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卫红 《作文与考试》2023,(Z3):166-167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走出绝境的秘诀是拼命抖掉身上的泥土,使之成为自己的台阶。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寓意类材料作文题,本着立德树人的宗旨,引导考生正确理解人生,体悟人生,砥砺前行。浏览:由任务段可知,相对适合写议论文。要结合自己,联系社会,要言之有物。  相似文献   

2.
学生作文普通存在的问题是:无话可写;有话不会写;写不具体,写不深刻。所以,“教写”要先“教想”。“教想”就是教学生敢想、多想、会想,这是智力和语言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心理动因。学生会想,便会说;会说,便  相似文献   

3.
应届毕业班复习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进行总结性的检查,全面地考查和评定他们是否达到部颁学科大纲规定的要求;特别要与国家选拔优秀的高等院校考试密切联系起来,以保证四化建设人才的输送与培养。高中毕业班的复习考核工作要有计划地进行,落在实处,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的考生说,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取材于课外的比例越来越大,上不上语文复习课没有关系,反正是“瞎子摸象”。有的教师也认为,高考试题不直接  相似文献   

4.
杨晓勇 《高中生》2014,(10):10-11
有些考生写记叙文,要素齐全,但语言平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活力,难以吸引读者。那么,怎样让记叙文的语言"活"起来呢?1.准确使用词语考生在写记叙文时,要特别注意用好动词和形容词。列夫·托尔斯泰说:"要写好一个句子,最主要的是抓住动词的锤炼。"动词锤炼得好,可以使文章"活"起来。例1天啊,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  相似文献   

5.
所谓“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即文章的表现形式。《考试说明》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指符合试题指向的文体要求;其次,指所写文章符合考生自己选定文体的要求。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文体要求高考话题作文的设置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就是鼓励考生创新,给考生一个展示个性、展示才华的平台。话题作文可以“文体自选”,但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写成“四不像”的文章,它只是不限定某种文体罢了。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考生如果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  相似文献   

6.
杨晓勇 《高中生》2014,(30):10-11
有些考生写记叙文,要素齐全,但语言平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活力,难以吸引读者。那么,怎样让记叙文的语言“活”起来呢?1.准确使用词语考生在写记叙文时,要特别注意用好动词和形容词。列夫·托尔斯泰说:“要写好一个句子,最主要的是抓住动词的锤炼。”动词锤炼得好,可以使文章“活”起来。例1天啊,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2008,(3):60-60
考场上,每一个考生都必须按照命题要求来写作,叫你写什么,你就得写什么,不能我行我素。目中无题,天马行空,便会离题万里。考生写作要符合题意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若偏题离题,则意味着写作的失败。考生在写作时应认真细致地审题,不能遗漏掉任何要求;应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用意。如果考生自拟题目而文不对题的话。也是不合题意的。虽然近几年高考作文审题难度并不大,但还是有考生因审题不清。造成立意不当。立意关乎全局,立意失误,则满盘皆输,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之说,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1980年高考作文是“仔细阅读《画蛋》,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读后感”。评分标准的内容方面分为四等。把“联系自己的事例具体恰当”“联系自己的具体事例比较具体恰当”“联系自己的事例不够具体恰当”“基本上没有联系自己的事例”作为区别评分等级的基本要求之一。《读<画蛋>有感》并不难做,但不少考生却不善于“联系自己的事例”,行文浮光掠影、泛泛而过,联系得既不具体也不恰当。 1981年高考作文题是《读<毁树容易种树难>》。评分标准的内容方面也分为四等,仍把“联系实际”的具体恰当的程度作为区别评分等级的基本要求之一。相当一部分考生之所以得分不多,就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高考作文有所谓“三自”政策,这就是“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这里只说“文体自选”。从规定文体到限制文体,再到文体自选,这是一种解放,有利于考生扬长避短,各显神通,释放出创造潜能。对此,同行专家多有论述。但就考生来说,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首先是根据什么原则来自选文体。有考生认为,既然让我自选,我愿意选什么就选什么。这个看法固然有道理,但是“自选”并不是说不受约束,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容不得主观随意性。制约考生自选文体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即试题最适合写何种文体。这里所说的试题,主要…  相似文献   

10.
从2000年开始,一些地方中考作文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作文命题由文体的“限制”到“不限”,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受到了老师和考生的热烈欢迎。但是,有的同学在写作“文体不限”的作文时却反而无所适从。例如某省有一中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结果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的作文写得有点不伦不类:前面看起来纯粹是在说理,很像议论文;接着陡然一转,说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于是就开始详细地讲故事,俨然是记叙文;接下来便“啊!……”直抒胸臆,又像是抒情散文。整篇作文,中心松散,真像“杂文”。这样的一篇文章,且不说文体上是个大杂烩,就内容而言,说理没说透,记叙没记清,抒情不酣畅,岂能得高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同学的各类文体知识薄弱,平时缺乏这类作文的训练;另一方面,还与不能正确领悟“文体不限”这一作文要求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对“文体不限”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第一,动笔前,同学们有灵活选择文章体裁的自由,也就是每一个同学看到文题后应尽可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写。擅长记叙、描写的写记叙文,擅长论辩的写议论文,擅长抒情的写散文等。如有一中考作文试题《朋友》,考生结合自身写作实际和生活体...  相似文献   

