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子 《师道》2003,(7):29-30
听了香港老师上的一节有关分数知识的数学课。有什么特色吗?且看下面的实录。老师带了许多花花绿绿的纸,有圆形的,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有大的有小的,一上课就发给学生。“小朋友,这个圆形像不像你们过生日吃的大蛋糕?小朋友过生日,是不是要把蛋糕分成几份,让爸爸妈妈也一起吃?现在,请小朋友把手中的蛋糕分一分,和爸爸妈妈一起吃好不好?”不一会儿,小朋友们分好了。“请这位小朋友说说,你是如何分的?”“我先把蛋糕分成两等份,一份自己吃,另一份再分成两等份,给爸爸妈妈一人一份。”一个学生这样说。“这位小朋友分完…  相似文献   

2.
一、介绍分数的产生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去查阅资料,谁能结合你的资料来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生1:我是从《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查到的。分数起源于分。在原始社会,人们集体劳动要平均分配果实和猎物,逐渐有了分数的概念。师:你说得很好。通过她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分数起源于分。生2:我是从《新编小学生数学词典》上查到的。在人类生产劳动的长期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分数,起初是使用具体的分数,如二分之一用“一半”来表示,四分之一是用“一半的一半”来表示,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出现了诸如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分…  相似文献   

3.
老师亲切地问秋秋:“秋秋,昨天是你生日,请你讲讲你是怎样过生日的好吗?”秋秋顿时活跃起来,回答说:“我吃了好多好多蛋糕,还点了六只蜡烛。”老师接着说:“小朋友过生日时,爸爸妈妈要给你们买大蛋糕,今天,要请小朋友画生日蛋糕,你们想一想生日蛋糕是什么样的?”老师的话音一落,就有好多个小朋友把手举了起来。老师请了三位小朋友到黑板前面来画蛋糕。蒋小飞画了一个有花边的蛋糕,蛋糕旁边还有一把叉子和一把刀子。小海画了一个圆形蛋糕,还画了五支蜡烛,蜡烛头上画了光环,表示在燃烧,他指着画说道:“我五岁,点五支蜡烛。”小松在  相似文献   

4.
微格情境学习完了《分数的意义》,徐老师说:“现在我们大家总结一下,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学生们一个个把手举起来。一生:“我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就是分数的意义。”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你能具体地说说吗?”一生:“老师,我来说。分数的意义,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一生:“我来补充。分数的意义是:分数是用来表示单位‘1’平均分以后得到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师:“还有谁来说?”一生:“我们还学到了单位‘1’的概念,知道了单位‘1’和自然数‘1’不同。”师:“还有吗?”学生们都皱起了眉头,再没有举手的。师:“想想…  相似文献   

5.
一、生本教育是发动学生学习的教育 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 几个月前,我刚到这所学校工作,令我感到头痛的是:学困生太多,很多学生厌学或者根本不学.一个班如果只有小四个学生上课睡觉,我就非常欣慰了.有一次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我说:“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我望着大家,许多老师低下了头.突然,一位老师小声说:“我可以!”全场哄堂大笑,原来他是体育老师.  相似文献   

6.
先看一个教学片断片段。在一次公开课上,执教的老师提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眼睛里有什么?”有个学生看了老师的眼睛很长时间,然后举手回答:“老师的眼睛里有个我!”这位年轻的老师生气地说:“什么有个我?坐下。”于是又问另外一位学生,这位同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回答:“老师眼睛里有眼球。”老师大大夸奖:“这个小朋友观察仔细,回答准确。”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按照教材的编排,一般都是直接教学“率”的含义。而当后面用到“量”的含义时,虽然学生也能理解,但是往往出现得比较突兀。于是,在初次教学分数的含义时,老师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学生很自然地回答“半个”。(有的老师为了避开这个问题,通常改变问法: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逼着学生回答“一半”)如果学生说“半个”,  相似文献   

8.
我的生日     
7月3日,是我六周岁生日。这一天,老师说:“贺凤娇怎么这么漂亮呀?”我趴在老师的耳朵上说:“今天是我的生日。”老师说:“祝你生日快乐。” 下午,妈妈来到幼儿园,带来了生日蛋糕。老师把蛋糕放在桌子上,请小朋友围着桌子坐了一圈。老师说:“今天是贺凤娇小朋友六周岁生日,我们一起开个生日庆祝会。”小朋友们都高兴得拍起手来。妈妈点燃了蜡烛,老师和小朋友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我一口气吹灭了蜡烛。老师送给我一个黑猫警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分数的了解,可能是从切水果、分蛋糕开始的,将苹果或者蛋糕切成两半,一半就是二分之一。二分之一就是用来表达这个特定的量的一个数。对于分数的基本概念,例如苹果的一半,甚至蛋糕的四分之一,很多低年级的学生都能理解。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分数之前,他们先学了整数,由于学生会本能地使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去认识和理解新的知识,所以在学习分数的时候经常会与一些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混淆。而且,分数的概念有多种不同的含义,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道路上出现了种种困难。因此,对于老师来说,弄清楚分数的不同意义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下午吃完饭后.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在进行区角游戏.华欣雨小朋友走过来跟我说:“老师,长大后我也很想当老师”。我很高兴,(既然很想当,那一定是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好奇和羡慕。)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为什么呀?”孩子说:“因为当老师可以管小朋友啊”。  相似文献   

