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价值论是关于对象客体与一定主体的意义关系的认识,价值取向决定着主体的价值选择,进而支配着主体的实践。探讨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是对语文课程属性本体意义的认知判断,是对其支配下的语文教学实践的行为规范。本文基于对语文学界关于语文课程性质认知发展的反思,提出生命性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这一主张,并从发现生命与构建生命两个维度就如何实现语文课程的生命性进行了实践探讨,旨在重构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假设,为语文学科教学实践提供应然支撑。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学生是生长着的生命的存在,应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生命发展加以关照。也只有让真情走进语文课堂,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学生是生长着的生命的存住,应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生命发展加以关照。也只有洋溢着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生活,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视域下语文教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生命教育中的语文教学过程应渗透追求个体生命成长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要不断丰富生命教育内涵:认识生命,感受与获取生命内涵、存在及其延伸;体验生命,感悟自身与世界的关系,赢得情感与价值;完善生命,开启生命智慧,不断超越自我,达至精神自由。而语文教学生命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则是文本教学,即通过文本教学发现人、体悟情、感受美、领悟理。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强烈感受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热情,进而明白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为本课以后的生命价值取向和青春价值取向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学生是生长着的生命的存在,应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生命发展加以关照。也只有洋溢着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生活,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思想影响思想的过程。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师生的生命发展,促使师生不断追问人生意义,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认识珍爱生命,感悟生命的美好,形成核心价值取向,提升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波 《教育评论》2022,(10):62-66
高校高质量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是回应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关切。高校教学深受工具理性影响,表现出功利主义、技术主义和经验主义等倾向,引发了一定程度的教学危机,制约了高校教学高质量发展。克服与超越高校教学的工具理性倾向使高校教学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理解高校教学的生命价值,二要树立高校教学明确的生命价值取向,三要树立崇高的高校教学生命价值理想,四要引导和促进高校教师积极自觉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语文学科是最富情感和人性的学科,包含有大量的情感、道德、意志教育的内容.我们必须从语文学科教学入手,渗透生命教育,促使语文学科生命价值取向的学科价值观的建设.本文试着通过文本的解读让学生感受生命,树立珍爱生命和善待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和规定着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比重,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准确把握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价值取向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效率和效益的前提。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存在着一些偏差,或者说出现一些比较片面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1.
当人们摆脱语文工具论对课程观的束缚与限制时,对生命课堂诉求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种新取向,把人的自身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并力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演绎人的生命内涵、价值与意义。其中,学生的感情体验就成为语文生命课堂的内核之所在,更会成为一种构建生命课堂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
“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和学科教学的一个基本追求,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取向。语文教学过程有效性的价值追求应是每节课都能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有所收获.充分让语文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一方面。学生在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言语技能的掌握上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少知到多知;另一方面。学生丰富了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学过程成了师生知识探究、精神建构的旅程。  相似文献   

13.
文学即人学,语文教学中饱涵着深刻的生命哲思,而语文教学课堂则是一个极好进行热爱生命教育和强化生存意志的场所,能给学生营造一片美丽的心灵晴空,让他们倍感生命的不易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学是一种以儿童的生命为本、直面儿童的生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目前,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主导地位,使我国幼儿园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儿童个体的价值,忽视人格的培养。在这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幼儿园教学单纯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儿童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过于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的真实价值;片面追求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儿童丰富的个体差异等,  相似文献   

15.
裘慧珍 《考试周刊》2010,(10):38-41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就是要着力培育学生的生命意识,升华学生的生命情感,坚定学生的生命意志,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促成学生的生命表达。这些生命价值诉诸语文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深入客观生活世界、深入文本世界、深入创造世界.与真实生活对话,与生命主体对话,从而真正做到“以情驭言,以言传情”,用所学规划人生发展,指导实践生活。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水平,同时也能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充分地考虑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必须要树立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观,然后在正确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引导之下,高效、有序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的终身发展。通过分析影响教师价值取向的因素,进而从调整课堂学习方式、重构教学内容、激活融和师生关系等几方面来探寻有生命意义的教学行为价值,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专业发展,从而提升课堂品质。  相似文献   

18.
王玲 《教学与管理》2009,(9):109-110
音乐教学是用音乐引起对人的生命和灵魂启‘发的教学。然而,观照我们现今的学校教育现状,不由得让人感到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生命人格建设方面的荒凉。半个世纪以来,受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音乐教学过于强调其“实用”功能,忽视了音乐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忽视了音乐对人的精神世界构建的价值。音乐教学是一种生命活动,同时又是获得生命价值或意义的手段或途径。音乐教学必须皈依生命,必须确立生命价值取向。这既是音乐学科自身具备的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综合性、过程性、主体性、阶段性、生成性等六大特点。同时,生命教育价值取向作为对教育本质的一种新认识,不仅实现了工具式教育轴心的转换,而且深化和明确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表达了本真教育的本质。本文试图通过对生命教育价值观念与综合性学习相整合,提出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生命教育价值取向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王影 《教育与职业》2012,(21):50-51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的现状,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的缺失充分说明高校实施生命教育已是势在必行,重塑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不仅是自身发展之需要,也是和谐社会构建之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