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下”霜     
霜是北方冬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冬天早晨在路面、屋顶和田野上往往覆盖着白茫茫的一片霜.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总习惯说:“昨晚下霜了.”同学们学过物理后,应该对这一说法质疑.实际上,霜是水蒸气在地面附近的凝华现象.冬天的夜晚,如果不刮大风,地面上的物体温度迅速降低到零摄氏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物体表面迅速凝华成固态小冰晶,这就是霜.如果地面上有一瓦片,即使是瓦片的下表面,只要定气畅通,照样屯会附上一层霜.由此可见,下霜其实并不是“下”.我国农历十月有个节气叫“霜降”,这个“降”也不贴切.说“下”霜@…  相似文献   

2.
云、雾、霜和露等都是水汽凝结的产物。如果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发生在空中 ,就形成云、雾 ;发生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 ,就形成露、霜、雾凇和雨凇等。前一类凝结现象 ,产生空中凝结物 ,后一类凝结现象 ,产生地表面凝结物。所谓水汽凝结是指水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汽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则称为凝华。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具有凝结核或凝华核 ;二是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或超过饱和状态。大气中饱和水汽与气温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参见教材“饱和状态与气温的关系图”)。所以大气中水汽要达到饱和有两条途径 :(1)在一定…  相似文献   

3.
演示露和霜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中水蒸气的凝结如发生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就能形成露和霜.当空气的温度降到露点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凝结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水蒸气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就会液化成微小的水滴,这就是露.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下,水蒸气就直接凝华为白色的冰晶,这就是霜.  相似文献   

4.
我们周围空间的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物质的存在状态要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使物态变化成为一种最普遍的现象。一、自然界的物态变化露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草、瓦、石块、树叶等)液化,使水珠附着在冷的物体上形成的。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的尘埃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附着在尘埃上漂浮在空气中形成了雾。雨雨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不断聚集形成降水。露、雾、雨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凝结成的小水珠。这实际上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0℃以下时,放出大…  相似文献   

5.
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处于哪种状态跟温度有关.三种状态相互变化时,伴随着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个过程.其中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凝华.在分析研究对象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物态变化时,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1.根据研究对象变化前后的状态来分析.2.根据研究对象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来分析.3.根据外界环境条件能否使研究对象发生物态变化来分析.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冬天早晨,草地上出现了一层霜,是凝固现象;B.吃冰棒解热是液化现…  相似文献   

6.
刘勇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16):42-4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一些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一些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早春的雨 B.初夏的雾 C.深秋的露 D.隆冬的霜 2.夏天的清晨,河面上常会出现一些雾气,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水蒸气升华 B.水蒸气液化 C.水蒸气凝固 D.水蒸气凝华 3.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汽化 C.液化 D.熔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冰的特性,可以做很多有趣的小实验.这些实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现举例如下.[实验一]用冰制霜夏天,将用纸包好的冰块从冰箱的冷冻室中取出,你会发现纸上立即蒙上了一层"白粉",这就是霜.生成霜的原因是靠近冰块的空气被急速冷却到了零摄氏度以下,其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水直接由气态变成了固态.  相似文献   

10.
例1“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06年江西)分析早晚温差大,白天蒸发的水蒸气在晚上降温后液化成小水珠,若空气中有较多的尘埃,小水珠就以浮尘为凝结核,浮在空中形成雾;若液化的小水珠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就形成  相似文献   

11.
《科学课》1997,(3)
一、概述 在知识方面,划分为六个教学单元: (一)水的三态变化:包括第1、2、3、4课。在低年级学生认识了水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沸腾,水蒸气的凝结、凝华,冰的熔化、升华,以及露和霜的成因;进而指导学生认识水在液态、气态、固态之间是可以相互变化的。 (二)空气;包括第5、6、7课。在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了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的热胀冷缩、大气压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风的成因及风的观测。  相似文献   

12.
在诗词、俗语中涉及许多物理知识,你能说出下面诗词、俗语中包含哪些物理知识吗?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热。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并不是来源于露,而露是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很多谚语,其中不少谚语不仅精炼明了、形象生动,还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这里略举几例。1、霜前冷雪后寒春天和秋冬季节的夜晚,地面上的物体如草木、石块等的温度降得较快,如果温度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凝结在这些物体上形成霜,因此,下霜前人们感到冷。雪是高空水蒸气遇强冷空气凝华后下降到地面的。下雪后,在阳光照射下,雪化成水,需吸收大量的热,使地面上方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下雪不冷熔雪冷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或小水滴凝固而形成的,这两个过程都要放出热量.熔雪时,雪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因此,下雪不冷熔雪冷.水缸“穿裙子”,不久雨将至在装着水的水缸下部周围,有时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人们叫水缸“穿裙子.”出现这一现象,有可能夫要下雨.水缸里的水由于蒸发而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水缸表面液化成一层小水珠.在空气干燥时,液化成的少量水很快就蒸发掉,缸面上看不到水珠.在空气潮湿时,液化成的水蒸发很慢,在缸面上就会出现小水珠.空气潮…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中升华凝华现象不如其他物态变化那样容易被注意到,学生对升华凝华现象感到陌生也就不足为奇了。"萘"的升华凝华是整个初中物理实验中较难操作的实验之一,不要说是学生分组,即使是教师演示也不容易成功。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箱内食物上出现霜、衣橱内的樟脑丸变小等现象.但由于对这些现象缺乏思考和研究,因而种种现象经常被我们所忽略.所以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们要注意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教材中“雾凇”的形成产生了质疑,得出与教材中“雾凇是凝华现象”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雾凇”是由过冷水滴凝结而成,是凝固现象。而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三物理新编教材第四章“升华和凝华”一节中谈到:“用固态的碘很容易看到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把少量的碘放进烧瓶里,微微加热,固态的碘就升华,产生紫色的碘蒸汽,停止加热后,会在烧瓶上看到凝华成固态的碘。”  相似文献   

19.
(第二册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五章分子热运动论热能第六章热机)一、填空(每格1分共33分) 1.放在箱中的卫生球(樟脑丸)过了一段时间后消失了,这种物态变化叫做——. 2.下述事实是属于什么现象;夏天打开棒冰纸,看到棒冰周围有“白色”,这是一现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这是——现象,冬天看到屋顶有白色的霜,这是——现象;戴眼镜的人去灌开水,水蒸汽冲到眼镜上,眼镜经常变得模糊,这是一现象.  相似文献   

20.
谢欢 《中学理科》2006,(9):13-16,47
解析:这是考查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冬天气温低,人们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呼出后遇冷而液化为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看上去像是呼出一股“白气”;夏天,气温较高,冰棒剥开包装纸后向空气吸热,使它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类似的比如眼镜起“雾”,打开冰箱门冒“白气”,水烧开后向外喷“白气”,也属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