11.
考点简说话题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新形式。考生对此亦喜亦忧:喜的是,这样的作文题给了考生驰骋思维与展现才华的机会;忧的是,全无限制,四顾茫然,不知怎样下笔才符合题意。话题作文,要求针对同一谈话中心下笔,始终紧扣话题,这是符合题意的前提;要求独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说体会,谈看法,不人云亦云地说套话;要求打破常规思维,有与众不同的视角。因此,紧扣话题、独抒己见、独特创新,就成了符合题意的三个要求,换言之,达到这三个要求,便是“10环”! 譬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说诚信”,只要你不曾忘却假酒、毒米、黑心棉之苦,洞察到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诚信”的重要性,“写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就符合了题意。多数考生对此话题发表了议论,也有的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这都符合题意,而有位考生不仅如此,还很有创意地写了一个寓言,借用寓言说理,使该考生获得“10环”的嘉许。  相似文献   

12.
张建光 《教师》2010,(10):74-74
每个考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获得满分,但要把这个愿望变为现实,就不能不重视作文的开头。古人言:“起要美丽,有如凤头。”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好,写得漂亮,让人愿看、要看、想看下去。好的开头,有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3.
在雅思考试的听、说、读、写四个单项中,写作是一个让考生们头疼的脑力活,因为它不仅仅要考查考生正式语体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对社会生活多方面话题的观察分析能力。总体来说.对于中国考生而言.产出性英语技能(写作和口语)都普遍较输人性英语技能(听力和阅读)差。不过如果考生们在考前能有充分系统的备考.问题应该不会很大,但是据笔者观察,中国考生中写作不仅是最让人头疼的单项,  相似文献   

14.
纵观近年来的考场作文,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命题及要求宽泛了,给考生作文的余地更大了。考场作文出现了这样的变化,考生要想发挥自己的优势,笔者认为,依据文章的题材、立意和表现三个方面的要求,应该做到三“避”三“就”。■题材———避生就熟考场作文的内容有了较大的空间,主要还是联系考生的生活实际而设置的。每年考生成千上万,而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学习经历也有差别,必然会由此产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思想情感。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因此,从选材角度来看,应该避生就熟。选择范围主要从自己生活的实际和所…  相似文献   

15.
看图作文是指借助于图画或图表内容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它要求考生将画面直观的内容所包含的信息加工成书面语言。看图作文的文体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考生应根据试题的要求来确定文体。看图作文通常有四种:有提示有标题;有提示无标题;有标题无提示;无提示无标题。看图作文的题目,是以文字(中文或英文)和画面两种形式向考生提供信息的。考生在审题时,不仅要“审”文,而且要“审”图。考生只有根据题目的文字和画面内容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考虑,立意选材,才能写了切合题意,主题鲜明的短文来。写好看图作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仓库,裟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大众化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如何使这三个仓库具有丰富的内容呢?这就必须靠平时不断积累。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第一,写好观察日记,做好生活材料的积累。有些同学提笔就苦恼,觉得没有东西写。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生活必要的观察研究和对生活素材的日积月累。文学巨匠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哪儿,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我们应该养成认认真真写观察日记的习惯,通过写观察日记,练思想、练眼力.练文采,把握事物的特点和本质,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观察生活、认识社会的能力。写观察日记要注意三点:一是要真实,写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不能有不切实际的虚构;二是要具体,不写空话、废话,也不泛泛而谈;三要集中,写人、写事、写景、写物、写片断、写镜头,每次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7.
苏轼20岁时,与弟弟苏辙离开四川到北宋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是欧阳修。苏轼写厂一篇文章,题目叫《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阅卷后,觉得文章写得很好。当时考官阅卷和今天高考阅卷一样,考官不知道考生的名字,以免偏心或走后门。欧阳修觉得写这篇文章的考生应该是第一名。但是,他多了一个“避嫌”的心眼。欧阳修虽不知考生的名字,但他怀疑这名考生是自己的门生曾巩。如将曾巩评为第一名.日后难免有人说闲话。因此,欧阳修将写《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考生立为第二名。  相似文献   

18.
考场作文写什么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考生在考场“有话可说”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作文素材的问题。一般考生面对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第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无话可说”。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总是心里没底,仓促之间,写出来的东西就难免内容空洞,思想苍白,甚至不知所云。在文章内容和思路方面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9.
高考作文能获得高分,一定是有其特色的。一般来说都比较注重四要。一、审题要选准一个立意的角度审题是作文的首要环节。不少考生不太重视这个环节,有的考生不细心审题,不认真比较,拿起笔就写,结果到了快写完的时候或者刚出考场,发现作文出了问题,此时已悔之不及了。审题是考场作文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丝毫马虎不得,它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立意。拿到作文题,考生首先要注意理解材料和文题的含意,在此基础上选准一个立意的角度。请看下面一道作文题:  相似文献   

20.
戴山林 《求学》2023,(7):66-67
<正>虽说高考命题遵循着“无思维不命题”的理念,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部分考生写作时审题的思维量与文题设定的思维量严重不对称。考生常常是匆匆一瞥文题便急促下笔,其结果往往是泛泛而谈,甚至是偏题、跑题。那怎样拉升审题的思维量呢?下面以一道大市的模考题(即著名的“霍桑试验”)为例,简要说其要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