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语沙龙》2014,(2):1-1
正有着情人节的二月,让我们拥有理直气壮的理由,将这个月的主题锁定在人类永恒关系的话题:爱!不管爱是一个多么宏大的主题,每个人都会找到各自的切入点,进行漫长的探索。若能找到一个相爱的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无国界壮游",那是一种怎样妙趣横生的乐事?走进本期杂志特约封面人物——"神经"情侣:猫力和瘦肉,这对渴望走更多的路,看更多的风景,体验更精彩的人生的情侣,他们用青春注释":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只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只要你对一件事情像真爱般执着,你打动的,将是整个宇宙。"带给  相似文献   

2.
寻书     
<正>《猫力乱步》猫力湖南人民出版社分类:游记《猫力乱步》是韩寒监制、"一个"工作室倾力打造的第一本旅行书。聪颖漂亮的猫力同学从小就开始以各种方式赚零花钱:淘宝店、"格格屋"、写小说、做模特…·临近大学毕业,她积攒了足够的资金,开始准备出国旅行。在搞定"极品"老爸和呆萌男友后,猫力便和男友一起踏上了边吵边走的旅程,一路上邂逅了形色各  相似文献   

3.
正"神经"情侣档案猫力,专栏作家、编剧、广告制片,同时还是微博、穷游网人气博主。长着一张娃娃脸,古灵精怪的她自大学起陆续游走日本、韩国、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印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土耳其等国。无数网友被她那句"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死前还没有把这个世界看完"所打动。微博:猫力Molly瘦肉,摄影师、纪录片导演,渴望走更多的路,看更多的风景,体验更精彩的人生。他在《猫力乱步》序中写到"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只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只要你对一件事情像真爱般执着,你打动的,将是整个宇宙。"让网友对这个"麻杆身材,外表狂野,内心细腻"的"丑帅野Man"印象深刻。微博:瘦肉恰嘛  相似文献   

4.
“猫论”被一些人奉为座右铭已有时日,一些文人学者对“猫论”的溢美之词更是不绝于耳,有些人甚至把“猫论”抬到吓人的高度。有人说,“自古以来”,“没有一种简单明了,实惠管用的,为中国人指导经济活动的理论。五千年后,中国人终于有了‘猫论’,真不容易啊!”“五千年,一句话。”有人说,“‘猫论’是邓小平同志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价值思维的一个范例。”由于种种原因,如果人们不去认真思  相似文献   

5.
尚海涛 《班主任》2020,(3):44-46
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让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了政策的保障。在研学旅行如火如荼地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只旅不学”“旅多研少”“只研不旅”等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究其原因,实施者对于研学旅行的认识、研发、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6.
旅行计划     
士正在和大家‘一护、’口协人在做暑假旅行计划。他们都打算在旅途中做些什么呢?按照你听到的先后顺序为下面的()听听猫博士的话,判断Lkcs sPorts and travel雌.欢运动和旅行。。导“猫博士听力园”答案: 1 B B ACD nC ADEB ulxx甲V听力原文: I价e glass house near tea n Go  相似文献   

7.
拜读《语文知识》1998年第10期朱子政先生的《怎样确定“没”和“没有”的词性》一文后,获益匪浅。但对某些提法不敢苟同,特提出来以就教于大家。朱文认为:“‘没有’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的前面时,它是一个动词短语,其中‘没’是否定副词,作动词‘有’的状语。”窃以为名词、代  相似文献   

8.
《猫》是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在《猫》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猫与鸟、猫与人、人与人的对比以及人的思想、情感前后变化的对比。以“对比”为支点,可以撬动《猫》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对比手法在《猫》这篇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一册的课文《海上的日出》是巴金文集第十一卷《海行杂记》中的一篇。《海行杂记》是巴金为了“向西方寻找真理”,一九二七年一、二月前往巴黎旅行途中写下的一部游记。他在《序》中说:《海上的日出》等前半部的篇章是“在法国邮船‘昂热号’的三等舱餐厅中写成的”,目的是为了寄给他的两个哥哥,“使他们明白我怎样在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2009年第10期刊发了刘学伟老师的《披文人情是关键》,该文写道:待老师抛出“大胆将‘醉翁’之‘醉’字进行一番改动”这一问题后.同学们随之各抒己见,结果“‘乐翁’、‘仙翁’得票率最高”。应该说.问题确实是一个好问题.但可惜的是,由于没有吃透文本。只看到表层的众多“乐”字.  相似文献   

11.
《咬文嚼字》 1996年第 7辑符泊《一词不慎 ,致人于“死”》中说 :“《新民晚报》 1995年 6月 2 2日社会新闻版的一条标题令读者惊愕与惋惜 :‘徐虎死了吗 ?’”并说 :“读者的惊愕与惋惜是有道理的 ,因为那条标题赫然是 :‘徐虎身后劳模成行。’‘身后’是‘死后’的意思 ,这是常用词 ,如‘身后萧条’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也都只有这一个义项。”进而断定 :“根据这一词义 ,标题的意思显然是 :‘徐虎死了 ,后继有人。’”还是“可是细读新闻 ,读者又由惊转喜 :徐虎并没有死 !原来报道的内容是说 :榜样的力量产生了‘徐虎效应’ ,现在…  相似文献   

