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黛玉进贾府》为《红楼梦》的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介绍小说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在这一回,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不仅详细描述了贾府精美的房舍和布局,而且极力泻染了贾府的尊贵,豪华与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展示了《红楼梦》一书的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3.
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形成社会环境,它是小说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林黛玉别父离家,走进贾府,就进入了一个特写的环境。她在贾府所过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日子,与贾府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比较充分地展示了贾府社会环境的几个  相似文献   

4.
《林黛玉进贾府》以林黛玉的行踪蔓线索,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的人物、环境作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这一回里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贾府。它是《幻楼梦》故事展开的一个基础,是众多人物性格生成的土壤。对课文中人物的剖析大家往往注目较多,而对其中复杂的环境描写,常常是提纲挈领的一笔带过或轻描淡写的附上两句。其实,本课中的环境描写是很值得推究的。这里,笔者作了一叶探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二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欣赏《林黛玉进贾府》,不能不熟知贾府的众多人物及其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从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物姓名中,我们可以窥见曹雪芹命名艺术的高超卓绝。正所谓以小见大,因微知著,《红楼梦》的思想主题得到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6.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不仅详细描述了贾府精美的房舍和布局,而且极力渲染了贾府的尊贵、豪华与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展示了《红楼梦》一书的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7.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课本中的传统篇目,一直保留至今,是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历来,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此文给予高度重视,总是费事费力地详尽分析课文,恨不得将整部《红楼梦》搬来,甚至有教师将贾府平面示意图和贾府人物关系示意图都搬上黑板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做详细讲述。本人认为此法过于死板、过于冗繁、过于陈旧。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通过林黛玉进府的见闻,第一次正面细致地描写了贾府的豪华、富丽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展示了《红楼梦》一书的典型环境。由于内容繁复,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一些细节极易被忽略,如以下这段环境描写。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有两个贾府:入书前的昔日贾府与书中的今日贾府。作者没有正面描述过昔日贾府,但是书中人以评说、回忆、想象等方式勾勒出昔日贾府的面貌。昔日贾府是曹雪芹的精心创设,在《红楼梦》中承担着对比、互文、隐喻等文学功能,表达了丰厚而深沉的意蕴。昔日贾府与今日贾府彼此交织,对《红楼梦》的叙事风格及文体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昔日贾府是《红楼梦》成为记忆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王磊 《现代语文》2007,(3):117-118
旷世奇作《红楼梦》问世200多年来让无数“红学迷”如痴如醉,鲁迅评价“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而选自第3回的《林黛玉进贾府》就集中体现了曹雪芹在刻画人物上打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精湛笔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林黛玉进贾府》是节选《红楼梦》中的第三回,也是拉开了林黛玉生于斯死于斯的贾府生活的序幕。曹雪芹主要是通过林黛玉来介绍贾府的繁华与富贵以及贾府的主要人物的性格。表面看来这似乎和一般小说序幕没什么两样,但纽楼梦》毕竟不是一般小说,习惯于“一石多鸟,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耳闻、目睹、心感,为我们展示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介绍了一大批主要人物。这些内容在《红楼梦》全书中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为,抓住文中的一“笑”一“哭”,以此作为学习的切入口,我们便能很好地把握这些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笔者听了有关“可能性”的两节课,内容在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2页和三年级上册第84页,形式都是摸球游戏,教者对教学结果的处理引起了听课教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府有一个偌大的园子。大观园天天要人打扫、修理,付了很多工费不说,还不免作践糟踏了东西。所以第五十六回,三小姐探春搞起了改革,由具有专业技术的老妈妈们承包管理园里的花木山田。这场承包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就是贾府账房一年少支出400多两银子,同时“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  相似文献   

15.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黛玉的眼睛展现贾府的繁华,刻画了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个主要人物。本文对《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刻画的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用奇 《现代语文》2006,(7):122-122
提起《红楼梦》里贾府的女管家王熙凤,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人说她长得漂亮,是个美女子:有人认为她精明能干,是个女强人。在我看来,还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中贾母对她的评价一语中的,准确鲜明。贾母说:“她是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称作辣子,只管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相似文献   

17.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是《红楼梦》中可以单独阅读的一个片断,作者通过由小及大、以小见大手法,写了贾府的内部矛盾和斗争。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之后,教材变了,但仍保留有不少传统的课文,如《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药》等。那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这些传统课文又该如何教?下面我就《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一书将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命名为"贾府",其实大有深意。贾府上下各色人等,说话办事中处处渗透着一个"假"字,简直到了无假不成书的地步。分析他们的作假艺术,揭示其作假意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贾府中人的生存状态,进而了解封建大家族内部畸形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以林黛玉初进贾府为中心事件,让生活在富丽贾府中的主要人物逐一登场,人物形象刻画是这一回中最为出彩的部分,也是进行教学的重点内容。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是众多人物中作者集中刻画的三位,刻画的方法也有差异。其中王熙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