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重点地区之一,各种人为的不合理生产活动,使生态环境灾害日益突出,增加了抗灾难度,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防御生态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生态灾害给西北地区工农业发展所带来的损失,对生态灾害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分析了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全国河川径流量2.71万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占80%以上,而耕地不足全国的40%,亩均水量为全国平均值的1.5~2.5倍;黄、淮、海三大流域的河川径流量不到全国的6.5%,耕地却占全国的近40%,亩均水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0~20%。我国地下水总量约8250亿立方米,近70%分布在地表水较丰地区,约30%分布在地表水缺少地区。由于这些特点,形成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干旱缺水。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重点地区之一。各种人为的不合理生产活动,使生态环境灾害日益突出,增加了抗灾难度,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防御生态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生态灾害给西北地区工农业发展所带来的损失,对生态灾害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分析了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芳 《地理教育》2009,(6):20-21
绿洲是干旱地区具有稳定水源对土地的滋润或灌溉,适宜植物或作物正常生长,土地生产力较高,适于人类从事多种生产和社会经济活动并明显区别于周围荒漠环境的独特生态地域。我国绿洲就是西北地区大漠中的“绿岛”和“湿岛”。虽然绿洲仅占浩瀚无垠的西北干旱地区4%的土地面积,但它却养育了西北干旱区90%以上的人口,聚集了近99%的城镇,在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局部人口严重超载,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依然严重,人民生产生活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伴随人类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提出来的,对于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变西北地区人们现有生活方式、实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国务院规定的环境保护“一控双达标”目标基本实现。“33211”工程之辽河、海河治 理全面启动,“两控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初见成效,北京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成效。 二、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今春连续出现13次扬沙、浮尘、沙尘暴天气,次数之多,持续时间 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历年罕见。 三、国务院发出通知,禁采发菜、甘草和麻黄草。7月15日,宁夏同心县关闭全国最大的发 菜市场,发菜贸易退出市场。 四、国务院于11月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生 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在价值337万亿元,开发潜力巨大。煤炭:保有储量达300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叨%左右。石油:储景为5.1亿吨.占全国陆上总量的近23%。天然气:储量为43541乙立方)另外,甘肃省集中了全国近6:的镍和57%的铂储量。青海省则集了全国的97%的钾盐储量。西北有哪些地下宝藏?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在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又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十一五”期间,西北地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预防保护与生态修复进展不断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了新突破.但是随着西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已威胁到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应该全面加强基础工作,健全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较大区域之一。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该区就有45人。他们分属于14个民族自治州和26个民族自治县,人口1521.17万人,占西北地区总人口(8248万人)的18.4%。其中除陕西少数民族数量少,且与汉族散居杂居外,其它各省区少数民族比例较高,甘肃占10.3%,宁夏占32.9%,青海占42.1%,新疆占62.4%。因此,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西北地区的繁荣昌盛,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战略意义。目前,西北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师资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制约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不仅表现在师资数量上有较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是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重点地区之一。各种人为的不合理生产活动,使生态环境灾害日益突出,增加了抗灾难度,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防御生态灾害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生态灾害给西北地区工农业发展所带来的损失,对生态灾害的基本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论述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生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历程看,西北地区企业结构优化始终是一个难点,且在西北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成为开发西北、发展西北的现实命题。本文依据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实际,在分析影响其结构优化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西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及实施措施。一、西北地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呈现如下特点:其一,西北地区产业结构畸型演进,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总体是下降趋势,产业结构不合理程度相对较高。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分析比较西北和全国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1994年西北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为62.6…  相似文献   

12.
黔西北地区水保型禾草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州黔西北地区不同立地条件对禾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水土保持性能的要求,对搜集到的黔西北地区45种水保型禾草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采用模糊评分法对不同禾草进行了综合评分,筛选出了适宜于黔西北地区种植和发展的宜安草、草芦、鸭茅、毛花雀稗、苇状羊茅、扁穗雀麦等优良水土保持型禾草,为黔西北地区不同生境退耕地退耕还草、治理水土流失、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科学的草种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啸 《青海师专学报》2003,23(6):135-139
左宗棠是近代以来对西北生态环境给予深切关注和进行初步治理的第一人.在西北十余年中,他从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合理垦荒、改良土壤、美化城市等方面,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诸多有益的保护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西北地区的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及全国的差距逐年增在,太大区而论,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发展迟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工业增长滞后,工业经济效益滑坡是影响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本分析了西北地区工业入革开放以来整体下降的原因,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外部条件下,调整和优化西北地区工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工业的对策和设想。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演进的中心,其生态安全问题的研究显得愈来愈重要.从生态安全的内涵出发,借鉴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建立城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指标赋值并计算其权重,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各省会城市为例证,对各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从空间尺度上对各省会城市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西北地区各省会城市的生态安全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目的与方法 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我国的西部经济带,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是“欠发达”地区。80年代以来虽有较快发展,但经济增长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由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环境,西北地区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中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发大西北,加速区域经济建设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要实现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而传统的城市化路径是一种粗放利用各种资源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道路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不可持续的。西北地区的很多城市都在致力于寻求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关键是要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运行方式——循环经济,切实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生态城市建设恰好适应了当前我国西北地区的迫切需要,为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及区域发展所面临的危机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伊始,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雾霾天气,PM直逼最大值;西北地区沙尘暴和极端气候持续不断;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又出现严重的干旱。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还有这样一个地方天空湛蓝、绿树成荫、稻米飘香、泉水叮咚,这就是生态绿色家园——哈尼村落。本文将以田野调查为拮据,揭开哈尼族传统村落生态文明的神奇面纱。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对外贸易活动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贸易活动一方面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高低,另一方面它还是牵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因之一。西北地区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1%,外商投资活动极其弱小。面对西北地区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弱势地位,必须采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等一系列措施。才能真正解决西北地区对外贸易活动的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重点和难点在西部民族地区。西北地区的人口较少民族由于其历史、地理、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其发展水平在西北地区的人口较少民族中居于前列,但由于该县在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所具有的特殊性,距全面的、高水平的、各领域协调均衡发展的小康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据此,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对西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