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家界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但在旅游资源传播过程中,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受到民俗文化旅游的同质化、主体不重视、旅游路线分散、民俗文化传承难等因素的影响,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效果不佳,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也远不及自然风景旅游。要提升张家界民俗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应该构建政府、社会、全民参与的宣传模式;民俗文化旅游凸显差异化;打造智慧民俗旅游,树立民俗文化品牌;打破代际传递断层现象,培养“守艺人”。  相似文献   

2.
贾晓燕 《海外英语》2014,(5):123-125
"人间仙境"张家界以其举世罕见地自然风景与神秘多彩的民族风情而闻名海内外。为吸引更多海外游客到张家界参观游览,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该文结合归化与异化策略,针对张家界旅游文本翻译中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历史的进程民俗文化的生存环境逐渐缩小,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化工作者应该对我国民俗文化现状、民俗文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民俗文化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地分析评价,积极参与保护和建设民俗文化,让民俗文化的奇葩绽放于祖国各地。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贺岁广告选择在春节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前后投放广告,为契合目标受众的心理以达到商业目的,广告的传播内容必然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借助民俗文化的语言、人物形象、色彩和仪式活动来传递品牌的诉求。民俗文化对贺岁广告的发展有促进意义,不仅仅因为民俗文化和广告文化同属于文化范畴,民俗文化丰富了贺岁广告的创意创作,也为国际品牌的本土化提供了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面对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濒临消失的现状,民族地区高校应该通过开设民俗文化选修课、开发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结合学科渗透民俗文化以及加强民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民俗文化教育,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民俗文化知识,弘扬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能培养民族精神和凝聚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6.
青花瓷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最为重要的商品,其足迹遍布全世界.外销青花瓷上蕴涵了丰富的中国民俗文化,表现为民族文化融合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里的实用性、民俗文化里的祥瑞风、民俗文化里的"世俗"语意、民俗文化里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与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群众文化发展是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基础,群众文化的发展为民间民俗艺术的传承提供了支持。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群众文化的繁荣和昌盛的重要途径。在群众文化的开展过程中,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民间民俗艺术与群众文化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为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和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也是文化软实力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为更好地凸显民族民俗文化的本土化文化特征,在民俗文化日译时,需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同时要充分考虑汉日语言及文化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冬曼 《成才之路》2009,(33):39-40
乡土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承传乡土民俗文化,乡土民俗文化又促进语文教学,乡土民俗文化具有辅助教学、德育教育、知识积累和审美教育等功能。本文试以本土民俗文化为例,谈谈民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而吴文化又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文化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地方特性与中华文明融为一体。国家发展到现在,民俗文化是丰富多彩的,研究领域也是广泛的,民俗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并且演变流传至今,它对民族的团结和强大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作用。然而,就是这优秀的民族文化却在渐渐地走向缺失,走向消弭,作为与其他民族与国家最重要的区别标志,民族文化的未来应该由谁来传承和发扬呢?作为新一代的国家栋梁,中学语文课堂必须在传承民俗文化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本文分析了民俗文化的现状、民俗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语文课堂运用民俗文化后的好处。  相似文献   

11.
在探讨民族民俗文化与旅游关系和汶川地震灾区主要民族民俗文化基础上,以非物质文化为代表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民族民俗文化的地震破坏情况,以及民族民俗文化旅游重建经验和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材除了可以发挥语文教育的固有功能之外,还具有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当前中学语文教材彰显出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民俗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材,不仅要发挥教材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功能,而且要挖掘民俗文化,提升教材的隐性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云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是未来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要明确云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构建云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体系,大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民俗文化人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分析研究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的教学现状、教材中民俗文化的内容分类及开发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教育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一个民族的民众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民俗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了解、吸纳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成为一代有文化有素养之人,成为一代心存文化之"根"的人。乡土民俗文化,是广大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中学语  相似文献   

16.
李玮玮 《文教资料》2009,(19):74-75
中国的礼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朝鲜半岛的民俗文化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本文从衣食住行及生活礼仪文化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的礼俗文化对朝鲜半岛民俗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朝鲜半岛在引进中国文化的同时非常注意选择和吸收.中国的礼俗文化在传入朝鲜半岛后,经过了发展、吸收和融合的过程,在朝鲜半岛固有历史文化的栽培下,最终成为朝鲜半岛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正是中国的礼俗文化对朝鲜半岛民俗文化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民俗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历史沉淀的优秀传统文化。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的民俗文化正逐渐走向边缘化。民俗文化生存的现状不容乐观,所以我们试图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去寻求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之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透过这些知识去感受中华文化的价值与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身的文化素养。民俗文化走进语文课堂对于民俗文化的发展和学生的语文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俗文化作为华夏历史文化的一种体现, 是我们重要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存在于小学生的具体生活之中,孩子们对民俗文化有着初步的体验,并拥有浓厚的探索兴趣。于是我们选取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民俗文化教育为切入  相似文献   

19.
民歌作为民俗文化中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密切关联,属文化系统即精神文化范畴。通过繁昌民歌田野调查实践,对繁昌民歌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中呈现的民歌进行详实梳理并例证了二者的密切关联。民歌记录历史、承接文化,映射着丰富多元的民俗,民俗文化则是民歌传承中重要"物"的载体。因此,弘扬传统文化,构建民歌"活体传承体系",将开展民俗活动与传唱民歌链接起来共同发展,才是民歌康健"传承"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且随着现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意识的加强,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现代的社会文化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引导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渗透民俗文化的可能性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