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呈流行之势。本文试从动画片文本的主题、叙事以及文化的角度来探究其流行的原因,以期给中国的原创动画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8)
动画作为文化艺术载体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根源于地域民族文化的内核。对日本这样一个具有世界范围重要影响力的动画大国而言,其代表性作品体现出的对本地域民族、历史文化和审美意识所进行的自觉承载和深入展现,是日本动画鲜明特色及最终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要旨。本文认为,对其的梳理与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层次解读日本动画及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同时,对于我国动画艺术重新审视和承继自身文化传统,实现跨文化传播的良性发展亦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春花  方亭 《传媒》2016,(4):61-63
动漫是日本文化工业的核心产业,是其文化全球输出的重要内容.得益于网络的发展,日本动漫十几年来在中国日益盛行,形成了以动画、漫画、游戏为主的ACG文化圈,衍生出轻小说、声控、配音等小众群体.其间,散布网络的民间字幕组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球的文化产业大国,日本始终致力于采取多元措施突破现实困境,以确保其在文化输出方面的国际优势与地位.在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日本通过全面的策略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其文化的海外输出规模,以获取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这已成为日本的发展趋势,并通过长期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动画产业的输出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陈闯 《出版广角》2016,(22):66-68
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走上了民族化的道路,从主题设计、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到色彩设计都开始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动画学派”.当下,在中国动画面临外国动画不断冲击的背景下,发掘中国文化元素,传播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片成为我们振兴国产动画事业的必由之路.《大鱼海棠》作为一部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在发掘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上取得了成功,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动画作为文化传播载体之一,在跨文化传播与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国产动画讲好中国故事,弘扬好中国文化,已成为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国产动画《一人之下》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表达及其传播实践策略进行探讨,分析该动画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创新方式,从而为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陈吉德  刘天豪 《编辑之友》2023,(11):107-112
受“漫符”工业制作模式、培养和利用受众需求、亚文化特征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日本当代动画形成了独有的一致化、重复化的类型化制播形态。随着动画作品数量的高速增长,类型裂变存在动态的“海夫力克极限”。在此情况下,日本动画创作者通过内发、外发两种途径寻求突围,完成了类型化框架内的多维裂变。日本动画产业界的相关做法对中国动画产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徐盟 《新闻世界》2011,(2):108-110
中国动画经过上世纪60年代的辉煌之后,沉寂了近半个世纪,如今,又开始露出曙光。而日本却已在国际动画界独树一帜,中国动画应从日本动画中汲取营养,从而壮大自己的动画产业。本文分析了日本动画成功的原因,并结合当前我国动画发展的现状,探寻我国动画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公众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推动了我国动画产业的崛起,尤其是动画与影视传播的深度整合,不仅创造了更多的经济利润,而且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输出,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影视动画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视觉传播在影视动画中的技术挖掘和价值生成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动画发展现状,明确动画视觉传播的概念内涵,充分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探寻独具中国特色的动画视觉传播之路.由陈瑛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的《动画的视觉传播》一书,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的重要分册,从多个维度对动画的视觉传播展开了全面论述,不仅梳理了动画的发展史,而且呈现了动画的时代性,具有非常强的理论借鉴性、现实指导性和时代前瞻性.另外,该书图文并茂,内容详实,逻辑严谨,形成了鲜明的结构特色和内容特色.  相似文献   

