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电影艺术领域里,以观众为本位的商业电影比个人化的艺术电影更贴近于社会大众,商业电影的主体构成方式——类型电影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使其成为商业电影的成功范本。好莱坞以基本的类型原则融合高科技等种种因素攻占全球市场;香港电影通过“本土化”使其具有东方色彩而赢取华人市场。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整体的电影文化,是由多元结构来构成的,除了少量追求个人风格的影片之外.电影文化的整体应该是通过更具有市场效应类型电影的创作来形成的。中国已经有成功的艺术电影,如何构建门类众多的类型电影体系,是摆在电影人画前更为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日本青春励志电影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励志电影是一个新兴的电影类型,特别是在日本,这种类型受到了关注和好评。本文从青春励志电影在日本的产生和发展、与传统励志电影的比较及其艺术特点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灾难电影的薄弱,一直是中国电影界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与我国同属儒家文化圈的韩国灾难电影,则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商业类型体系。通过对韩国"千万电影"之一《釜山行》中的"拿来主义"与本土化改造的分析,加深我们对韩国灾难电影的创作方法和类型模式等的了解,并从中探寻解决中国灾难电影困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电影叙事是否依据一个形式惯例传统,电影理论把电影分为类型电影和非类型电影。事实上,来自于既有惯例的类型经验影响看我们从日常生活到艺术欣赏很多行为中所具有的心理模式;我们的相关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以此建立。本文讨论的是在观看类型电影的时候观众的欣赏态度,并将这个态度分为“作为基础的惯例经验”、“欣赏时建构的心理时空”和“态度的娱乐指向”三个部分,从中可以看到三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和观众欣赏类型电影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好莱坞电影类型演变的关注研究,认为单一类型的历史演变过程,不仅是对基本文化主题反复言说的过程,还是与具体的社会和文化互动的过程。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类型电影形成了独特的话语方式,来进行意义表达与社会评论。同一时期的不同类型可以具备相似的社会评论,不同时期的同一类型可以具备迥异的意义表达,主题的更新重塑可以推动类型的发展、变化、消亡。类型话语方式与类型历史演变之间的张力始终存在,成为好莱坞电影类型演变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电影作者”胡金铨对武侠电影进行了全方位超越,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使武侠电影作为成熟的类型电影得到西方学界认可,由此奠定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地位。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超越性可从三个维度加以全面审视:开创新武侠世纪的历史性超越,建构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美学超越,确立文史武侠叙述范式的类型电影超越。  相似文献   

8.
类型电影是好莱坞电影制度的一种商业策略,它追求一种宏大叙事的统一性原则,使其在名实之间充满矛盾和歧义,表现为概念上的“空壳化“。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之后的好莱坞类型电影实际上已经解体,所谓后现代电影并不是类型电影,在对这些影片的审美过程中反对阐释,提倡“新感受力“不仅是对类型电影的直接否定,也是对影像本位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9.
香港武侠电影类型元素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武侠电影是华语武侠电影的杰出代表.其武侠电影有三大类型元素--武、侠和传奇,三大元素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与香港电影的兴衰成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香港武侠电影是华语武侠电影的杰出代表。其武侠电影有三大类型元素——武、侠和传奇,三大元素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与香港电影的兴衰成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邱飞 《重庆师专学报》2005,4(6):102-105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武侠电影在这百年中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近百年来老百姓最喜爱的电影类型之一,而且在国际上,也是中国最具特色、发展最为成熟、最具竞争优势的商业电影类型。本文试图探讨中国武侠电影的内在美学特征和美学思想,认清我们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这对未来武侠电影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中国电影,在各种传统类型中都有所发展和突破,而对于主流电影的样式和规范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尤其是在类型方面的拓展成了我们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近几年中国电影的创作中,一种反映最底层人们生活状态、塑造最底层人物群像的电影类型——民生电影逐渐成型,它以平民视角进行人文叙事,这种方式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昭示着这种已然长期存在的电影类型必将成为主流电影发展的方向,并且引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第一部分回顾电影研究领域对西方理论与亚洲文本之间关系的跨文化分析争论,以及华语电影研究现存的一些跨文化分析问题。华语电影研究通常使用标准化的西方类型术语——情节剧(melodrama)——来分析华语电影中如家庭伦理剧、爱情及艺术电影等类型。基于情节剧和文艺电影在发展历史及理论建构上显著的不同,本文第二部分提出使用"文艺"一词来取代情节剧,并用这个内涵较为接近,并更具启发意义的"文艺"概念来解释华语电影。舍情节剧取文艺电影,可帮助研究者厘清、描述和讨论华语电影史与批评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中国近代电影的伦理角色,电影对不同观众所传递的进步观念,文学改编的角色,对应西方情节剧所做的风格创新,电影导演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的角色等。同时,本论文对"文艺"这个术语及其意义、脉络和应用分析的转变所作的初步整理,也试图说明如何通过一组新文艺电影资料的分析,形成在中西电影学术领域独具一格的史观。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类型,黑色电影具有独特的风格情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黑色电影产生的社会背景的复杂性。在商业电影迅猛发展的今天,探讨黑色电影的类型化电影元素的生成以及在借鉴的意义上关注中国大陆电影的一种发展趋势,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电视电影:再论两个"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界长期以“胶片标准”将电视电影划入电影的做法一方面回避了对电视电影形态的必要区分,另一方面也忽视了电视电影与电影因媒介不同而在艺术特性和接受方式上表现出的明显差异。电视电影应是综合了电影艺术的一种电视艺术类型,在培养电视电影的过程中,受“电影衍生品标准”影响而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6.
郑夏育 《文教资料》2011,(32):76-77
在电影研究中,类型的定义纷繁复杂。本文将类型作为特定群体或社会中的一种文化概念加以考察,并以此阐释文化、观众、影片和电影制作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电影观念的演进,类型电影和类型研究逐渐得以正名,并最终发展成为重要的电影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电影衍生品产业是发达国家电影产业的重要收入来源与成功模式,而我国电影衍生品市场的极度不完善,盗版及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欠缺是制约我国电影衍生品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电影衍生品产业中涉及的知识产权主要是商品化权,确立商品化权,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促进我国电影衍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试论电影语言的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语言作为一种媒介,是导演等电影人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只有两者都视对方为独立自主的个体,在电影语言的沟通下。彼此平等共生的交流.电影市场才会繁荣,而电影人与观众两者都会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19.
孙瑾 《现代语文》2007,(6):63-64
武侠电影是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类型影片,黄飞鸿系列影片便是其中的代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该系列影片在不同时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采用的叙事模式,包含的主题思想,来探究武侠电影包含的多元化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近一个世纪以来,都市电影作为一股时断时续、时隐时现的脉流,始终与其他题材类型的影片共同交汇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都市电影的发展与流变,透视着中国由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由农村文化向城市文化的艰难演变过程,而都市电影的重要因素——都市意识的逐步确立与成熟,更是映射着中国人面对不期而至的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由困惑迷茫到从容自如的心理过程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