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面郑板桥     
也许有人不知道郑板桥是谁,但是不知道"难得糊涂"这四个字的人却少之又少。这四个字由于有着适合的风雅程度同时又不失世俗的智慧,因而顺利地进入了千家万户。"难得糊涂"按照郑板桥的说法,乃是"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三百年后无数人引郑板桥先生为知己,个个面对这四个字作"深得我心"状,殊不知这句话只有绝顶聪明之人说出来才有那么一点意思,如果本来就是蠢蛋,自然一直都是糊涂的,何来"难得"一说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乐园     
郑板桥改诗传说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幼时随老师出外郊游,路过一座小桥,见一年轻妇人落入水中,老师随即吟诗一首: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郑板桥觉得不妥,年轻妇人不认识,凭什么说她十六岁,落水原因不明,三魂七魄又过于抽象,于是分别将每句头二字改动了一下,就妥贴多了,你知道他是怎么改的吗?  相似文献   

3.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一天夜里,郑板桥躺在床上,忽然听见窗外响起轻轻的脚步声,接着窗纸上就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心里好笑,一定是小偷光顾我的穷家来了,可我家又有什么值得你偷呢?于是,郑板桥便对着窗外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小偷听见吟诗声,就屏住气躲刘屋檐下.过了一会儿,见没什么动静,小偷又猫着腰窜到门前。郑板桥听到脚步声,知道小偷还没走,又吟了两句诗:“读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无半根。”小偷听了之后,明白这家主人是棵干竹子,榨不出什么油水来,只好自认晦气,转身要溜。郑板桥看见小  相似文献   

4.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3,(Z4):94-95
主持人龙吟:虽然才华出众,但郑板桥也不是一个完人,身上也有一些旧式文人用情不专、放浪形骸的恶习。本期中,黄玉峰老师不仅介绍了郑板桥的游历趣事,也谈及了他的浪荡生活。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为客观、全面地去评价这位富有才情的历史名人交友游历,对于一个人成才的帮助很大。一个足不出户、不善交友的人,很难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尤其是对于搞创作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晚年郑板桥自我总结时,说自己一生"酷嗜山水"。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所以郑板桥的游历生涯是从三十岁以后开始的,当时他的父母已亡。郑板桥的足迹遍及赣、湘、冀、鲁等省,喜欢游于古松、荒寺、平沙、远水、峭壁、墟墓之间。在庐山,郑板桥交了一位和尚朋友,号无方。他曾有诗句记录:"初识上人在西江,庐山细瀑鸣秋窗。"两人曾骑驴出游,谈得投机,不禁手舞足蹈,不料从驴上跌下,相视大笑。无方和尚精于禅学,"闲话亦深禅",也善书画。他曾经劝郑板桥和他一起隐居,但郑板桥留恋尘世,不愿归耕。在庐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于板桥艺术的精进大有启发。  相似文献   

5.
名人逸事     
<正>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辞官闲居时,曾在一个大雪纷飞的上午来到郊外,见一小亭中有几个秀才在饮酒、赏雪、赋诗。郑板桥听了几首,不见有佳句,便沉默不说话。众秀才很生气,要求他现  相似文献   

6.
郑板桥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在郑板桥身上充分体现了自信、自豪、自强的人格特征,同时也体现出郑板桥尊重他人,敬重他人、爱护他人的仁者之风。特别是郑板桥瘦己谦退,不与人争的美德,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7.
“难得糊涂”这一句,出自清代文人郑板桥。不知怎么,前几年这一句话颇为流行,满大街都是卖这句话的条幅。很多人喜欢这一句话,可是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了。  相似文献   

8.
门前有客皆双者,座上无人不四之。清代郑板桥当山东潍县知县时,看见一饭馆名叫"双者轩",莫名其妙。一打听,才知道"双者"是古书上所讲的"近者悦远者来"  相似文献   

9.
我来讲一个"郑板桥送贼"的故事吧:清代大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他躺在床上,忽然看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的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叫着,扑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送到大路上,又吟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迭,收拾雄心重做人。哈哈,真是一位出口成章的大文豪呀!  相似文献   

10.
张国学 《现代语文》2003,(12):45-45
郑板桥为官清正,体恤百姓,他最看不惯那些仗势欺人、横行霸道的人,即使是高官显贵也不例外。传说他在山东潍县当知县时,他的顶头上司———一个以鱼肉乡民为能事的知府路经此地。郑板桥因鄙弃他的为人,就装作身体不适,故意不出城迎接。那知府也素知郑板桥心高气傲,便厚着脸皮进了城。衙役们报说知府已到,郑板桥只好勉强设宴招待他。宴席上,知府见一壶薄酒,几盘素菜,只有那一小盘中的几只螃蟹还算是点荤腥,就气不打一处来。他指着盘中的螃蟹说道:“本府虽不谙风骚、拙于诗赋,但遇到郑大人,可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今天倒想吟诗…  相似文献   

