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鲁阳 《收藏》2008,(7):121-121
笔者集藏铜元多年,藏品中有一枚大清铜币户部丙午二十文阳文“宁”铜元,颇为珍稀,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据史料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南银铜元总局”更名为“江苏江宁户部造币分厂”。是时所制造的大清铜币主要以“当制钱十文”为主,其中心阴文“宁”版式多于阳文“宁”,而“当制钱二十文”阳文“宁”铜元则极为少见。其正面珠圈内为“大清铜币”,中心有一阳文“宁”字,圈外两侧为“户部”,上缘满文左右有干支纪年“丙午”二字,下缘为右读“当制钱二十文”。  相似文献   

2.
鲁阳 《收藏》2007,(12):140-141
笔者收藏了两枚外国铜元,一枚是马来西亚沙捞越一分铜元,一枚是朝鲜开国504周年五分铜元,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化银  赵丙修 《收藏》2008,(1):147-147
笔者觅得三张民国时期由山东省费县财政处发行的费县钱票铜元券和费县临时通用钱票铜元券。伍拾枚铜元券为横式,票幅13.6×8.3厘米。票面主色为绿色,花边四角印有大写“伍拾”字样,花边内上部印有“费县钱票”券名,两侧分别印有冠字号的红色编码“F141480”,  相似文献   

4.
姚海宏 《收藏》2010,(12):107-107
笔者藏有一枚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其铜质精良,包浆自然。直径28.2毫米,厚1.7毫米。重7.4克。其正面珠圈内为“光绪元宝”,中心有一六瓣花饰,圈外上方为“湖北省造”,两侧为满文“宝源”,下方为“当十”纪值。背面图案为江南水龙,上方英文“KIANG-NAN”,两边为满文“宝宁”,下方为英文“TEN·CASH”纪值。  相似文献   

5.
罗词安 《收藏》2008,(10):97-97
2006年8月,笔者收集到一枚诸谱未载的民国2年(1913年)三月发行的赣省民国银行当十铜元拾枚券(见图)。经考证,该券是辛亥革命时期江西督都李烈均主政江西军政府时发行的军用钞票。  相似文献   

6.
黄道明 《收藏界》2012,(6):74-75
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三十,是我国铜元十大珍品之一,早已被中外泉家瞩目。许多有关中国铜元的出版物中都把它列入大珍,一级,并作为出版物的封面。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古代货币馆"有一个导览图触摸屏,上面有一枚能代表我国铸工精美、极为稀有的古钱币,它就是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三十。  相似文献   

7.
我收藏着一枚朝鲜“五分”铜元。它充分显示了中朝两国人民之间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朝鲜“五分”铜元,开始铸造于朝鲜开国五百一年(公元1894年),即大清光绪十九年。当时,我国仍然大量使用有扎铜钱,尚未开铸无孔铜元,直到1900年,  相似文献   

8.
叶伟奇 《收藏》2011,(2):90-90
笔者藏有一枚奇特的晚清时期浙江省造光绪元宝铜元。此铜元正面珠圈内有"光绪元宝"四字及六瓣花星纹饰,珠圈上方有"浙江省造"字样,左侧有满文"宝"字,下方有汉文"当十",背面中央为蟠龙纹。这枚铜元的奇特之处在于正面无满文"浙"字,却多出"光武二年"四个汉字,背面除蟠龙纹外还多出了嘉禾图案纹饰(图1)。此铜元上的"光武二年",当为朝鲜李氏王朝最后一个君主高宗李熙的年号。1897年李熙改年号为"光武",改国号为韩国,自称光武皇帝。  相似文献   

9.
林道 《收藏界》2010,(8):74-74
笔者在一出售钱币的摊点上,从上百枚北宋钱币中,发现了一枚“宣和通宝”背“陕”御书钱(见图)。这枚御书钱,保存完好,锈色深沉,实属“开门”。  相似文献   

10.
师文涛 《收藏》2021,(3):55-55
在近期一个钱币拍卖平台的直播中,我看到一枚心仪已久的黄铜质大清铜币中心“滇”二十文铜元(见图),虽然价高,但机不可失,遂将其购下。至此,终于得到了这枚梦寐以求的藏品。回想我初涉泉河时,转遍县城所有书店,终于寻觅到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目录》和《中国铜元目录》。  相似文献   