12.
在执教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过程中,我力求篇篇新颖,篇篇亮点,如《荔枝蜜》———“变”的穷魅力;《猫》———自我发现;斑羚飞渡》———对老斑羚的真情说;《心中的鹰》———给课文再标题;《鹤群翔空》———演飞画。下面说说“《猫》———自我发”的教学流程,这课的教学流程为三个板块:一、自问自答。要求学生根据文内容设计出新颖的问题(力有所发现)并写出答案。教师发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两三个问题,部分问题有较为准确的答案。问题一:为什么“我”觉得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问题二:文中第二只猫被人带后,它是否会想念自己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课文救生圈     
老舍先生在《猫》一文中是怎样妙用“更”字的?配合人教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猫》课文阅读老舍爱猫和喜欢养花一样出名。可本课开头对猫的描写却有褒有贬,似乎有点叫我们摸不着老舍先生的真正意思。直到第二部分的开头,才突然上来一句:“满月的小猫很可爱”,到这里,我们细细体味,这才明白了第一部分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却无处不渗透了老舍先生对猫的爱的感情。这个“更”字实在用得妙。应该怎样理解课文中“古怪”一词?配合人教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猫》课文阅读要理解“古怪”的含义,必须从猫的性格矛盾的地方去考…  相似文献   

14.
<正> 一、 面缚 《左传·僖公六年》中有“许男面缚衔壁,大夫衰经,士舆榇”一句。黄金贵先生在《“面缚”新解》(载《中国语文》1981年第4期)一文中否定了“面缚”一词作“两手反绑”的常解,提出了“‘面缚’不是缚手,而是缚首”,“‘面缚’的‘面’应当训为首,面缚即是首缚,亦即系领缚首之意,与缚手无关”的新解。然而通览全文,推敲寻绎,笔者觉得《新解》一文没有指出“面缚”常解在典籍中有字义、文法或事理上的难通之处,也没有举出“面”训“首”的书证,所以认为新解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导游”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认为在徐霞客的旅行生涯中,“导游”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徐霞客游记》的记载,从旅行时间、考察内容和线路安排,以崇祯九年为界,将徐霞客的旅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探讨了这两个时期“导游人员”的构成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晚明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地方导游和全程陪同服务的雏形。  相似文献   

16.
戴璐 《考试周刊》2012,(23):27-27
音乐剧,对于中国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很早的时候,随着《音乐之声》《猫》等一批知名剧目传人中国,我们就了解了“音乐剧”这个概念。然而,二十余年来,我们却没有一部像《猫》《歌剧寐影》等欧美音乐剧如此成功和有影响力的典范剧目。十三亿中国人期待着一部部好的中国音乐剧的出现,全世界也在注视着这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能够在音乐剧的海洋里掀起绚烂的浪花。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4期刊载了王国林老师《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一文,王老师针对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诉说了自己教学的困惑:一是“全诗始终没有从正面回答‘山那边是什么呢’的问题.这一悬疑.往往导致初中学生在学习本诗后.对‘山那边究竟是什么’感到困惑和茫然.得不到明确的答案.……这里以‘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来回答‘山的那边是什么’.显然是答非所问.且与上节诗的文意与思路不符”。  相似文献   

18.
张业厚 《教育文汇》2012,(12):25-25
《教育文汇》2012年第2期刊登了一篇《表扬的智慧》。文中介绍魏书生老师上公开课《扁鹊见蔡桓公》,经过一番查资料、翻译、讨论后,找了成绩较差的张军同学翻译句子。不料,张军将蔡桓公的“桓”念成了“恒”,引起哄堂大笑。魏老师没有批评张军,反而表扬说:“我发现,张军同学有了进步,他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桓’和‘’喳’是形近字,张军没认真听课,  相似文献   

19.
聂琪老师在《语文知识》2004年7期《高中语文教材指瑕》一文中指出:“《胡同文化》一文最后有一短语‘怅望低徊’,‘望’当为‘惘’字之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过于武断。“怅惘”意为“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现代汉语词典》)“怅望”意为“怅然凝望、怀想”,使用频率不是太高,一般词典没有收录。但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20.
袁枚《祭妹文》中“四肢犹温,一日本瞑”,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教参》译作“四肢还温热,一只眼睛还没有闭”。于祥龙老师认为“如果把‘一目本瞑’理解为‘一只眼晴还没有闭上’,就意味着‘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这种现象显然有浮于事理,不符合生活实际”;实际上“‘一目本瞑’在数词与名词之间省去了一个量词”,这个量词“是‘双’更合理”。(《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4期)这种看法与语言实际、生活实际都不相符。大量语言材料说明,文言中表示成双的器物方法有二。其一是名词前直书“双”“两”。例如:“其所凭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