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张爱玲都对传统家庭文化的负面作用给予了尖锐抨击与批判,两位作家都批判了传统家庭文化中的“家庭至上”倾向,“寡妇”现象和“老人中心”倾向等劣根因素,所不同的是,鲁迅侧重于对“吃人”文化的整体性反思,张爱玲则揭示了封建家庭文化对人性的异化,从一个特定角度表现了人性中的至恶至丑。不过两人殊途同归,都揭示了传统家庭文化中“被食、自食和食人”的恶性循环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们就人性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有益的见解,并在一些问题上有所突破。但是,人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究竟如何认识它,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中关于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人的“异化”和“人性复归”等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儒学人本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中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本思想,其中“仁”为人本观念,“义”为人文理想,“礼”为操作程规。儒学人本思想在人文与天文、人性与兽性、人道与神道的对照中显现出来,理论上表现为抽象人本主义,目标上表现为理想人本主义,实践操作上被统治阶级歪曲利用,表现为异化的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曹七巧”和“繁漪”是张爱玲、曹禺笔下的典型人物形象,她们都是由于性格变态而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人物,她们的悲剧意义有着丰厚的美学意蕴.本文重点论述了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表现出的对人性的阐释,即人性的自私和丑恶;人性建构中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以及从中应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历史呼唤关于人和人性的研究。明代封建社会日趋走向衰败,重振士风,宣传大学问迫在眉睫。阳明“心学”是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心学”核心内容“良知”的本质是人性。阳明先生强调“良知”人所共有。人人都能成为智者、圣人,目的是唤醒人的自我意识,提倡个性解放。因而,“心学”不是一般意义的哲学理论体系,而是人学,人性学。“心学”的创立是我国历史上意识形态领域里一次大革命。  相似文献   

6.
人性假设理论基础上的高等学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开展的人、财、物的协调活动,在管理实践中,不同的人性观念衍生出不同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任何领导者,在实施管理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人性的本性、本质有所看法与假设,提出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高等学校管理作为一种专业管理,其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也是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并随着其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在科技、经济与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高等学校管理要以“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及“决策人”的人性假设为其理论基础,树立“教师权力为主,行政权力为辅”的高校管理理念,保证大学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7.
人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解决所有关联着人的存在及其意义问题的阿基米德点。教育是一种与人的生命存在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领域。认识人性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人性中既有善又有恶,且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教育作为一种内在灵魂的实践。应将”人性向善。作为其基本的价值预设,从而引发、唤醒人性之最卓越,帮助学生获取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人性”的预设是很多政治理想的出发点和导向。准确把握“人性” ,对于政治理想的实现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由于我们在“共同富裕”策略的实施中对“先富”引起的人性变化预测不足 ,致使“共富”理论遭遇现实的质疑。为了坚定人们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念 ,消除政策实施中的不足带来的不良影响 ,我们必须针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做出适时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历代儒者对孟子人性善的解释都是将其解释为预设的人性本体.从《孟子》文本出发,通过对孟子何谓大者、大者如何立、大体的存养、为不善的原因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孟子所谈之性,既有欲望之天性又有本体之人性,“大体”“大者”即是本体之人性,其人性本体是通过“思”并将之“扩而充之”而得来的;通过“思”和“扩而充之”而得来的人性本体是需要通过“寡欲”和“集义”的途径而“存养”的;不能“存养”即是“不善”,因此,孟子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形而上学者,而是儒学形而上学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10.
狼是俄罗斯文学中一个持久徘徊的幽灵,也是俄罗斯文学观照和透视历史与人性的一面艺术之镜。狼在俄罗斯文学中不仅表现了俄罗斯与欧洲剪不断、理还乱的文化关系,也呈现了俄罗斯人沉重、复杂、充满冲突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人性是伦理的土壤,每种伦理理论的构建,不管有没有意识到,都必须建立在明确的人性论基石上。《新伦理学》虽然花了很多笔墨来阐述人性问题,但最终没有涉及到人性问题本身。这在于王海明对人性本身的隔膜,在于他认同了道德人性论传统。客观地看,理性和道德都属于认知判断或价值判断,而人性却是生命存在之内在事实。以此来看,人性客观地敞开为生命存在之自然本性和文化本性两个维度六个扇面,由此生成以“生-利-爱”为轴心,以性爱、血缘为基石,以求群、适群、合群为敞开平台,以“生己-利己-爱己”和“生他-利他-爱他”为两翼生存扇面的人性方阵。这一人性方阵的行动敞开朝向,就是懒馋贪与勤俭智的对立统一运动。在这一对立统一运动的人性朝向进程中,人的利益追求行动和生活是适度乃善,逾度则恶。  相似文献   

