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数度转徙。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于徽宗初牟被贬至广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面条粗粝涩口。黄庭坚还是慢慢咀嚼,  相似文献   

2.
[材料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数度转徙。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于徽宗初年被贬至广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  相似文献   

3.
<正>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与苏东坡在一起常常互相夸赞家乡风光,人情世俗。有一年苏东坡来到双井访黄庭坚,只见山明水秀,风光绮丽。又  相似文献   

4.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曾与秦观、张来、晁补之一同拜学于苏轼门下,成为有名的苏门“四学士”。他深受苏轼教诲,苏轼也很赏识他。黄庭坚还是江西诗派的开山大师,他的诗文与苏轼的诗文同样受到人们的称赞,因此有“苏黄”之称。然而黄庭坚一直对苏轼非常敬重,对苏轼的教诲铭心不忘。在他的家中一直悬挂苏轼的画象,直到晚  相似文献   

5.
李恒 《文学教育(上)》2014,(23):123-123
词至苏轼手中“亦自是一家”,不重复前人.在苏轼之后影响了很多词人,本文拟以黄庭坚为例,探讨苏轼谐趣词对北宋文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苏轼和黄庭坚是宋代诗歌的代表人物。黄庭坚最初因苏轼的提携而出名,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后黄另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与苏轼并驾齐驱。苏黄两人的诗风有明显的不同,总的说来,苏诗奔放恣肆,黄诗则峻峭深曲。苏黄两人一方面相互誉扬,另一方面也相互讥嘲。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黄鲁直(庭坚)诗文如蝤蛑江珧柱,格韵高绝,盘餐尽废。然不可多食,多食则发风动气。”黄庭坚则反唇相讥说:“盖有文章妙一世而诗句不逮古人者。”后世有些人尊苏贬黄,有些人抑苏扬黄,对两人的评价往往失之偏颇,但也有评价得公允而又生动的。有“南夫子…  相似文献   

7.
黄庭坚最重要的知音是亦师亦友的天才艺术家苏轼,说苏轼是同一时代中对黄庭坚影响最大的人,也许并不为过,但这种影响并不导致黄庭坚艺术审美向度的简单归顺。本文从苏黄交游的角度出发,以苏黄交游的时间阶段为经,黄庭坚书风演变为纬,对黄庭坚书法创作与苏轼的关系做了较为深入的讨论,以期获得对黄庭坚书法艺术成就更进一步的认识。苏黄交游以及他们对于艺术创作道路的自主选择,对于今天的书法教学依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庭坚于宋元丰三年到舒州,交游较广,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自号"山谷"。舒州山谷寺之于黄庭坚可以与黄冈东坡之于苏轼相提并论。对黄庭坚来舒州时间、自号山谷缘由及在舒州的交游情况进行考证,对提升古皖文化很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胡仔首次将苏轼、黄庭坚与李白、杜甫并列,确立了宋诗与唐诗平分秋色的文学地位;否定了"苏黄争名"说;分析了黄庭坚的创新精神、某些句法和诗体本自杜甫、对仗句的工整和题画诗的传神、咏花诗的得失;对黄庭坚悉毁"不复淫欲饮酒食肉"的禁戒,从人性的本能角度表示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诗是黄庭坚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其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此外,他又能写词赋,兼擅行书、草书。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  相似文献   

11.
<正>北宋时期,有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其中苏轼、黄庭坚、米芾(fú)、蔡襄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不仅书法写得好,诗词也很厉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人们称为"三苏"。黄庭坚的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个  相似文献   

12.
谜语诗揽胜     
传说苏轼在杭州任职时,有一天与黄庭坚、秦少游结伴去游西湖。秦少游吟出一首谜语诗:“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轮转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苏轼已猜到这是什么,却佯装不知,笑着问黄庭坚。黄庭坚明白苏轼的意思,于是随口说道:“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  相似文献   

13.
(一)苏轼与小妹戏对一天,与苏轼齐名的大诗人和书法家黄庭坚应约到苏东坡家,苏轼出门迎接。这时,恰逢苏小妹临窗  相似文献   

14.
苏轼前期的书法,是指他44岁以前的书法。黄庭坚对苏武的书法就有一个前后的分期,他说:“东坡书,彭城以前犹可伪,至黄州后,掣笔极有力,可望而知真赝也。”所谓“彭城以前”,就是指苏轼44岁以前,也就是自徐移湖随即发生乌台诗案的元丰二年(1079)以前。黄庭坚的划分是十分正确的,因为苏轼的书法成就主要是表现在谪贬黄州以后。唯其如此,研究者的眼光也大都集中在苏轼的黄州时期和晚年时期,而对他前期书法学习和创作的过程却不免有所忽略。这样做的结果,自是有碍于对苏轼书法的深入研究。 关于苏轼一生的书法经历,黄庭坚有一段话影响很大:“东坡道人少时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  相似文献   

15.
北宋中后期,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尽管由于新旧党争的关系,不见周邦彦与苏轼、黄庭坚等人有何交游,但这股雄劲的文艺思潮必然会对周邦彦词的创作产生影响。这可以从周邦彦与苏轼文人圈及江西派人士之间的关系;从后世大量论词杂著里对他创作的相关评价,并与黄庭坚相关的诗论词论相比较;从黄庭坚、周邦彦在创作和风格上与杜甫的渊源等几方面看出。  相似文献   

16.
棋联妙对     
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的苏轼与黄庭坚在大松树下纹枰对弈。忽几颗松子落在棋盘上。苏轼联兴勃发,口吟上联:松下弈棋,松子偶随棋子落;黄庭坚恰见一渔夫在柳边垂钓,灵感顿生。答曰:  相似文献   

17.
黄庭坚是宋代伟大的诗人,也是铭文大家.苏轼誉之为"瑰伟之文,妙绝当世".但是历来对黄庭坚散文研究很少,遑论对其铭文的研究.黄庭坚论铭重在治心养性,倡导顿挫崛奇;创作丰富多彩,别开生面,为宋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对韩愈诗歌的接受、钦许基本停留在诗艺诗法的技巧层面。在实际创作中,韩诗作为一个重要艺术渊源,是黄庭坚进一步学杜的艺术中介。黄之学韩堪称学而不泥、学而能变的典范,"以文为诗"是韩、黄二家诗艺术上息息相关的中心线索。中国古典诗歌"变唐入宋"的大转关始于杜甫、韩愈而成于苏轼、黄庭坚。  相似文献   

19.
多数学者认为,盛行于有宋一朝的"活法"诗论源于江西诗派吕本中,然当下学术界已有新成果证明吕本中并非首创者。北宋时期为救"昆体"之弊的胡宿才是最早提出该理论的学者,"活法"诗论在北宋即开始流行,后经过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大力实践,才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本文将尝试厘清"活法"诗论的历史来源以及阐明苏轼、黄庭坚在"活法"诗论中所作的贡献,旨在有助于完善"活法"诗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江西分宁人。23岁中进士,历官山西太和知县,校书郎、著作佐郎、起居舍人,鄂州、涪州、戎州、宜州等知州。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同游苏轼门,世称"苏门四学士",尤长于诗,与苏轼齐名。黄庭坚书法渊源多种,主要受颜真卿、苏轼和南朝刻石《瘗鹤铭》之影响。晚年为新党排斥,宋绍圣元年(1094年)贬四川,谪居期间,书法大进,从张旭、怀素处得到启发,线条更为解放,以较圆劲的长线条构成纠缠的线,多连绵草势。如"李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