英国密尔《论自由》一书———1930年马君武译本:苟一国之政府,将一国才智之士,尽罗而入乎其中,则必大为进步之害。盖一国之政,必须旁观徒手之多数政治家,论列指陈其利害,发出等等与现在政府反对之政论,使政府之所法戒。(第五章)商务印书馆1996年译本之同章同节:若把一国中的主要能手尽数吸收入管制团体之内,这对于那个团体自身的智力活动和进步说来,也迟早是致命的。要遏止这种貌似相反实则密切联系的趋势,要刺激这个团体的能力使其保持高度水准,唯一的条件是对在这个团体外面的有同等能力的监视批评负责。晚清时节文化巨子严复先生1899年译本,这一节是:使一国之才力聪明,皆聚于政府,将不独于其所治者害也;即政府之智力,其所恃以为进步者,亦浸假与俱亡焉。是故自由之国,欲政府常有与时偕进之机,道在使居政府以外之人,常为之指摘而论议,其政府必有辞以对之。再看此书《总论》中讲到古代社会专制之害,权力集中于一人、或一种一族之恶果:严复译本:不幸是最强者,时乃自啄其群,为虐无异所驱之残贼。则长嘴锯牙,为其民所大畏者,固...  相似文献   

5.
<正>清阮元校刻《左传注疏》哀公八年载: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不适雠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不亦难乎?若使子率,子必辞。王将使  相似文献   

6.
有所畏     
人生在世,该不该有畏惧之心?古人有,或者说,人类从一开始就有。畏天畏地,畏神畏鬼,畏狼虫虎豹,畏因果报应;畏现世,畏来生,畏官府,畏上级,畏黑暗,畏不测……所以.古人在门楣上总会写上两句话:出畏之,入惧之。事事小心,在官场则提醒自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做事,宁为善不为恶,头顶三尺有神灵。即使一个人独处,也讲究慎独。所谓,耿耿青天不可欺。  相似文献   

7.
[原文] 荆宣王同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相似文献   

8.
文献"一词在古代中国最早出自孔子.<论语·八佾>记载:"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礼记·礼运>记载: "言偃复问日:‘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欤'?孔子日:‘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  相似文献   

9.
[原文]工之侨得良桐焉①,斫而为琴②,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③,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④,使国工视之⑤,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⑥,作断纹焉⑦;又谋诸篆工⑧,作古(?)焉⑨;匣而埋诸土⑩。期年出之(11),抱以适市(12)。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13),献诸朝(14)。乐官传视(15),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16)!而不早图之(17),其与亡矣(18)。”遂去,入于宕冥之山(19),不知其所终(20)。  相似文献   

10.
竹溪记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椎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  相似文献   

11.
察今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③。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④,人或益之,人或损之⑤,胡可得而法⑥?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⑦。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⑧。时不与法俱至⑨,法虽令而至⑩,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11),而法其所以为法(12)。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13)。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14),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15),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17),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18)荆人欲袭宋(19),使人先表澭水(20)。澭水暴益(21),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22),溺死者千有余人(23),军惊而坏都舍(24)。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25)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  相似文献   

12.
[原文]明於观人,暗於观己,此天下之公患也。见秋毫之末①者,不能自见其睫②;举千钧③之重者,不能自举其身。甚矣,己之难观也。人皆知以己观己之难,而不知以人观己之易;因人之善,见己之恶;因人之恶,见己之善。观孰切於此者乎?晋怀公不知己之无以致人,徒贵人之不从己,殆未尝以人而观己也。怀公晋国之君,彼重耳特一亡公子耳。狐、赵之徒④,出从重耳,陷敌困卫、逃齐脱楚,人有不堪其忧者矣;乞食投块、观浴操戈,人有不堪其辱者矣;风羁雨绁、过都历邑,人有不堪其劳者矣;使其舍重耳而从怀公,则闾里欢迎,姻族毕至,击鲜酾酒⑤,舒发性情,此天下之至乐也。高轩华毂⑥,豹饰羔裘,前超后陪,光生徒驭,此天下之至荣也。堂宇靓深,自公退食,体胖心广,四顾无虞,此天下之至安也。怀公盍⑦亦以人砚己乎?从彼者忧如是。辱如是,劳如是,而狐、赵辈乃就之而不辞,从我者乐如是,荣如是,安如是,而狐、赵辈弃之而不顾,则德之优劣厚  相似文献   

