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我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报导,一名学生几年来4次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但又三次被迫退学,其中原因是因为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今年再次考上大学后,记者采访他:"有没有想过会再次被退学?"他回答:"想过."记者又问:"如果让你再考一次,你还能考上名牌大学吗?"他回答:"只要我想考,就能考上."  相似文献   

2.
一次考试结束,笔者问一名未及格学生是否分析过考差原因,他回答说:“原因在于你没教好。”笔者大吃一惊.心中有些不快,又问:“同样是我教的,为什么有同学分数考120多分呢?”他又笑答说:“这正是我说你没教好的原因,因为你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学好。”笔者仔细一想,这话确实也有道理,是啊,教学的目的何在?不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吗?可现实中的教育似乎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本身而非学习方法,在于分化“好”与“差”两个极端?关注中等以上学生如何考上好大学,而忽视了“差生”如何转化,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在我决定去微软时,我正在大学里上学,即将学习MBA课程.这时和我一起进大学的一位朋友比尔·盖茨对我说:“嘿,史蒂夫,你想不想退学,和我一起干?”我父亲就没念过大学,退学对于我来说是个坏主意.  相似文献   

4.
案例描述: 高考前两个月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我班的赵刚同学突然冲了进来。对我说:“老师,我要退学!”赵刚是我班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在前两次高考模拟考试中,均排名年级第一,他怎么会想退学?我感到十分惊讶。“复习迎考的关键时刻,你怎么要提出退学呢?”我问道。赵刚沉默了许久。我看他不想说出原因,便对他说:“你先别急着退学,老师给你两天时间,再考虑考虑好不好?”赵刚走了,我陷入了沉思,我担任高三(3)班班主任以来,赵刚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今天的举动实在让我不可思议。是什么让他产生退学的念头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一位担任新闻工作多年的人士,想到新闻专业来从教。我问他:“您是做何种工作的?”答:“做新闻工作的:”“您做过新闻学吗?”我又问,却未立即回答。又曾遇到一位教师,他称自己可以指导教学论的研究生。我问:“你搞过教学论吗?”答:“我搞过20多年教学了。”答非所问。于是,我不再问了。从侧面讨论了几个很容易对答的问题:我们学校从事教育的人多少?数以千计吧?从事教育学的人多少?仅仅数以十计了吧?相信能指导研究生的人,会因这些问题而想到另一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2013年夏天,与以往相比“热”了不少.高考一结束,孩子热情高涨,天天约上几个好朋友,畅想在大学里怎么玩,要带些什么装备去大学,把填报志愿抛到了脑后.而我则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志愿面前如同一张白纸的我,好几天下不了手.过了几天,考上二本的孩子“疯”了几天后终于想起志愿还没有填,当他问我选了哪些大学、专业,我回答还没有头绪时,他急了,“28号要关网了,您快点!”“又不是我上大学,你不着急我急什么?”虽然已经急得上火,但我还是假装淡定,要求孩子跟我一起用剩下的时间好好选大学、专业.这是关系他未来的选择,一定要让他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位学生考试考差了,回到家里,父亲问他:“成绩怎样?”儿子很难为情。父亲又问他到底怎样?儿子怯怯地说:“很糟糕”。父亲想了想:“不会是最后一名吧!”“确实是最后一名。”儿子说完,等待着“暴风雨”来临。没想到,父亲喜笑颜开地扶着他的肩膀说:“祝贺你,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肯定只有前进,不可能再有后退了。”儿子惊诧不已,转而泪光闪闪。后来,他的成绩一天天好起来,最后考上了重点大学。这位父亲虽然不是教育者,却算得上是“教育家”,因为他让儿子对感到前途一片光明。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这位…  相似文献   

8.
一个大学毕业生到一家大公司应聘。公司经理在谈话前,打量他好一会儿,然后问他:“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背吗?”他回答:“从没有过。”“你替父母捶过背吗?”他想了想说:“只有一次,是在我上小学时,当时,妈妈还给了我10元钱。”接着经理又问了一些问题,他都如实作了回答。半小时后谈话结束。经理说:“你是有希望的,明天再来一次。来之前,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  相似文献   

9.
Jokes and Humour     
只有一次 一位驯狮新手正在接受采访。“我知道你的父亲也是个驯狮手,”记者说。“他过去是。”那人回答说。“你真的把头伸进过狮子的嘴里吗?”“只有一次,”那位驯狮新手说,“为了找我爸爸。”  相似文献   

10.
又到期末考试时间了。儿子强强今年十一岁,读小学五年级,傍晚回家就趴在老师布置的作业堆里写啊、算啊,有时写完了语文忙数学,写好数学忙英语,这个练习,那个卷子,一直到深夜。我尽量在儿子面前不提考试的事,但还是缓解不了他内心的压力。有一次儿子面带愁容地问我:“爸爸,我这次考不好你会打我吗?”面对他天真的发问,我笑着说:“爸爸何时打过你?”儿子想了想回答:“你说过你会打我的。”  相似文献   

