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大胆进行了“变序法”的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摸索出~些规律门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变序法,就是改变课文的顺序进行阅读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寻找认识课文的最佳点,为学生构筑理解课文的最佳思维流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变序法,有利于对学生注意力的最佳调控。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如果能抓住课堂的前15分钟,解决课文的重难点,效果最好。因此,一上课,就直奔重点段,充分利用学生短暂的注意力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就改变了那种…  相似文献   

2.
变序阅读教学的概念,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不逐句逐段按顺序进行,而是按教学需要改变课文的叙述顺序而进行阅读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变序教学使教学过程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改变了以往语文课堂上教师刻板呈现课本知识和学生机械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小说、电影叙述故事有顺叙与倒叙之分。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断提到开始,以造成悬念,使作品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增强了艺术效果。如果把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看作一篇小说、一部电影,那么它也有“顺叙”与“倒叙”之别。“倒叙”同样有它不同于“顺序”的“艺术效果”,我们称它为“变序”。 变序阅读教学是相对于串讲型课堂结构来讲的。“序”指课文内容的顺序。变序阅读教学,就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不从头至尾依次进行,而是改变课文的叙述顺序进行阅读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变序法是众多灵活多变的讲读方法中最为基本的一种。所谓变序法就是改变原课文的顺序,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重新确定讲读顺序而组织教学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变序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和表现形式,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变序法教学一般有以下四种形式: 其一,切入式。这就是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段直接切入。让学生首先感知课文的中心,再找出它与课文其他段落的联系。例如教学《伟大的友谊》一课,先指导学生学习“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是课文的重点段。  相似文献   

5.
过去,我们在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中,比较重视研究教学原则和方法,对课堂教学结构研究得不多。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学大纲指出:“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个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心理过程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成为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课堂教学模式。阅读教学中的“变序”是相对千篇一律的“串讲式”课堂结构来讲的。“序”即顺序。“变序”就是不从头尾依次进行而是改变课文内容本来的叙述顺序进行阅读教学的一种课堂结构。一、…  相似文献   

6.
所谓变序式就是改变原来的顺序。也就是说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变课文正常的固有的记叙顺序。具体的做法,就是教师根据需要,直接进入课文的主干部分——概括全文、揭示中心的部分,充分利用小学生学习的最佳思维和汜忆时间相机传授,以提高教学效果。变序式较之循序式有很多优点。它能使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进行一些能力的训练。比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记忆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7.
“读写例话”是一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的概括说明和归纳小结。“读写例话”都写得浅显明白,重点突出,便于学生通过自学,把从例话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今后的读写实践。  教材把“读写例话”安排在每组课文的后面,如何上好“读写例话”?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教师都是按教材编排的顺序完整地进行授课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采取“变序”、“分散”、“系统总结”、“实践应用”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变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组课文的特点把“读写例话”调在上每一组课文前进行教学,把一些必…  相似文献   

8.
变序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一是小学阶段变序阅读教学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使孩子们可以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孩子们更易于理解,理解的更深入。二是“变序”有利于防止“串讲式”课堂结构程式化。三是“变序”有利于对学生接受信息的内外部条件实施最佳调控。四是“变序”强化了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垃圾联系,有利于保持和加强文章的整体性。五是“变序”有利于加强语言训练、思维训练,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我在进行阅读教学中,用“虚拟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语感、句法、章法等方面的训练,收到了好的效果。这里所说的“虚拟”,是指教师创设或再造有关的另一种语言材料,与原语言材料相比较,以区分高下、良莠。一、虚拟一些字词,凸现人物品质不少课文,特别是小说体裁的课文,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课文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掌握的过程。本文通过针对新课程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研究,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通过促进教学中的阅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正在致力研究“整体感知,变序讲读,加大阅读量”这个课题,探索获取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整体感知,是现代的三大科学方法论的系统论思想的体现,要求立足整体,统观全局,使整体与部分有机地统一起来。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变序讲读,加大阅读量,就是从系统(语文知识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自始至终地把整体(整篇课文、整组课文、整册课文乃至小学整套语文教材)作为研究的对  相似文献   

12.
《只有一个地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本课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读懂课文认识环保的重要性,自觉担负起环保的责任与义务。根据这一教学要求,教学中若采用变序教学,先晓理,后动情,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第一次变序抓重点句展开教学教师通过直接切入课文第九小节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能够较全面概括出地球特点的语句展开教学,此句辐射课文第1、2两段:第1段(第1自然段)主要  相似文献   

13.
我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和尝试。一、注重课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课文的导入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导入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维活跃,读的时候一气呵成,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们也就越来越喜欢阅读了,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教材因素精心设计提问,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精心设计提问呢?我认为必须找准提问设计的着眼点。一、以题眼为着眼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课文...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只重视其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教师在教读学生学习每一篇课文时,应充分挖掘课文里的美育作用,因势利导,收到教书和育人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语言教学是语文课的主要内容之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表现,只有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语言,才能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我在教学实践中,比较注意分析课文中的一些语言现象,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一、分析变式句的修辞作用所谓变式句,就是改变正常语序的句子,比如正常语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如果谓语在前而主语在后,那就是变式句了。变式句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很  相似文献   

17.
带领学生有效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也都提出了很多解读文本的策略与方法,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对课文前后内容进行对比,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泉城》的教学来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多数处于静态分析的状况: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占据主要位置,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只须静静地听、记,成为知识的容器。这样的课堂考验着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集中的学生能够持久地跟随老师的思路,但有一些学生听了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神游"现象。如是,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要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观念,创设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搭建合适的平  相似文献   

19.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特别是阅读教学中的新授课,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心境极佳,如开戏前的观众一样,迫切地想知道这出戏唱什么。教者若能抓住这一契机,因文而异地设计比较科学新颖的导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结合课文,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 引新联旧导入法同一作者写的不同文章,同一主人公展现的不同故事,在小语教材中经常出现。这类课文在教学后篇时,可进行复习性提问,在“温故”的基础上“导新”,并加深理解。如学习《一夜的工作》时,让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读书效果不佳的现象。如学生读了好几遍课文,仍然不会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课文学完了,有些学生对课文内容仍然很陌生;要求背诵的课文,有些学生很快就背会了,而有些学生总是背不会。笔者认为,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忽视了读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