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开始写小说是1956年的事。那时我对小说是什么,完全不了解。只凭着在生活中的感受和要把这些感受倾吐出来的渴望,就拿起笔来了。写得很轻快:人物就是我周围熟知的朋友,细节也随手可以拈来;对所表现的生活,自以为已经很了解了,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写完了,也不愿意再看看,修改修改,就拿出去了。后来也就发表了出来,那就是《甲方代表》。这篇小说得到“有点新意”的评价,被选入《1956年短篇小说选》中(恢复了原名《上海姑娘》),我自己还挺得意。接着又写了两篇,也顺利得以发表。  相似文献   

2.
我只写短篇小说,因为我只会写短篇小说.或者说,我只熟悉这样一种对生活的思维方式.我没有写过长篇,因为我不知道长篇小说为何物.长篇小说当然不是篇幅很长的小说,也不是说它有繁复的人和事,有纵深感,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长卷……这些等等.我觉得长篇小说是另外一种东西.什么时候我摸得着长篇小说是什么东西,我也许会试试,我没有写过中篇(外国没有“中篇”这个概念).我的小说最长的一篇大约是一万七千字.有人说,我的某些小说,比如《大淖记事》,稍为抻一抻就是一个中篇.  相似文献   

3.
灯心草     
谈到对一篇小说、乃至于对所有文学作品的评价,或许总绕不开这样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写了什么?无论一篇评论运用了怎样的理论,采取了怎样的视角,看上去怎样玄而卫玄,其实都是在回答这样一个俗而又俗的问题。我们似乎注定了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从一篇小说“写了什么”中使劲找出一些特别的东西,否则这篇评论和这篇小说都算白写了。我为此栏目写小说赏析已有三年,故而也为一篇篇小说究竟“写了什么”而琢磨了三年。  相似文献   

4.
2001年底,我写了个短篇小说《父亲和城市》。上海《少年艺》在刊发这篇小说时,却把它安排在“纪实学”专栏。收到样书后,我有些迷惑,但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编辑部那样编排是有道理的,我那篇作品写得太真实,如同一篇实实在在的纪实学,其实却是篇虚构的小说。写这篇小说时,我心底很苦涩,含着泪写,当写到最末一段时,我已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几乎哭出了声……  相似文献   

5.
林徽因是一位名的建筑学家,也是一位活跃在30年代坛的“才女”作家。作为作家,尽管她曾经进行过各种体裁形式的创作,但她创作的作品数量并不多。就小说而言,其创作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931年到1937年,创作的作品也只有六篇。然而,就是这仅有的六篇小说却也显示了这个“才女”作家的过人的智慧,即她的小说创作不但一出手就表现得很不平凡,而且在各篇之间还显示着她的不断探索与试验:第一篇小说《窘》写了一个落魄的中年知识分子爱上了老朋友的小女儿的故事,它主要剖析的是这个中年人的“窘”的心理;第二篇小说是《九十九度中》,它截取的“是一个人生的横切面”,作把北平“一天的形形色色”和“熙熙攘攘的世界”,“狡猾”而又“犀利”地披露在人们的面前;到了以“模影零篇”为总题的四篇小说,作每篇都以故事的主人公命名,且每篇都集中写一个人物,这无疑又标志着林徽因对于人物“模影”的侧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有一位小说家很著名 ,他就是阿城。他的著名是因为他发表了一篇小说《棋王》 ,所有近二十年中文系的毕业生都应该知道这篇小说。阿城就是因为这篇小说一举成名。阿城曾有过一个想法 ,写八个什么王 ,合成一个“王八”。但迄今为止我们只读到他的“三个王” ,即《棋王》、《树王》和《孩子王 )。《孩子王》曾被陈凯歌拍成过电影 ,但只在戛纳电影节上得了个“金闹钟奖” ,很让人扫兴。  我却对《孩子王》这小说情有独钟。因为小说写的是一个知青代课教师和他的农村学生的故事。我虽然没有过那样的生活 ,但我已经做…  相似文献   

7.
谈到对一篇小说、乃至于对所有文学作品的评价,或许总绕不开这样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写了什么?无论一篇评论运用了怎样的理论,采取了怎样的视角,看上去怎样玄而又玄,其实都是在回答这样一个俗而又俗的问题。我们似乎注定了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从一篇小说“写了什么”中使劲找出一些特别的东西,否则这篇评论和这篇小说都算白写了。我为此栏目写小说赏析已有三年,故而也为一篇篇小说究竟“写了什么”而琢磨了三年。如果是第一次面对美女,且美女问我她究竟哪里漂亮,我或许会欣然答之甚至手舞足蹈;可如果连续来上几十位美女,个个作如是问,那我…  相似文献   

8.
郭靖 《广东教育》2003,(9):55-56
“电影《花样年华》导演王家卫看中了莫言的新小说《檀香刑》,有意将其拍成电影。他说小说写得很好,就是花100万也要买下来。”我是因为看了这条消息,才去读《檀香刑》的。到目前为止,王家卫电影里还没有大陆作家的作品,那么在他眼中,这会是怎么样的一部“写得很好的小说”呢。当我看完了《檀香刑》之后,我还是大吃一惊,我的直接的阅读感觉,  相似文献   

