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职业素养是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征。职业素养的高低,关系到每个工作人员工作成绩的优劣,关系到各个行业乃至国家的兴衰。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圆满完成教育任务的必备条件。教师职业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事业的成败。因此,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智能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2012,(12):18-21
师德是指教育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具体包括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认同、职业纪律和职业良心、职业作风等;育德能力则是指教育者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美德、高尚的品质、良好的思想素质去熏陶学生、感染学生,进而达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目的的能力。师德与育德能力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与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师素质指教师稳定的职业品质。对于良好教师素质的构成,是中外教育学者研究广泛的一个领域。我们认为,教师素质应该由以下方面构成:(一)正确的教育观念;(二)良好的个性品质;(三)高尚的职业道德;(四)深厚的知识基础;(五)较高的教学能力;(六)适宜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4.
封冰 《教师》2008,(22):21-22
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是关键。而时下一些教师的敬业品质存在种种不足,影响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教师的敬业品质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十六大精神,推进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教师要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和树立牢固的终身学习观,努力提高自身的敬业品质,加强职业素养,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中的治学体现更是当代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育的关键。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不仅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职业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其职业道德修养水准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兴衰,而勤奋学习,认真实践,自我完善则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关键。对学生的"治学态度"和"爱心程度"反映了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6.
教师需要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模范。教师的职业具有专业性,需要具备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才能适应新时期教师对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需要。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职业道德。品德是一个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教师要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品质。其次应该是智者。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适应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7.
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品质,但是要让教师产生职业之爱,不能简单地靠教师职业教育与培训,而要靠教养。教养作为人生的教育,为教师职业之爱奠定了基础。因此,要培养教师的职业之爱,就必须把教养纳入教师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品质,但是要让教师产生职业之爱,不能简单地靠教师职业教育与培训,而要靠教养.教养作为人生的教育,为教师职业之爱奠定了基础.因此,要培养教师的职业之爱,就必须把教养纳入教师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陈珍 《辽宁教育》2011,(4):13-15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本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良好个性品质的塑造。教师需要全面认知、理解包容、把控情绪、善于交往和坚毅执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教师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是教师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根本,正确认识和疏导教师心理问题能够让教师良好个性品质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角色的人格心理主要包括教师的人格倾向、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师的人格品质。教师的人格倾向是教师个人对所从事的教师职业及其行为的内部动力因素 ;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教师个人顺利完成教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人格心理特征 ;教师的人格品质从不同方面影响和制约着学生人格品质的形成 ,对学生素质发展起着感染和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自身的职业品质和修养水平,同时也要具备一些教育工作的技巧,合理运用身体语言可以说是拉近师生距离、交流情感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在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和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研究教师T业道德,开展社会主义教师道德教育、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水平,根本目的就是使广大人民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教育职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内在的稳定的职业品质,贯彻于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中去,促进社会主义教育活动顺利的进行。长期以来大家对教师道德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对教育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的探讨上,而对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研究却比较少。本文就几个富有教育职业特点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范…  相似文献   

13.
任何社会的传承和发展都离不开对人的培养和教育,社会为满足自身这种需要,创立了培养人的专门事业——教育。于是,教师的职业就随之产生。在当今社会,教师要胜任当代的教育工作,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其中热爱学生已随着社会的发展被视为当代教师必备的职业品质。  相似文献   

14.
杨正颖 《天津教育》2001,(11):27-28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活动所传达的人类共有的美好的东西,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品德高尚、身心皆健、智商与情商俱佳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并以他们创造性的劳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文明与智慧。教育目的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高低。教师是学校教育必然的承担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在快节奏、多变化、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也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和个性品质。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不仅仅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优秀的个性品质和非智…  相似文献   

15.
教育、培养和创造真正的人,是教师的职责。由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这不仅因为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播种文明的神圣使命,更在于教师以健康的人格、优秀的品质、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16.
师范院校学生的预期社会化是教师职业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师范生的职业理想虽呈多元化趋势.但立志从教的专业思想欠牢固:师范生的职业动机虽大多是家庭和事业并重,但生活型居多,奉献型较少:师范生对未来职业角色的认识虽是明确的,但在角色定位上存在两难选择;师范生虽普遍表示要继续接受高学历教育.不断充实实践性知识,但对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和一般性化知识仍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师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更要重视教师条件性知识和人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要重视并加强教师和未来教师的职业性格塑造.健全其良好的性格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中职教师形象深刻影响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当前学生眼中的中职教师形象问题.研究发现学生眼中的中职教师形象整体比较好,具体表现在仪态形象、职业形象、教学素养和人格品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教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道德人格,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综合品质。教师的职业是高尚的,因此教师的道德人格也应是良好的、高尚的。教师高尚道德人格有着极强的教育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要素所不能取代的。任何其他教育要素所不能取代的。一、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有强烈暗示性和持久性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会对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有着极强的暗示性。鲁迅在回忆性的文章《藤野先生》中说:“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  相似文献   

19.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师德是教师精神世界的核心,它调节着教师的职业行为,推动着教师进行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促使教师向理想的职业人格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努  相似文献   

20.
浅谈小学教育本科的专业定位与课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小学教育专业的前提是重新反思教师专业标准,我们认为世界教育对教师期待的是包括专门知识、特殊能力和人文品质的综合职业素养。小学教育专业应该体现综合性、教育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