11.
以杰出的书画艺术闻名于世的郑板桥,不但凭借自己的艺术才华受到世人的喜爱和重视,而且在家庭教育中提倡“善良教育”也堪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典范。光阴荏苒,几个世纪过去了,但郑板桥热爱和平、唾弃暴力的“善良教育”思想仍然受到人们的好评。热爱自然郑板桥把关爱孩子的成长与关爱大自然看得同样重要。郑板桥50岁时得一子,自然爱子如掌上明珠。但是,郑板桥不溺爱也不娇惯自己的孩子,他说:“爱儿必以其道。”孩子断奶后,郑板桥毅然把孩子送出县城,将他安顿在“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扬州郊外,直接托付给勤劳朴实的“郭嫂”“饶…  相似文献   

12.
一、郑板桥妙诗祝寿郑板桥名燮,是清代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有一天,郑板桥到一位姓陶的朋友家去祝寿,正逢滂沱大雨。他一进屋,主人就捧出文房四宝,请他写些贺词之类。郑板桥也不推辞,挥笔就写下“奈何”两字。人们围上来看,却不解是何意。郑板桥接下去又写下两个“奈何”,众人哗然,主人神色也很尴尬,不知郑板桥搞什么名堂。正在群情疑惑之际,  相似文献   

13.
郑板桥改诗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自幼勤学好问,一次他随老师到郊野散步,见一座桥下有一具少女的尸体,河水浸泡,甚为凄惨。老师感叹不已,于是吟诗一首:“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郑板桥听罢问道:“老师,你怎么知道这个少女是二八一十六岁呢?你怎么知道她是让风吹落到河里呢?你又是怎样看到她的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的呢?”老师被他问得张口结舌;因为这些描写全是想当然的,所以无法回答,只好说:“那你看怎样写好呢?”郑板桥说“改几  相似文献   

14.
<正>1746年,郑板桥任山东潍(wéi)县知县。这天,他正端坐公堂批阅公文,突然有人击鼓鸣冤。郑板桥吩咐衙役将击鼓之人带上堂来。击鼓之人是一个哑巴,哑巴跪在地上呈(chénɡ)上状子。郑板桥细看之下,明白了案情。原来,哑巴5岁时生了一场病后便不能说话,但耳朵却好使。哑巴的父母很有钱,哑巴还有一个同胞哥哥。前年,父母因病相继去世。父母去世后,哥哥想独吞父母留下的家财,半文钱也不给  相似文献   

15.
板桥巧断案     
成水 《良师》2011,(5):62-63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为人就像他画的竹子一样耿直不阿,因此虽然满腹经纶,一身才气,却郁郁不得志,只做过山东两任知县。在做知县期间,郑板桥为当地人民办的许多好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下面讲的是郑板桥巧断鸡案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郑板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也是颇受百姓赞誉的清正廉洁的好官;郑板桥为官强调自警之律,注意慎小防小;郑板桥主张止足之欲,在名利面前保持正确的态度;郑板桥心思旷远,爱民助民,为官一身正气,清正廉名,公私分明,不收不送;郑板桥还警示与教育他人正确对待名利,并嘱咐人勿忘寒士家风,在百姓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受到了百姓的拥戴。  相似文献   

17.
世人皆知清代郑板桥是一位多才多艺,擅长画、诗、书法的文化名人,却鲜知他又是一位深谙“爱子教子之道”的好家长。郑板桥拥有良田三百亩,中过举人和进士,曾做过“七品”县太爷。他年逾半百方得一子,算得上是富贵人家的“骄子”了。但是,郑板桥对儿子却不溺爱、骄纵,他深知“子不教,父之过”,很注重“教子之法”。 最近在书架上找出《郑板桥集》,从中翻阅到《潍县暑中与舍弟墨第二书》,这是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作知县时写的一封家书,是专门谈教育儿子的方法和目标的。特录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彭光发 《师道》2009,(12):52-52
清代大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被世人尊为“扬州八怪”之首。他所题的“难得糊涂”脍炙人口,至今仍被许多人奉为修身、处事的不二法则。但在教导子女上,郑板桥却一点也不糊涂,可谓教子有道。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书画史上,很难找到一个艺术家象郑板桥一样在民间所具有的历久不衰的魅力。无论文人墨客还是平民百姓,只要谈到字画,谈到兰竹,谈到怪才,谈到清官,总离不开郑板桥。尤其他那幅“难得糊涂”的  相似文献   

20.
审石头     
郑板桥刚到潍县上任,地方上的豪绅地痞们为了难为郑板桥,让他审一个怪案:青石把卖粥老汉的粥罐打碎。一些恶汉向郑板桥说:“老爷上任多天,今日特来迎候,偏遇这老汉扰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