10.
《秦时明月》是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其制作的最大亮点就在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画进行了有机结合.利用数字技术将中国古典文学、哲学、建筑和传统艺术形式等诸多中国文化融合到动画作品中去,实现了现代数字技术与古代文化的艺术融合.而数字技术这一新技术在动画中的运用也使动画的审美体系发生了变革,数字动画带来的一系列审美创新也促使了中国动画创作风格逐渐由新世纪早期的借鉴国外回归民族化.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产业属于新兴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当前我国电视动画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突出成就,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发展时间尚短,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较,该产业发展还存在薄弱之处.如何发挥出朝阳产业的带动作用和内在价值,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动画的发展之路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需要真正去借鉴西方国家在电视动画方面的成果和经验,这里的借鉴并不是完全"拿来"主义,而是在借鉴中去思考和创新,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探索独特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邱菲 《大观周刊》2012,(8):145-14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年9月6日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阐述了我对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剖析制约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因素、探索解决制约因素的对策,对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推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钰 《新闻传播》2023,(2):26-28
影视产业的发展同时具有文化和经济两重意义,在如今的数字媒体时代,影视业已然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住当下的机遇做好中国的文化输出是本文所尝试探寻的主题。因此,本文将以成功的外国文化输出经验为借鉴,分析外国影视文化输出战略,结合我国当下的国情,对中国文化输出的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徐碧涵 《视听》2018,(6):36-37
在中国动画民族化的文化背景下,动画人积极寻找中国动画的新形式,甚至一味模仿国外动画作为解危释惑的良方,以摆脱发展困境。但事与愿违,我们需要的是一条可行的中国动画发展之路,而融入传统文化是一个有效的开端。戏曲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物,以其在动画中的文化积淀为基础,研究戏曲艺术在中国动画中的提取形式,总结其应用规律,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中国动画,并得到国内外认可,对中国动画民族化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汐 《新闻传播》2009,(7):92-93
动画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从动画诞生以来,各国的动画交流就十分广泛。中国动画作为世界动画的一分子也闪耀着它夺目的光辉。创作出一批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深受人们喜爱的动画片,且在国际获过大奖。可是,中国动画片发展到现在却陷入了沉寂。在中国的动画片市场上充斥的大多是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在人们周围的生活用品、印刷品当中流行更多的是加菲猫、史努比、奥特曼等外来卡通形象。  相似文献   

16.
文化全球化下国产动画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发展动画片最早的国家之一.从1918年美国动画片传入中国开始,中国就开始了自己的动画产业.早期的中国动画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1941年,作为我国动画开山鼻祖的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受到了热烈欢迎.建国以后,中国连续制作了多部有世界声誉的动画片,如借鉴京剧元素的<大闹天宫>,融入中国水墨画的<小蝌蚪找妈妈>,加入中国皮影、剪纸艺术的<猪八戒吃西瓜>等,这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的辉煌时期,并开创了动画界的"中国学派".但是在文化全球化的格局之下,中国的动画业被逐渐边缘化,这也是中国软实力相对低迷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17.
分析动画文化传播的特点和跨国界性,强调动画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作用和突出效果。结合中国动画产业的实际困难,提出加强市场开发,达到通过动画有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目地。从市场开发角度,通过动画的年龄定位,把动画产业的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逐一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动画在各个阶段的现状和市场应对的方法。希望为中国动画早日拥有自己完整的产业链提供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陈超 《传媒》2015,(21):62-64
色彩是动画电影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当前我国动画电影由于过多效仿西方动画的配色理念,造成了民族文化底蕴的缺失.本文以《大闹天宫》和《山水情》两部经典国产动画电影为例,通过对影片传统文化色彩特点的探求,指出我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语言是影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认为坚持本民族色彩文化之源,在保持民族性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动画的色彩理念,才是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其双向文化文学交流源远流长。这种交流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密切程度上看,都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多见的。颇为有趣的是,在我国古代尤其是唐宋明以后,这种交流主要表现在辉煌的华夏文化向日本输出,基本上呈现单向流动的文化态势。这对日本古代民族文化的发展无疑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借鉴。直到19世纪中叶稍后即中国的近代,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则把它的文化视野从东方的华夏转向了先进的西方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前沿。这时沉滞封闭而又充满危机感的华夏文化开始输入消融了西方文化的日本文化,即通过日本这个西方“窗口”大量引进西方文化。中日文化交流则  相似文献   

20.
周洁 《采.写.编》2016,(1):183-185
现代社会,中国文化的影响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渗入到了世界各个角落,动画片的创作也不例外.无论是选材、角色设置还是场景设计,在美国、日本还有中国的动漫作品中,都能够看到民族文化的影子.而这些动漫创作者在运用这些中国元素时也不是一味照搬,而是大胆对其进行改动,使之符合剧情的需要.然而,这些靠"中国元素"赚大钱的动画却鲜有"中国制造".基于此,文章将从现象入手,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动画片中出现的中国元素及对我国少年儿童认知的影响,进一步为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