11.
上班前,他突然问我:“你上班好玩吗?”我想也没想就回答:“怎么会好玩?很辛苦的!”他说:“很辛苦,那你可不可以不上班?”我说:“那怎么行?不上班怎么能挣钱买我们想要的东西呢?”想了一会儿,他说:“那我去上班吧,我去挣钱买我们想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幽默     
老退学刚入校时考学生守则,大家抄得天昏地暗,其中有两条:大学期间累计作弊两次者劝其退学;大学期间结婚者劝其退学。俺眼睛不好,发下卷子才发现抄成了:大学期间累计结婚两次者劝其退学。许诺的结果父亲:我曾向你许诺,如果你考试及格就给你买辆小汽车,可你却未能做到。你上学期一直在班干什么呀?儿子:我在学开汽车。学法语儿子:爸爸,法语难学吗?父亲:我的孩子,开头是难,可往后就变得容易多了。儿子:太好了!那我就学后半部分。真相还在上小学的小明,一天模仿电视剧里主人公的神情对爸爸说:“我知道事情的真相啦!”爸爸…  相似文献   

13.
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说:“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缴的学费。”我和妻子都吃一惊。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我问他:“你哪来的钱?……平时的琴花钱,还有以前过年时的压岁钱,攒的。”“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呢?”我犹然不解。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14岁的男孩,是学校的三好学生、班长。有一天,他在电视中看到记者现场采访偏僻山村的放牛娃:“你在这儿放牛干什么?”“让牛长大。”“那牛长大以后呢?”“卖钱,盖房子。”“有了房子又做什么?”“取媳妇,生娃。”“生了娃呢?”“让他也来放牛呗。”男孩在日记中写道:“看了电视,我想到了自己———我为什么读书?考大学。考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又怎样?找一个好老婆。然后呢?生孩子,让他也读书、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生命轮回,周而复始。”深夜,他服毒自杀了。男孩的死,为一出失败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在许多正规和非正规的场合,无论是面对大学的学生,还是新闻记者。每当有人问我:“对你影响最大的作家是谁?”我便回答:“张抗抗。”问:“对你影响最大的作品是什么?”我回答:“《分界线》。”  相似文献   

16.
拉磨     
一个聪明人在磨坊看到一头拉磨的毛驴脖子上挂着一串响铃。聪明人问磨坊主:“你为何要在毛驴的脖子上挂响铃呢?” 磨坊主回答:“我打瞌睡时,毛驴没有拉磨,铃铛不响了,我就知道这个畜牲又在偷懒了。” 聪明人想了想,又问:“如果毛驴站在原地不动,只是摇头,而你又能听到铃声,它又没干活,那怎么办呢?” 磨坊主说:“请问先生,我去哪儿能买到像你这样聪明的毛驴呢?”拉磨@李延辉  相似文献   

17.
最好的生意     
我父母体弱多病,两个哥哥又不够孝顺,所以二老的日子过得相当困顿。无奈,15岁的我只好主动退学,走家串户去推销自产的茶叶。这天走过一条巷子,一个挎着相机的中年人从后面追上来问我:“你的茶叶好不好?让我看看。”“看吧,这是最好的太青白毫,还有……”我忙着在布袋子里翻出各种品种。他仔细看了好久,最后说:“这个太青白毫还行,多少钱一包?”“60块。”我怕他嫌贵,忙解释道,“这是最低价。我们一天最多只能采一斤毛茶,再说加工既要讲究又要细致,特别麻烦。”“有散的吗?能不能拿点出来,让我冲一杯看看?”他说。“你要…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上帝想接四个孩子到天上玩玩儿,就对他们说:“说吧!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立刻把它变成现实。”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第二个孩子说:“我想当一回老师,就当一回,当一个特别特别厉害的老师!”上帝问:“为什么?”“这样,我也就能给老师的孩子留好多好多作业了!”第三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颜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  相似文献   

19.
挂科小王子     
卢十四 《大学生》2014,(21):71-71
在我高三那年,我妈曾问我:"你将来上了大学,想学什么?"我回答说:"不知道啊。"我妈也就不再多问,暗想:这个孩子很有城府,毕竟还没到高考,他心里有想法却不乱说。 等到高考结束,该填志愿了,我妈又问我:"你到底想学什么?"我回答说:"不知道啊。"我妈愕然:"原来你是真不知道啊?"  相似文献   

20.
名裔 《学习之友》2009,(5):36-36
《俄罗斯报》记者切尔卡希在伦敦的大街上乘坐一辆出租车,发现司机的相貌很有特点,一脸又浓又密的黑络腮胡。最让记者吃惊的是车上挂的卡尔·马克思的小幅画像,镶在精致的铜框里。记者问道:“你是马克思主义者?”司机没有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递过一张名片。记者看到安东尼·马克思的名字,于是问道:“你们同姓?”司机笑着说:“您不觉得我们长得很像吗?”记者仔细端详起来。“他是我的高祖。他的女儿是我的曾祖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