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对于梅贻琦来说.虽然之前已经出任清华大学的校长,但是西南联大却是其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代表着其教育思想之大成的《大学一解》,就是在西南联大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抗战时期的一所特殊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它存在的九年间创造了当时高等教育界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其深刻的大学精神:刚毅坚卓,爱国奉献;民主自由,自主独立;教授治校,民主独立。现代高校应悉心借鉴、学习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优秀的办学传统和大学精神,实现“去低俗化、去行政化、去市场化”的改革。现代大学生也要明白“为什么上大学”和“上大学干什么”这两个深刻的命题,关注时政、设立目标、学会感恩,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3.
西南联大教师群体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所历时虽短、但影响深远的流亡大学,这就是抗战时期设立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办学取得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有个明显的事实是它拥有相当强大的教师队伍,在这个队伍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7,(35)
坐落于春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其前身是创办于1938年抗战烽火中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  相似文献   

5.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抗战时期由西迁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尖端人才,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这一切都要归因于西南联大校方的勤奋治校;归因于西南联大教授对教育事业的钟情与敬业;归因于西南联大学生的刻苦努力;而最为重要的最为根本的原因是蕴含其中的西南联大精神.  相似文献   

6.
云南师范大学地处四季如春的云南省省会——昆明,是一所历史悠久、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省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938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抗战胜利翌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复员北返,留昆的联大师范学院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  相似文献   

7.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北大、清华、南开因抗战被迫迁离而组成的临时性大学,开始暂留长沙,后来又迁至云南,简称西南联大。在它短短的八年时间里却成就了不少奇才。汪曾祺就是其中的一位。汪曾祺曾说: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一个作家的  相似文献   

8.
徐强 《语文新圃》2007,(10):47-48
抗日战争时期,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校南迁,联合办学,先是在湖南长沙组建"长沙临时大学",一学期后,迁往云南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编撰、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系统而又逼真地再现了西南联大在那段烽火岁月里艰难办学、弦歌不辍的画面.全书既有简明扼要的校史,也有具体详尽的院系史,既有粗线条的勾勒,也有细腻的细节描写,展卷披阅,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9.
方光华 《教育》2012,(35):58
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是国民政府同时决策组建的两个大学共同体。1937年9月10日,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4月2日,长沙临大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4月3日,西安临大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虽然西北联大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只存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但人们习惯上仍然视1946年以前的国立西北五校为西北联大。在民族独立解放战争中,西北联大及国立西北五校孕育出了"一贯之精神",  相似文献   

10.
校歌是认识西北联合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的一个窗口.西北联合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校歌都采用了古诗词的表达方式,这是基于当时的特殊环境,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身份定位.西北联合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校歌的作者都以中国传统“士”人的身份定位,表现了一种“大我”人格,这构成两首校歌的精魂.在存在方式上,西北联合大学校歌呈现出与西南联合大学校歌迥异的特点.如果说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是完美的交响乐形式,西北联合大学校歌可算是“未鸣之歌”,然而,它却以喑哑的方式传达了丰富的意味,因而也同西南联合大学的校歌一样成就了无尽的感动和永恒.  相似文献   

11.
1922年~1949年的27年间,云南高校自然科学研究经历了一个发轫、发展并逐步走向繁荣的艰苦历程,尤其是国立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出了很多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2.
关键词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为抗战烽火中成立的国立西南联大师范学院。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西迁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理、工、法商、师范等5院26系,是  相似文献   

13.
自1931年7月出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到1949年9月辞职,冯友兰执掌清华文学院长达十八年之久;抗日战争期间,他还兼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院长,为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发展尤其是人文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仅从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这两个侧面追忆冯友兰对清华大学人文学科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份完整而珍贵的历史文物,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学、语言、思想、艺术和社会价值。从书法艺术价值来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在文人的款款书卷气息中,深刻地展现了满溢金石之气,阳刚厚重与整肃雅致并蓄的篆额;通篇文字书来灵气四射,行行皆是笔墨酣畅,书体秀整而富于变化的书丹碑文,不乏为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5.
詹星 《科学教育》2006,12(3):8-10
1西南联大精神西南联大全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1937年日军在华制造“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由此全面爆发。在抗战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受到了无情的摧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当时的教育部命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南迁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随后由于战事紧张,学校又被迫迁往昆明并改校名为西南联合大学。在1937年至1946年长达八、九年的艰苦战争岁月里,西南联大培养出了大批卓越人才,如杨振宁、李政道、黄昆、陈芳允、朱光亚、邓稼先、汪曾祺……,真…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西南联大现象"成为一个经久不散的热议话题。所谓"西南联大现象",可以概括为:在社会环境极为恶劣、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西南联大聚集和造就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现象。众所周知,"西南联大"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简称。它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中国当时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数次南迁而联合组建的一座特殊大学。它校址设在昆明,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和一个选修班。西南联大在云南前  相似文献   

17.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在1938-1946年间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的临时大学,在其存在的八年时间里,不仅要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还要处理繁重的内部事务。该大学校长梅贻琦教授治校的办学实践对学校的正常运作起到了保障和引领作用,从而使联大很好地应对了当时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局。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天津私立南开大学南迁湖南长沙。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一日,联合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但随着日寇的不断入侵,上海、南京相继陷落,于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二日,“临时大学”正式宣布西迁云南,一九三八年四月二日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设理、工学院,并增设师范学院。在蒙自设文、法、商学  相似文献   

19.
云南师范大学是云南省唯一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地处省会昆明市,前身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创办于1938年。是年,在抗日烽火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南迁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校下设工学院、理学院、文学院、法商学院,同年增设师范学院。抗战胜利翌年,西南联大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独立建校.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学院。解放后,定名为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4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99年2月云南师大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进行实质性合并办学,重组云南师范大学。重组后的云南师范大学分为三个校区(一二·一大街校本部、学府路校区、龙泉路校区)。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高校,也是一所在高教改革与社会发展中与时俱进的学校。  相似文献   

20.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组建于1938年5月。它为国统区大后方带来了勃勃生机。以学生为主体的西南联大抗日民主运动,在国统区的抗日民主运动中留下了闪光的足迹。西南联大的抗日民主运动经历了活跃、沉寂、高涨3个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