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应用题教学在数学教育新理念的宏观指导下进行了一次从目标、内容到教法和学法的全方位的改革。“解决问题”和用数学取代了传统应用题的名称。课程改革的变化,迫使教师在教学中潜心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笔者就如何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应用题教学在数学教育新理念的宏观指导下进行了一次从目标、内容到教法和学法的全方位的改革。"解决问题"和用数学取代了传统应用题的名称。课程改革的变化,迫使教师在教学中潜心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笔者就如何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应用题曾是数学教学领域的一大内容,是数学考试的一大题型,也是老师们耳熟能详的名词。课程改革以来,应用题教学改革力度“惊天动地”,“应用题”全身隐退,“解决问题”闪亮登场。  相似文献   

4.
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解决问题”是指运用数与代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程改革以后,《数学课程标准》取消了“应用题”的提法和独立成为知识单元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新教材将数学问题融于对话式的语言、生活化的情境之中,倡导以“学习活动”为教学主线。经过几年实践,教师们对于《数学课程标准》中“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解决问题与传统的应用题究竟有何不同?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解决问题"教学需要把握住哪些教学本质?"解决问题"的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数学教师。我在一段时间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渐明确了课程改革下"解决问题"更多的是从学生数学发展的角度来展开实施,其中最基本的教育功能是通过“解决问题”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那么,教师在...  相似文献   

6.
<正>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教材中不再有"应用题"这一独立单元,应用题与数学运算一起出现,这不是取消"应用题",而是更加强调了"应用题"发展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为更好地教学  相似文献   

7.
应用题历来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棘手问题。2001年课程改革中将应用题更名并扩大为解决问题,近年来已取得一定进展,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本着“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的精神,本文提出下列几个有关问题和同行们研讨。  相似文献   

8.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中的经典板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课标”和新教材中.“应用题”的称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在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采解读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9.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不独立设置“应用题”单元,取消对应用题人为分类.而是分学段目标中将“解决问题”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及“情感与态度”并列,分学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实现解决问题目标的基本课程渠道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改革.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受题目中的叙述方式、问题情境和某些非本质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困难,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  相似文献   

10.
2012年4月,我校举办了一次市级数学教学研讨活动,我校青年教师祁梅老师上了一堂六年级数学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参加此次活动的老师再次沐浴了课程改革的春风,领悟到了课堂教学的真谛,感受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改变所带来的成功。以下是部分教学过程及本人听课后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后,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从目标、形式、内容到教法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教科书中没有单独的单元教学,只是在每一章的计算中伴随着几道“解决问题”,找不到分析的数量关系。找不到解题的步骤和思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似乎迷失了方向,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越走越远,不敢讲数量关系,不敢找等量关系,不敢总结教学方法,学生的困难越来越多。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呢?本人结合日常教学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2001年课程改革中将“应用题”更名并扩展为“解决问题”.从此,“应用题”一浏在《课标实验稿》里几近消失(只在“内容标准”中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部分“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一句中提到过一次),其实“应用题”是座宝库,是经过历史大浪淘出来的金子。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抽象的能力、逻辑思考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中的经典板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新教材中,应用题的称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就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来解读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把我国小学数学历来以"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传统格局打破了.<数学课程标准>把"应用题"融合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之中.且名字也改了,不叫"应用题",叫"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与"应用题"教学还是一脉相承的,传承了"应用题"教学中合理的深层次的内涵,同时也改革了传统"应用题"教学中不合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吴汝萍  刘玮 《江苏教育》2007,(14):70-71
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对教材本体的把握上尚存在不足。以应用题教学为例。有诸多错误认识必须予以纠正。新课标数学教材中应用题的地位没有“边缘化”,而是分散编排在四个知识板块中,并起着统领作用;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没有“淡化”,更注重数学抽象与建模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受到重视;更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关于“解决问题”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以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新课程大力改革应用题教学.把“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在安排上也不单独设立“应用题”章节,而是把它与计算教学结合起来,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在新教材实施以来.教师对于“解决问题”是怎样理解的?又是怎样去实施的?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何?为此我们在平时听课了解的基础上,于2006年10月对全镇使用过新教材的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座谈。  相似文献   

17.
茅旦华 《教育学报》2003,(10):32-35
《课程标准》不独立设置“应用题”单元 ,取消对应用题的人为分类 ,而是在分学段目标中将“解决问题”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及“情感与态度”并列 ,分学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实现解决问题目标的基本课程渠道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改革。本文旨在阐述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是如何教学问题解决的  相似文献   

18.
茅旦华 《学科教育》2003,(10):32-35
《课程标准》不独立设置“应用题”单元,取消对应用题的人为分类,而是在分学段目标中将“解决问题”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及“情感与态度”并列,分学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实现解决问题目标的基本课程渠道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改革。本旨在阐述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是如何教学问题解决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的经典板块,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某些学生的认知观念里,“应用题”有时甚至还成为了“数学”的代名词。新课程标准将传统的“应用题”改名为“解决问题”,主要是使数学教师不要被原来的应用题所束缚,换成新的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反映小学数学课程所应该追求的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用数学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解决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材料呈现形式单一、情景人为编制痕迹过重、结构呆板、解题策略不够开放等问题,从而使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更贴近生活,在体现数学学习应用价值的同时,实现更为多元的“解决问题”课程目标。然而,实践中,许多教师或受传统应用题教学理念的影响,或片面理解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对“解决问题”教学的进程缺少准确把握和有效控制,致使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着诸多有失偏颇的现象。基于此,我们认为“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