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高职学生人格特质、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U C LA孤独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某高职院校30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目前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主要表现在戒断行为,但不存在性别、年级和专业的显著差异;高孤独感组高职生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低孤独感组;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与人格特质的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向性显著负相关;孤独感在神经质与手机成瘾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孤独感增加高职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手机的普及,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并逐渐发展成对于手机的过度依赖,而手机依赖作为一种心理成瘾现象会对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及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从大学生的专业和年级、性格特征、孤独感及动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形成手机依赖的心理原因,并分别从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四个层面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和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对66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大学生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愈发严重;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越低,手机依赖程度越高,且在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内部维度中,冲动控制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析大学生手机成瘾和孤独感、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抽取贵州师范学院388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孤独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孤独感与手机依赖总分、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呈显著正相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都与手机依赖总分、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呈显著负相关,且都对手机成瘾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是近些年来社会及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生在校期间不正当使用手机会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健康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正当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学习及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手机成瘾倾向的发生源于多方面因素。本文就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改变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习惯,学校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及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晋中学院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基本情况,研究工具为自编的大学生手机成瘾调查问卷,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和效标效度.研究结果为晋中学院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比例为14.5%,这个比例远低于广州、北京等大城市的水平.晋中学院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程度存在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男生手机成瘾的程度要高于女生,文科生和艺术类学生手机成瘾的程度要高于理科生.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中手机使用十分普遍,手机的身份随着功能的日益完善而发生了变化,由通讯工具变成娱乐工具,进而上升到到交际工具和精神依赖工具。手机在一些同学的时间分配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更有一些同学对手机出现过度依赖,以致滥用并出现成瘾症状。文章针对大学生手机使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人文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为大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听力残疾者由于受听觉功能和语言功能限制,其生活、娱乐和社交等活动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通常高于普通人群,这往往会成为诱发智能手机成瘾的风险因素。为探讨听力残疾学生手机成瘾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本研究考查了安全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手机成瘾量表、歧视知觉量表和安全感量表对570名初高中及大学听力残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47.4%的听力残疾学生具有手机成瘾倾向;(2)女生手机成瘾程度显著高于男生;(3)和普通人完全能交流的听力残疾学生手机成瘾程度显著低于基本能交流和完全不能交流的残疾学生;(4)听力残疾学生的歧视知觉与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5)安全感在听力残疾学生歧视知觉与手机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综上,未来可从降低听力残疾学生歧视知觉感知、强化其安全感体验,引导他们从虚拟社交转向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进而降低对手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9.
文章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和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测查云南省5所高校492名大学生,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内在关系机制。结果显示,手机依赖组和非手机依赖组在基本心理需要、孤独感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手机依赖组孤独感总分高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组在关系需要、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得分及基本心理需要总分都低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存在显著相关,孤独感可以正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可以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是孤独感对手机依赖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值为0.114。因此,可以通过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和减少其孤独感来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率的增高,由手机引发的手机成瘾问题日益严重,明显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本研究通过对2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具手机成瘾倾向的发生率是4.37%。男女生之间手机成瘾倾向的差异有显著性。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危害,并提出了戒除手机成瘾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研究手机成瘾问题,本研究运用科学的心理测量方法编制了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并对随机选取的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主要表现为手机关系成瘾、手机娱乐成瘾和手机信息搜集成瘾。初步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88与0.921之间,分半信度在0.541与0.854之间,重测信度在0.469与0.759之间。初步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具有满意的信度和效度,是一个有效可行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相对剥夺感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本研究探讨了疫情多点爆发期间,抑郁在相对剥夺感和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相对剥夺感量表、手机成瘾量表以及抑郁量表,以210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相对剥夺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并检验了抑郁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可以正向预测抑郁情绪的手机成瘾;(2)抑郁在相对剥夺感和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相对剥夺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及其内部作用机制,有助于为科学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手机成瘾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90后大一新生手机依赖的基本特点及与疏离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和疏离感量表对800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第一,31.4%的大一学生具有手机依赖倾向。第二,文理科、性别、生源地对手机依赖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本专科对手机依赖的影响非常显著(15.39,p0.001),本科生对手机的依赖要高于专科生。第三,疏离感对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表明,社会疏离感对手机成瘾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OR=1.03)。结论:第一,90后大一新生手机上瘾比例较高。第二,人口学资料里只有本专科对手机依赖有显著影响。第三,社会疏离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指数。  相似文献   

14.
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功能的日益强大,占据了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时间与精力,逐渐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未来。文章运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了扬州大学的学生手机成瘾、学习倦怠、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现状,结合津巴多时间心理学相关理论和Storm A.King的网络成瘾悖论,提出三种中介效应假设,并运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法验证中介效应,结果发现:大学生手机成瘾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习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在手机成瘾和学习倦怠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学习倦怠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手机成瘾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对这三种中介作用的进一步分析显示,(1)手机成瘾有双重危害,既会导致学生学习倦怠,又会影响学生对时间的认知,玩物丧志;(2)未来时间洞察力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影响学习倦怠;(3)相较于未来时间洞察力,学习倦怠对手机成瘾的影响更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通过提高未来时间洞察力来降低学习倦怠和通过降低学习倦怠减少手机成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正念水平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手机成瘾在正念水平和人际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923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应用五因素正念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性量表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从而得出结论,手机成瘾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正念水平和人际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正念水平有助于减少学生手机成瘾情况,解决人际关系困扰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对手机的使用出现了类似于成瘾的心理行为特点,其中不乏高校大学生.借助于手机成瘾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陕西省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孤独感虽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并不显著,但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大学生因社交抚慰而造成手机成瘾有显著影响.同时,大学生手机成瘾又反之对其孤独感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山显光  魏淑华 《科教导刊》2023,(20):139-141
文章采用问卷法对605名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无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进行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发生率为38.5%;(2)女大学生和来自城镇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3)无聊程度和自我概念清晰度可显著预测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水平。文章提出需要关注重点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教育,并通过引导大学生降低无聊感、提升自我概念清晰性来降低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程度。  相似文献   

18.
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依赖已经或正在逐渐成为继网络成瘾后影响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和重视手机依赖刻不容缓。文章通过三部分内容对河南某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进行了个案分析:第一部分为概念界定,在分析和解构前人关于手机依赖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和改造,对手机依赖界定;第二部分为研究过程,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和研究结果四个方面进行呈现;第三部分为讨论,进一步分析讨论该院校的手机依赖状况,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手机智能化的普及速度越来越高,国内手机用户数量不断攀升。大学生作为手机用户的重要组成,成为新时期引领手机智能化普及的重要组成。目前来看,大学生对于智能手机游戏的依赖程度很高,甚至有向着游戏成瘾的方向发展。新时期如何解决手机游戏成瘾问题,成为现阶段学校和家长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研究高职生手机游戏成瘾原因,探讨手机游戏成瘾引导对策,为高校和父母在手机游戏成瘾引导方面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智能手机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发展,使其成为最大的网络使用终端,而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简要分析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机制,并论述学生手机成瘾的主要危害及教育策略,旨在有效解决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危机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智能手机使用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