13.
(报考专业:新闻学)(一)科目:语文与写作 一、简答题(巧分) 1、什么叫诗“六义”? 2、什么叫史传文学? 3、速写与特写在写作上有什么区别? 4、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的分别是法国、俄国和美国的那位作家? 5、下列人物所属作品的篇名是什么? 子君春宝娘老通宝石东根昊荪甫顾八奶奶 二、阅读下列古文,要求:①将标有“的文字译成白话文;②概述文意并作评析。(共20分) 受谏之难也非徒受之之难而致人使谏之尤难也位尊矣人将附之而恐逆之然附尊位者非知谏者也权重矣人将畏之而早已惴之然畏重权者非能谏者也位尊而能屈以待下权重而能逊以容人可以…  相似文献   

14.
梁佩兰(1628—1705),字芝五,号药亭,广东南海人。以诗著称于世,与屈大均、陈恭尹并称为"岭南三大家"。其诗文集以吕永光先生校点、辑佚之《六莹堂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最为完备。然药亭一生著述甚丰,近来,笔者翻检岭南文献时,又发现一文,为吕本所未收。今辑录如下,并加以标点,供研究者参考。《兰湖诗选》序天地万物杂陈于前,人以其耳目摄之,犹外也。人心原自有天地万物也,心能载天地万物之有,又能造天地万物之无。当其寂然冰灂雪消,当其勃然草芽木茁,无所往而不见其心也。其所以使之然者,其谁耶?神明变化焉已尔。诗者,神明变  相似文献   

15.
原文: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弟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于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  相似文献   

16.
论文,贵在得文心,亦难在得文心.刘勰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文心,是作者个性、精神、风格的象征,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总表露在外.俗云:文心之细,细如牛毛,因此虽然古来文人各用其心,但潜而不彰者亦复不少,难怪刘勰慨叹道:"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相似文献   

17.
国营北京联想集团中层干部一度失去活力,总裁柳传志下令将三名最疲软的干部“挂起来”,立即舆论大哗,骂娘者有之,说“寒心”者有之。但柳传志毫不动摇,结果其他中层干部惧怕成为第四人,在“严”先生面前,纷纷思变,企业面貌为之一振,人均产值剧增至50万元。这就是《左传》载郑子产论为政宽严时所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实际上,柳传志处事之“严”令人肃然。由此联想到“严”先生在我们某些新闻单位却  相似文献   

18.
陈瑶 《新闻导刊》2007,(3):29-31
我们平时说话,写东西,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想表现什么,反映什么。如果事先没有目的,那就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了。苏东坡谈到作文之说时就说:譬如城市间,种种物有之,欲致物而为我所用,有一物焉,曰钱。得钱则物皆为我所用。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所用。苏东  相似文献   

19.
[原文]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贿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子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忧。’吾子一食之闲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  相似文献   

20.
客岁(1889年)十二月十七日,同会诸人集于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商办书会中事.在坐者甚多,仆亦与焉.是日也,以总理赫君德总司关榷、节京邸,推副总理弗君克摄其事,居于首坐.当将会中年单并出入账目阅毕、顾谓众曰:“计此一年中出书十三万二千六百九十八册,俱已印成于前,颁行于世,诸君亦惧寓目乎?”众曰:“然!”又曰:“其中有无舛误乎?”众曰:“无之!”于是林君乐知起而言曰:“此会所出之书,如公报等,今岁销售月增一月.知此报一行中国,名公巨卿、文人学士咸蒙赏识.”佛君曰:“果尔,吾辈当益劝勉淬砺有加.天上之日月惟新,吾会之维持弥固.务期各尽其才,各专其任,使此会遐迩咸知,始终不怠.从此有盛而无衰,有利而无弊.此则予之所深愿,窃冀与诸君子共助者焉.”兹将同文书会在会诸君姓氏开列于左(部分原文是标点时加的):总理:总税务司赫君德(Robert Hart)副总理:德国总领事官佛君克(Dr.J.H.Focke)协理:德国总领事官佛君克、英国教士慕君维廉(William Muirhead)、英国进士韦君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书记)、美国进士林君乐知(Young J.Allen)、元芳老洋行多君各尼(C.Thorne)、有利银行伯君斐细(F.C.Bishop)(司榷).司事:英国副领事贾君礼士(W.R.Charles)、美国总领事官廉君纳德(GeneralKennedy)、税务司德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