9.
宋士广 《上海教育》2009,(13):56-57
当我满怀喜悦地告诉学生要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他们起初很开心,因为终于可以从古诗文的练习中透一口气出来了。然而,预习下来,他们脸上写满了失望,有人甚至说:“这篇小说太没劲了,我都读得睡着了。”还有人说:“这篇小说其实只有一句话,就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曾经在课余写过一些微型小说,但关于校园男女生的小说,我还是首次尝试,因此,这篇《没有我的风景》,也可算是我的“处女作”吧。小说是允许虚构的,但我以为,只有具备相当真实性的小说,才会打动读者。我选择第一人称写,就是为了增添真实性和亲切感。它的内容是一个少女的单恋。对于这个敏感的话题,很多人避而不谈,  相似文献   

11.
筑摩书房发行的《太宰治全集》第12卷中收录了太宰治的遗稿《大鸦》。这篇遗稿不足1000字。太宰治在昭和21年(1946年)4月22日给堤重久的信中曾写到:“我现在正在写一篇30页左右的小说,叫《未归还的朋友》。等这篇小说写好后我就要以《大鸦》为题,写一篇像《阿Q正传》那样的揭露虚伪文化人的小说。”
  那么,太宰治为什么要模仿鲁迅的《阿Q正传》来写《大鸦》呢?本论文试图以太宰治遗稿《大鸦》为视角,探索太宰治文学作品的根基。  相似文献   

12.
契诃夫的《变色龙》写于1884年,原有付标题:“小场景”。这篇著名小说选自一九七八年重版的《契诃夫小说选》。安东·巴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年)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位短篇小说创作的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短篇、中篇和戏剧,艺术成就很高,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八十年代初,契诃夫开始文学创作。当时他给一些幽默杂志写了很多滑稽小品,总  相似文献   

13.
吴祖缃先生曾谦逊地称其《西柳集》中的小说“前面七篇.实在幼稚得见不得人;后面几篇稍稍进益了一点子.”《菉竹山房》正属“后面几篇”之一,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读这篇小说.觉其魅力犹在。有的研究者称它为《西柳集》中最富有诗意的一篇.这是很有见地的.但该小说叙事上的匠心.很少有人论及。对现代读者而言.小说“怎么写”也许比“写什么”更具诱惑力。这并非否定“写什么”的意义.而是基于两点理由:其一.对于一篇具体的小说来说.“怎么写”搞清楚.“写什么”也迎刃而  相似文献   

14.
过度解读     
我听说从前有个巫婆,有神通,但懒惰。我们盖一个黄鹤楼,有人就会写“故人西辞黄鹤楼”,也有人会写成“黄鹤一去不复返”;你也可以盖一个岳阳楼,也会有人来写一个《岳阳楼记》。我觉得大家的评论有很多其实跟电影没关系。其实,就是这些人面对一个美景,怎么来写他的黄鹤楼和岳阳楼。有些人还真就写不成,有些人就写得让你觉得已经超过这个建筑了,可《让子弹飞》这个电影,本身不过就是那个建筑而已。唯一在拍之前我们就知道的是:你只要刺激到,让观众足够兴奋,观众就可以想得各种没边没沿。  相似文献   

15.
编读心语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我是《作文世界》的忠实读者。我有一个苦恼,就是我写出来的作文虽然文笔优美,但没有什么特别。我看见《作文世界》上刊登的作文都非常有特色,比如一篇《我长大了》,就是从裤子短了,穿不上了这个方面来写的。这篇作文放在别的题为《我长大了》的作文中就很有特色。妈妈说,要写出有特色的作文,就得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我想请教一下,怎样写作文才能显得很有特色?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四年级周依奕你妈妈说得很对呀!从来信看,其实你也发现这点了。只是究竟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要在…  相似文献   

16.
去年寒假,我们向学生布置了一篇题为《一个革命故事给我的教育》的作文,要求学生阅读一本红色书籍,写出读后感。一位女同学却去读了小说《“强盗”的女儿》,写这篇作品具有“深刻的革命意义”,给了她“极大的教育”。幸好,我曾经读过这篇小说,也注意到《解放军文艺》和《少年文艺》上对这篇坏作品的批判,心中有了数。于是,就及时指出了她这篇读后  相似文献   

17.
“小说是无敌的,它说什么就是什么,它可以说阿富汗是热带(见《福尔摩斯》),你得信;它也可以说南极有白熊(见《卫斯理》),你也得信;所以你看到下面的东西你也得信。”这篇东西,灵感来自《张飞日记》,网上流传极广,“笑”果非凡,特节选一二,大家一起来畅读别样的三国。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在《“首辑四十九篇”序》中写道:“我最喜欢的几篇作品是《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在异乡》……和一篇没有别人喜欢的、叫《世上的光》的小说。”《世上的光》基本上没什么情节,只是以“我”的行踪为线索,写了两个场景,也就是我和汤姆在酒吧、火车站两地的见闻。  相似文献   

19.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是一篇老课文。课文先写“我”印象中的闰土,接着写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作者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的短暂而真诚的友谊。  相似文献   

20.
《故乡》最早发表于1921年5月的《新青年》上,1923年鲁迅将它收在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并且在小说集的前面写了一篇序言。在序言中,他说自己做小说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里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从这些文字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写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