11.
“浙江大字当十”铜元,正面中央铸六瓣花星,外环“光绪元宝”四字,上缘铸纪地“浙江省造”,下缘铸纪值“当十”,左右两侧铸满文“宝浙”;背面为“圆珠龙”图。此币文字与其他浙江当十铜元比较,殊显不同,不仅书体刚劲,且面文“江”字形体特大。故旧时取此特征而名之为“浙江大字当十”铜元。此币根据材质不同,可分为“含金  相似文献   

12.
褚纳新 《收藏》2011,(6):111-114
抗战爆发后,国内铜材紧缺,中央造币厂造币数量骤减,但在市面流通中,铜元却贬值使用,200枚铜元只能兑换法币壹元,若兑换银元,则需320枚铜元,所以老百姓对铜元多藏匿不出。1938年12月,杭州沦陷,浙东地区在日军的封锁下,交通中断,供应停止,成为了一片孤岛。  相似文献   

13.
本人在20年前集得一张湖北官钱局壹百枚铜元票。该票横式,票幅138×82毫米,正面主色凋为绿色,上方自右至左横印着弧形的“湖北官钱局”五个字,其左右印有相同的红色号码。中部中心位置花纹中竖印“铜元壹百枚”面额字样。在面额字样丽侧的蛋形花纹中各印有一座不同式样的楼阁图案。再在右边框内竖印“永远通用”四个字,左边框内印“中华民国三年印”及一个红色小方印。四周有绿色花框,花框四角印上斜形的“百枚”两字。框下有“财政部印制局制”字样。背面为与正面中文泽意相同的英文及一个较大的“湖北官钱局”红色方印。该票设计布局较好,色彩鲜艳,印制精美。  相似文献   

14.
清代光绪甲辰年江南省造十文铜元,是一种常见的钱币藏品。这种铜元版别不多,而且都是红铜质。在我的藏品里有一枚黄铜质的江南省造甲辰"光绪元宝"十文合背铜元。合背钱的成因,一是工人误将图案相同币模,分置冲床上下轧制成合背钱。这种合背钱平常会混入流通钱里发行。另一种是试样、试模一类的样币。前一种合背钱属于失误造成的错版币,而有意铸成的样币更为稀有。  相似文献   

15.
沈飞 《收藏》2015,(7):70-7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二月,湖广总督张之洞鉴于广东铸造铜元颇有成效,而且获利丰厚,认为湖北亦"亟应仿照试办,以维圜法而便民用",指令湖北银元局试铸当十铜元,"先行铸造一百万枚,饬发宫钱局暂为试销"。这些铜元投入市场后,颇受民众欢迎,流通顺畅。翌年八月,张之洞又决定将原来的湖北铸钱局改建为铜币局,专门铸造铜元,银元局不再兼理铜元铸造事务;"此后铜币  相似文献   

16.
李训刚 《收藏》2012,(12):75-75
对于机制铜元的收藏爱好者来说,“大清铜币宣统三年十文”铜元可谓市场上的热门品种,尤其是品相上好或原光币更是受到铜元爱好者的追捧。但其中不乏赝品。现就大清宣统三年(1911年)铜币的真假辨别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边力 《收藏》2010,(2):139-142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河南巡抚陈夔龙鉴于“各省可仿粤省之例铸造铜元”之上谕,以“豫省银贱钱荒”为由,具奏朝廷“设局开铸铜元”,获准后遂将地处开封南关的机器局改为铜元局,并命官员从上海购来机器设备和一应材料等,于同年10月正式开铸“光绪元宝”铜元。光绪三十二年,河南开封铜元局划归户部管辖,改名为“度支部造币汴厂”,铸行“大清铜币”中心“汴”铜元。  相似文献   

18.
杨化银  高新国 《收藏》2011,(8):114-115
山东费县高家岭村一村民在拆迁旧房时,发现一卷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山东民生银行”纸币,其中还有数张民国时期的“费县德生店临时兑现角票”和“费县流通纸币”铜元券商会票。  相似文献   

19.
我在集藏的铜元中,有一枚铸有三面旗的铜元。该铜元钱面内圈钤上下右左对读式"中华元宝"四个字,外圈上钤"福建铜币厂造",下钤"每枚当钱十文"的面值字,左右各有一个相同的五角花  相似文献   

20.
黄文叡 《收藏》2012,(8):74-75
新疆铜元发行时间明显滞后于内地各省,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后才开始铸造“光绪元宝”铜元,至民国22年(1933年)最后一种官铸的“喀什造癸酉双旗”铜元停铸,因此新疆铜元的前后流通只有26年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