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运算类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是原样.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括号前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因式分解: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必有数.  相似文献   

2.
运用乘法公式的关键是要善于“转化”.即先想方设法通过调整项的系数、位置,拆项、添项、添括号、去括号等变形技巧,把式子凑成公式结构形式,再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3.
去括号是整式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 ,怎样学好去括号法并能运用 ,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去括号是恒等变形无论是去括号 ,还是添括号 ,其变化的仅仅是式子的结构形式和运算顺序 ,不能改变它的值 ,即去括号与添括号都是恒等变换。2、注意括号前是“ -”号的情况去括号时 ,如果括号前是“ -”号 ,则应把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改变符号 ,有同学只改变括号里的第一项的符号 ,这是不正确的 ,要加以注意。例 1 计算 :3x - (x - 2 y) - 3y .解 :原式 =3x -x + 2y - 3y =2x - y .3、注意括号前系数不为 1的情况去括号时 ,若括号前面的系数…  相似文献   

4.
错解原式分析上述解法错误有:(1)根据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而不能单改变第一项的符号或其中部分项的符号,错解中只改变了第一项的符号,其余各项的符号均未改变;(2)去话号时,抬号前面的系数应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错解中仅用括号前面的系数会乘括号内的第一项,其余各项均未乘以括号前面的系数.正解原式例8不改变多项式的值,把它后面三项括在前面带有“-”号的括号内.%$3a’+Zb’+7c4d’=3a’(Zb’-7c+4ds)分析根据添括号法则,如果添上的括号的前面是…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内容时,经常会出现错误.去括号与添括号是一个互逆的过程,其中有相通之理,学好去括号内容将大大有助于添括号内容的学习.那么在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教学中有没有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避免或减少错误的发生呢?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下面分别就去括号与添括号进行阐述,并重点阐述去括号.  相似文献   

6.
一、正确理解“正好相反”的含义考察下列两个等式:a+(b-c)=a+b-c可知,左边=右边a-(b-c)=a-b+c正如课本中所说的“添括号与去括号正好相反.”要注意:添括号与去括号是数学式子的一种变形,而非运算.因此,这里的“正好相反”,是指变形正好相反(“去”与“添”),而不是运算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7.
平方差公式: (a+b)(a-b) = a2-b2.语言叙述: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的差.在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要注意公式的变形应用.解题方法一、找准公式中的a和b例1 计算12a+23b23b-12a .分析 此式为两项之和与两项之差相乘的形式.但这两项在两个括号中的排列并不像公式中一样“规范”.由第二个括号中知,“两项之差”的前一项为13b,后一项为12a, 因此第一个括号中,利用加法交换律交换 2 项的顺序,使它们像公式中顺序一样“规范”,然后“套”公式.解 原式=23b +12a23b -12a=23b2-12a2=49b2 -14a2.例2 计算(-3x-2y)(3…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整式的加减法中已学过了添括号法则:“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 ’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这里的“ ”、“-”号以及括号里的各项之间的连接符号均可看作运算符号.  相似文献   

9.
拆项是将式中某些项分别拆成几项,添项即加上所需的若干项,而添项和拆项的目的:是把式子变换成所要求的形式,使之能应用公式,简化计算等.  相似文献   

10.
去括号是初一代数中的重要内容,必须认真学好.学习去括号应注意以下六点: 一、充分认识去括号是恒等变形必须懂得,无论是去括号,还是添括号,都必须保证原式的值不变,其变化的仅仅是式子的形式和运算顺序.因此必须注意正确使用法则,切不可随意去掉括号.  相似文献   

11.
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整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利用去(添)括号、合并同类项法则进一步把多项式化简.在运算过程中,同学们总是易犯以下  相似文献   

12.
初一新生在学习代数时,经常遇到添括号问题,有时就因为没有用括号,造成解答出现错误,那么到底什么情况应该添括号呢?仅就在初一代数(上)中的运用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在学习"整式的加减"时.有没有碰到"拦路虎"? 王裕林同学碰到了"拦路虎",但他成功解决了它.请看他是怎么做的吧. 去括号法则和添括号法则是"整式的加减"的难点,尤其是括号前是负号时的去括号运算和添"负号和括号"的运算,做题的错误率非常高.我有一次做了10道题,错了8道,身为班长的我简直无地自容.我开始深入反思:老师常说新知识其实都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与旧知识有密切的联系.既然整式的加减与小学学的数的加减有密切联系,那么整式加减中的去括号法则也能类比小学运算里的去括号法则来学习.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运用平方差公式时,常常会依赖对公式和字母的机械记忆,对公式结构理解不清,而出现符号出错或漏项等问题.理解公式的本质特征,掌握公式的使用方法,采取“写好括号再填空”的重要技巧,是正确运用平方差公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对于含有多层括号的整式加减运算,要根据算式的特点,采取灵活的方法,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去括号的次数和变号的项数.一般来说,这类问题要注意两点:一要按照去括号的顺序,二要注意符号法则.但是,有一些题目可以打破常规思路,采取一些灵活的解题方法,使运算过程更简捷.一、去括号法则与添括号法则掌握去括号法则的关键是要把括号及其前面的符号视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6.
去括号,很重要,做加减,要用到;如何去,才算好?守法则,第一条;括号前,正负号,去掉时,注意到;正括号,自去掉,括号内,要照抄;第一项,不带号,要自觉,添正号;负括号,要变号,变号时,要公道.说明去括号是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这种变形在整式加减运算中常常要用到.怎样去括号呢?应熟记、理解、遵守去括号法则;抬号分为两种,一种是括号前带正号“+”,通常称为正括号,另一种是括号前带负号“-”,称为负话号,在把这个括号及其前面的符号去掉时,要注意分清是正括号还是负括号.如果所去的括乌是正括号,那么这个括号…  相似文献   

17.
一、整体把握全章知识结构,了解课程学习目标本章知识结构图如下:学习目标:概念①整式,单项式,多项式概念,并弄清区别联系.②同类项概念,合并同类项方法,去、添括号的法则.运算:①在准确地判断和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②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并推导乘法公式,会利用公式进行乘法计算和简化运算.  相似文献   

18.
添项和拆项是中学代数的一种解题技巧。所谓拆项,是把式子中的一项或几项分别拆成两项的代数和;而添项是特殊的拆项,即把零拆成两个相反项的和,根据所给代数式的特点和解题要求,通过添项和拆项把式子变换成所需要的形式,以便应用公式或简化计算。  相似文献   

19.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的运算一样,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实数运算中的运算律(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等),所有的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等)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还可借用分解因式、通分、约分、拆项等方法,简化运算过程,提高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通过一道因式分解题的多种解法,说明如何拆项(或派项)分组分解因式,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迪.例分解因式:分析从整体看,既无公因式可提,又不能用公式法或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直考虑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团式,但无论如何直接分组,各组之间都没有公因式可提,也不可能用公式法或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考虑用拆项(或添项)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解法1拆(或添)常数项分组.解法2拆(或添)一次项分组.解法3拆(或添)H次项分组.历法4拆(或添)一、H次项分组.综合上述可知,只要我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