12.
从桃花源、后花园到大观园——一个文学类型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桃花源”、“后花园”和“大观园”有着内在结构上的同一性,是中国文学中三个颇具典型意义的乌托邦建构。它们尽管在表现形态及指涉的意义上多有不同,但均是以“自然”作为其原始根基和人性尺度的,是以“自然”(天道)与“人文”(人道)的遥契圆融为其美学境界的。这种“自然”的复归与“栖居”的开启,对“人文”的过度发展与无限膨胀,无疑有一定的消解作用,可给出离“自然”太久的人类找到一条“还乡”的路。这样,人文便可失去它压抑性的含义,人便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依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审视体育在其中所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纵观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形成与思想内涵,人的发展不是片面、畸形与单一的,而是体力与智力、能力与需要、个性与自由的多维度的全面发展,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个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在“人对人的依赖”中,体育是对奴役的反抗;在“人对物的依赖”中,体育是对异化的拯救;在“个人的全面发展”中,体育是与生命和谐统一的重要元素,使人获得“完整的人”的人性品格。生命的内驱引发人类本性的体育需要;生命赋予寻求自由个性的体育能力;生命的呈现倡导社会关系的体育实践;生命的彰显实现完整品格的体育价值。“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发挥人所特有的存在本质,体育是实现“完整的人”的生命创建与生存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人性是复杂多变的,难以捉摸的,对人性的探究,是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古船》通过对每一个人物的塑造体现出对人性深度的挖掘,让读者从中领悟到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由于历史的规律性与人性的共通性存在异质同构的现象,所以有着内在生命律动的人性在历史的进程中也会演绎出真实的、活泼的、强烈的生命表现。  相似文献   

15.
荀子十分重视个人修养,认为人的修养不单单是“隆礼重法”,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人格及道德的修养.荀子认为道德的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指出“积”的重要性.荀子从人性角度分别阐述了学习中“积”的重要意义、经济方面“积”的实践价值以及政治方面“积”的治国之道.“积”不仅作为荀子“化性起伪”的根本,也体现出了荀子“积善成德”的道德主张.  相似文献   

16.
西方管理学人性假设之哲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方管理思想历史发展的探析,阐述了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人性假设理论从“经济人”、“社会人”到“复杂人”的发展历程,并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对其进行剖析和判定,得出“全面发展的人”人性假设,为当代管理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的杰出大师 ,是可以与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相提并论的短篇“圣手”。其作表现了对湘西劳动人民穷苦的关注与追问 ,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以及对湘西完美人性的礼赞与思考。基于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复归人性原始本真的思考 ,使其对性爱的描写与表现 ,达到“神性”的境界与永恒的美。沈从文后期的短篇渐入圆熟精致的境界 ,在文体上表现了“魔术师”般的艺术创造 ,文体的高度自觉获得了文体结构与文体解放的极大自由  相似文献   

18.
安徒生的《丑小鸭》详尽地展示了人性的顽强,赋予了我们克服人性弱点的.勇气。在命运的沉浮起落中,它于悲情中升腾崇高,于平庸中发掘奇特,于坎坷中蕴含品性,是人们追求真理、理想“光荣的荆棘路”的人生写照,是世界上奋斗者的“共名”词,解读这一形象,从丑小鸭的生存策略到所引发的“共名”现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奋斗的现实参照原型。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学及逻辑学的角度分析“人文奥运”中”人文”的本质属性是“人文精神”,其具体内容是摆脱物质主义对人的束缚,实现人性的自然回归;在对人文精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奥运会中人文精神的兴衰历程.阐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及其对奥运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格言“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其核心就是要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切。其哲学内涵在于:确认人体生命大系统各因素的和谐均衡、协调统一。培养完善的人、全面协调发展的人:在体魄、心智和精神方面得到发展,成为完美的人;关键在于自觉奋斗,勇于进行自我变革,在奋斗拼搏中不断打破旧的平衡态,力求“更高、更快、更强”,达到更高层次的平衡态,一步一步向尽善尽美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