11.
巧吃蛋糕     
下午点心经常吃蛋糕,可有的小朋友就是不喜欢吃蛋糕,不是把蛋糕弄碎丢了,就是一大半一大半地剩着,真是太浪费了。一次,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拿起一块蛋糕问小朋友:“这块蛋糕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今天老师要把这块长方形的蛋糕变成三角形。”我就先做了示范,接着又说:“小朋友们能像老师一样把你们的蛋糕也吃成三角形  相似文献   

12.
新学期开始了,二年级一班来了一位新老师。新老师走上讲台,笑眯眯地说:“小朋友,我是你们新来的语文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  相似文献   

13.
大班下学期,一天早晨,盈盈妈妈递给我一封信。信里提到,盈盈不愿意再当小组长。看完信,我找盈盈聊:“盈盈,你最喜欢在班里做什么?你喜欢当小组长吗?”盈盈想了想说:“老师,以前我想当小组长,因为老师表扬我,所以小朋友也喜欢我,现在我不想当,因为现在小朋友都不愿意跟我玩,说老师老表扬我。”我又继续问:“要是小朋友选你呢?”盈盈说:“我可以让给其他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14.
《学前教育》2011,(5):32-33
大班下学期的一天早晨,盈盈妈妈递给我一封信。信里提到,盈盈不愿意再当小组长。看完信,我找盈盈聊:“盈盈,你最喜欢在班里做什么?你喜欢当小组长吗?”盈盈想了想说:“老师,以前我想当小组长,因为老师表扬我,所以小朋友也喜欢我,现在我不想当,因为现在小朋友都不愿意跟我玩,说老师老表扬我。”我又继续问:“要是小朋友选你呢?”盈盈说:“我可以让给其他小朋友。”  相似文献   

15.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要知道老师原来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可听到孩子们充满灵气的回答后,老师急中生智,把答案给改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惜放弃…  相似文献   

16.
张蕾 《山东教育》2008,(7):124-125
一、要重视幼儿的年龄特征 一位幼儿园教师在7月1日这天,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的教育。为了创设教育情景,教师专门制作了一个生日蛋糕放在讲台上。“小朋友们,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老师说得起劲,孩子们的眼睛却都盯着那个蛋糕。老师继续她的说教:“大家要记住,今天是我们党的生日……”听了这话,几个小朋友开始不住地向窗外望。尽管老师一再要求孩子们集中精力听讲,但是依旧不起作用,还是有几个小朋友不住地向窗外望。教师有点沉不住气了,于是指名问:“你到底在看什么呢?”孩子焦急地回答:“党为啥还不来呀?”……  相似文献   

17.
在开始本文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以下几个案例:案例一:“花为什么会开?”课堂上.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发言热情空前高涨。生1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培育她的园丁。”生2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生3说:“她想和我们小朋友们比比,想看看谁更漂亮。”生4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她带走?”生5说:“她也长耳朵,想听听小朋友们会对她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校园幽默     
看情况再定期考过后,我班的物理成绩持别不理想,及格者甚少。分数还未念完,老师就大怒,说:“不及格者给我站着听一节课!”伍后继续低头念分数,“这没写名的是谁的?一一生急问:“老师,及没及格?”D赵丽别煤克新学期,老师在给一年级的新同学发作业。当念到“刘矮鬼”时,无人来认领。发完作业,师问:‘谁没有拿到作业?”一生站起说:“我还没有。”“你叫什么名字?”“刘矢魏”D国叶无回开白晁的学识老师:天文学家哥白尼创造了什么学说?学生:好像是……(进化论)吧!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重新说!学生:对,是…  相似文献   

19.
毕亢 《班主任》2013,(6):55-55
一个午后—— “毕亢,来看看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吴姐,还有您想不出来的题啊?”“怎么跟你们老师说话呢?这么没大没小的!”“没事,这是我的小朋友,我们是忘年交!”……毕业多年后,我曾问过“吴姐”为什么允许学生这么称呼自己,她说:“真正的尊重是要放在心里的,嘴上说‘老师好’心里却在骂你那不是尊重。我宁可学生嘴上没大没小,只要心里敬我就行了。”我说:“吴姐,在我心里您永远是我的老师!”  相似文献   

20.
起床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陆续叠好被子离开寝室,只剩萌萌和另外一名小朋友了。这时,园长来检查工作,走进寝室问萌萌:“你怎么还没叠完被呢?”“老师没教,我不会叠呀!”“老师也没教别的小朋友,他们怎么都会,就你不会呢?”他不言语。园长说:“我找你们老师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