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是,从知识的角度来研究创造力的成果并不多,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来研究创造力的成果更是鲜见。因此通过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来认识和探讨创造力问题,并以此揭示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简介(一)知识的本质及其分类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于个体的是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的,即为人类的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普遍把知识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即陈述性知识(declar…  相似文献   

2.
感悟教学是一种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围绕某个主题,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在悟性作用下对外来知识与信息进行积极感受与领悟,以求对知识形成整体把握与理解的活动。感悟教学强调学生精神境界的豁达和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生成与创造。在实践中,感悟教学凸显了教学的主题性、主导性、个体差异性、内省性、创造性和悟得性等基本特征,同时还具有消化知识、激发创造力、改良学生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整合意义以求融合贯通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刘晓敏 《课外阅读》2015,(4):169-170
目前关于隐性知识获取与绩效的关系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了组织层面的知识获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隐性知识获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以及个体层面的隐性知识获取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等,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由于组织层面的相关研究相对更为成熟,可以提供启示和借鉴,为个体层面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首先对组织层面的研究成果作一介绍,进而探讨个体层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论个性与创造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个性与创造力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间联系的媒介是幻想活动的效果,任何创造者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因此,个体在创造力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创造活动需要以一定的智能为基础,但智能并不能决定个体的创造力,而积极幻想则有利于提高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知识创造和转移是成人教育事业竞争优势所在。在分析成人教育组织中知识转移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知识类型在个体间及个体与团体间的不同转移路径,提出了强化成人教育组织中知识转移路径管理的措施,提高知识转移效率,实现教师与学生知识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创造力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特殊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最好表征。创造力也是反映个体在解决任务中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有效加工、组合、创造新设想、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其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周青 《内蒙古教育》2000,(11):28-28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个人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新颖、独特的思维产物的思维。那么如何唤发小学生创造性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隐性知识、内隐认知与科学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程序化、自动化、组块化等方式,显性知识可以转化为隐性知识,这种转化一方面有利于个体充分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加工更多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使已转化为长时工作记忆的信息被迅速准确地提取,而被用于创造活动之中。隐性知识对创造活动的作用,主要通过问题意识、直觉、酝酿效应、灵感等认知活动表现出来。例如,一些特定线索可以激活语义记忆中的相关信息,引导思维指向某种假设,获得直觉,或以类比推理形成对问题的深层结构的认识等等。创造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内隐认知和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9.
对于大学知识治理内涵的把握,应超越本体论知识观而以价值论知识观来统领。大学知识治理是指大学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行为主体选择科学的结构和机制对关于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等管理活动进行优化,以促进价值创造和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相统一的过程。大学知识治理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是人本的“知识-组织”活动。知识基础理论、治理理论以及组织间关系理论是大学知识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泛在知识环境的日益形成、知识生产模式的深度变迁以及学习型组织的广泛兴起是大学知识治理研究缘起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以团队学习为中介变量,考察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知识异质性、团队学习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通过对175份高校创新创业团队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团队知识异质性会正向影响团队创造力;(2)团队学习在团队知识异质性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团队知识异质性部分通过团队学习间接正向影响团队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一种与知识社会相适应的管理,它与文献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文献管理的最高阶段。图书馆知识管理具体说来是将其组织内部的知识信息进行有序化、系统化的整合,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建立知识主管,加强工作人员培训,营造学习型组织,将知识管理策略贯穿于服务工作之中,使之能尽快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和新价值的知识管理策略,实现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增值,同时提高图书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创新信息化的能力和水平,求得图书馆知识生存的广阔天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传统知识观历来把知识仅仅理解为人类现有的静态认识成果。由于这种成果性知识并不具备充分的创造价值,结果便造成了知识学习与创造力发展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破除传统的静态成果知识观,树立一种全新的动态过程知识观,即把知识理解为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从而使知识本身具备充分的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大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心理预备、知识形成和应用创新三个阶段.介绍态度、注意、意志、感知、理解、保持、应用、迁移的基本概念和形成规律,指出大学生心理规律与培养创新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Creativity: what might this mean for art and art educators in the creative economies of globalisation? The task of this discussion is to look at the state of creativity and its role in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art education, and to seek som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ister of creativity, how it is shaped, and how legitimated in the globalised world dominated by input‐output, means‐end, economically driven thinking, expectations and demands. With the help of Heidegger some crucial questions are raised, such as: How can art maintain its creative ontolog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potential in the creative economies of globalisation? Is it possible for art and the creative arts to act as a process of ‘revealing’ and ‘becoming’ and ‘throwing light’ on the world while working within the market economi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here creativity has become a generalised discourse? What matters in this discussion is to find a way to argue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art education as a creative mode of enquiry through which self and the world may be better understood, identity might be realised as difference and being‐in‐time might be possible.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a political assemblage currently at work in higher education is re-articulating academic subjectivities. This assemblage draws together entrepreneurial and humanist concepts of creativity into an intellectual resource that can change national economies. Academics are urged to use their creativity to counteract the narrowing funding base of the university. 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a history of the concept of creativity and explains how governmental agendas for creative industry and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emerged. Second, it describes a practice-based research project that grapples with the difficulties of knowledge transfer between the ‘creative’ and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disciplines. This raises questions about creative knowledge and reveals some ethical tensions in the performance of academic research. The research project is then positioned as a ‘counter-conduct’, used to short-circuit the procedures implemented for the conduct of creative research in the creativ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7.
系统科学知识及系统科学原理对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很重要;系统科学与思维创造性中各种思维的培养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大学物理学教学要在教学结构上、教学方法上、教学目标上培养思维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给图书馆带来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图书馆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信息资源的导航者,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信息能力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19.
媒介环境是由大众传媒构成的影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其实质是信息丰富、变化迅速的现代信息环境。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媒介环境以其信息容量大、传播路径宽、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等优势对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媒介环境的影响下,创造主体应提高其接收信息、鉴别信息、选择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排除消极信息的干扰,有效利用各类积极信息,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