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位爱儿童、爱阅读的佳宾:大家好!在台湾,很多人称我花婆婆,因为我曾经翻译了一本图画书《花婆婆》。故事的内容是:有一个小女孩,跟爷爷住在海边。爷爷常常讲一些远方发生的故事给她听。小女孩对爷爷说“:我长大以后,要像你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我老的时候,也要像你一样,住在海边”。爷爷说“:很好,但是你要记得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小女孩长大后,真的去很远的地方旅行。有一年,她骑骆驼时,不小心摔伤了,她就到海边住下来,每天看着日升日落,她觉得这个世界已经够美了,还能做什么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呢?有一天,她撒在花园里的鲁…  相似文献   

2.
阅读需要一种"仪式感",使阅读这件事在学生眼中变得更庄重而有意义,更闪光而有趣味,从而享受阅读。仪式感在阅读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仪式感能让阅读有向往;仪式感能让阅读变"悦读";仪式感能让阅读成习惯;仪式感能让阅读更温暖。作为学校、教师、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善于建立起阅读的仪式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汉语拼音对小学生的识字和阅读至关重要.而集中学习汉语拼音的课时只占整个小学阶总课时的8%.低年级学生要想在短时间内正确认读并书写拼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初入学的一年级新生.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从事学校的基层工作,班主任既担任着教学工作,又担任着教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既琐碎又繁杂,做好班主任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然而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班主任必须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抱着这样一种美好的信念,相信在教育过程中会收获很多快乐。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教学,尤其是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令广大语文教师颇为头疼的一件事。因为对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来说,读文言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不要说学习它了。所以,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就好比是"天书",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望文兴叹,但语文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也不能不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搭好学习文言文的平台,让他们找到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周双清 《师道》2007,(4):27-29
今年四月初,我参加了在扬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活动。我见到了许多教育专家和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印象最深的是台湾著名的儿童作家、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方素珍老师。她虽然年近50岁,却充满着青春活力,笑起来像花儿一样甜美,自称“花婆婆”播散“花”种,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你从她的一举一动中,无法找出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因为她是一个富有童心和爱心的人。听了她的一节课,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7.
"时间在流逝"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起始课,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这课内容显得简单。因为关于时间的学习内容,学生在上数学课时早有所接触,因此,笔者努力设计出有特色的教学流程,上出科学课的味道。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1s,1min的长短,感悟时间虽短暂,作用却很大。这样做,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估计时间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学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岗大街小学 教学年级:六年级 主讲老师:张瑞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交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有选择的读书。 3、解决学生在平时读书中的一些困惑,鼓励学生更好的读书。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最佳路径》告诉我们,尊重他人的感受,是做好一件事的最好方式。其实,语文教学何尝不是在给学生修筑一条"最佳路径"呢?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与实践,语文学习之路方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曹海燕 《教师》2011,(25):66-66
一、案例呈现 在我上四年级上册《面对欺负和威胁》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不做小霸王”。我先让学生观看插图,图上一位男生在拉扯女生的辫子:然后引导学生讨论“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会怎么做?”学生讨论完后,我又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11.
一篇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同,占单元课时的零头,一学期算起来,也只不过是十多课时.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认为略读课文是学生"略读",教师可以"略教",甚至不教,让学生自学,把略读课文当成学生学习生活中可有可无的"零食".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荀子说:"略则举大.""略读"是要求学生能掌握课文的大要,能阅读更多的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12.
有一根"魔杖",它有一种魔力,哪个学生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变得更有潜力。这根"魔杖"到底是什么呢?就是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露水地赋予学生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每每新接一个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2014年,笔者新接了一个六年级的班。开学第一天,在事  相似文献   

13.
<正>丰富的案例,来自教师们的思考,与研究者们共同的探讨,体现了教师的实践智慧、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小学生都是爱玩的,想让学生喜欢做一件事,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首先要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设计"9的乘法口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内容)这一课时,我通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引入,呈现一场"划龙舟比赛",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吕宣杰 《师道》2013,(9):25-25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主张。他说:"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还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不仅解决了教学与实践脱节、教育与生活分离的问题,也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在教学中做到"教学做合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力争做到活教、活学、活做。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所学校、一位教师而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上读书,就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近年来,涿州市实验中学以"教育,因阅读而美丽"为主题,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漫步校园,浓郁的读书环境与氛围,丰富多彩的读  相似文献   

16.
正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很多学生愁眉苦脸,写作时抓耳挠腮。学生为何对习作不感兴趣,是他们天生讨厌这件事吗?当然不是。那么,如何让学生重拾习作兴趣,让他们乐于写作?一个有趣的题目,自由的表达空间,自主、合作的评改方式,就可以让习作有趣起来。一、让题目变得有趣类似于"我的爸爸(妈妈)""我的老师""我的同学"等等写人系列习作,还有"记一件有趣的事""记一件难忘的事"等等记一件事的习作,写来写去总是这些题目,怎么能让学生提起兴趣呢?如果换一个题目呢?我们给常规的习作题目做了适当的改变。例如,我们常常会遇见介绍自己的习作,  相似文献   

17.
写作文需要通过观察来积累生活素材,需要通过思考来整理生活素材,需要通过阅读来感悟生活素材。如果缺乏观察、思考、阅读,那么写作文当然就成了一件难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颇有哲理性,让我们感悟到要写出好文章,一定要从生活中去汲取素材。如果把学生的文章比作溪水,那么如何让文章"清澈美丽"呢?我决定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让学生汲生活之活水,荡思想之洪波,赏美文之涟漪。  相似文献   

18.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插图不仅让书本变得更漂亮,也让课文变得更加生动可感。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始终将理解课文与看插图融为一体,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思维,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是最让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喜欢做的作业。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就唉声叹气。到了高年级,这种现象更是普遍存在,然而这个阶段的作文更是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我面对着的是农村的孩子,几乎是从三年级才开始动笔学写日记、片段,到高年级时,大部分的学生对出现的题目不知如何是好,不知该如何选材、谋篇布局,对一件事如何讲清楚都是件困难的事,更谈不上语言的精彩,从教多年高年级,针对这种情况,应从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外阅读总量九年中不少于400万字。"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进行创造性阅读。一、创设,让创造性阅读成为"食粮"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到做一件事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才能更加迅速地萌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更有热情与激情。我和学生交流名人勤奋读书、善于发现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篇文章,为什么喜欢。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成果,出十个题目,可以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