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02,(18):24-25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材料,我们很有必要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进行情境的感受,进而以实践体验的过程作为文章素材。为提高效果,在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中,须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天地和充分自主的权利,使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去感受生活、认识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对生活、对世界进行自主的剖析和描述,以使他们的言语流光溢彩,五彩缤纷;以独特的体验,使学生在运用语言描述事物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格。一、天性自由放飞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知,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言语是文本的“物质化”材料。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首先就是与文本的言语相遇。言语的表层意思,有时候我们一眼就能看到。但言语的深层意蕴,言语所负载的思想、情感等,却需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究。所谓“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言语的深度理解需要深入地品味、品咂,需要深入地揣摩、推敲。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言语秘妙”,就能带领学生向着文本的更深处开掘,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体验、把握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展示收集、积累的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2.过程与方法:能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质疑,在个性化的朗读及创编名言中展现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设计理念———让独特的情思与语言共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阅读文本后产生的独特的言语是他们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情思与独特的语言同构共生的产物。加强言语独特性的培养,既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对生活产生独特的…  相似文献   

4.
张会霞 《学苑教育》2012,(19):35-35
阅读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细读文本的基础之上,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多读、主动读、自觉读。同时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使他们在理解与认同的基础上创造性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应着重从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想,增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教学中应以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挖掘文字背后的思想、体察作者的内心世界,以获得独特的文本解读信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课前先由教师制定教学方案,课上由教师讲解写作方法,学生则按照教师的思路,写出自己的文章。其结果是写出来的文章千人一面,单调呆板。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作文呢?赵冬俊老师的一节作文课《不是那样,是这样的》,给了我很大启发。一、视角独特是学生独特言语的前提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向生活投去独特的眼光,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多姿多彩的独特,才能使他们  相似文献   

7.
正智慧语用即指智慧地运用语言文字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智慧语用和技能语用不一样,不只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透过文本的思想内容,发现隐藏在其中的言语奥秘,体会语用智慧。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经典的课文,要带领学生突破对言语内容的理解,进而思考作者怎样表达,最后探究文本为何这样说,这就是体会作品的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8.
很多看似寻常的文本往往内隐着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可在字词符号、句段形式、文本结构中开展"陌生化"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理性品味,发现言语形式的秘妙所在,在获得新奇愉悦的审美体验的同时,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学者潘新和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其精妙之处,把握言语结构的巧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这一点,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的言语结构,掌握言语的内在意蕴。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更能促使学生提高阅读审美能力,对学生的情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矛盾点,体验情感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文本中的矛盾点,促使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发现文本的奥秘。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挖掘文本的言语结构,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陌生化理论,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读懂一篇文章,更要让学生从新的角度,发现言语的秘密,学会自主阅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聚焦作者陌生化的创作手段,尝试用读者陌生化的眼光去观照文本,帮助学生获得对文本新颖、独特的理解,为高品位、高质量的自主阅读教学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在语用教学理念下,阅读教学的内容应该聚焦于文本的言语形式,将教学重心转向对文本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规律的关注。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追索、理性洞察、对话作者,使他们在解读文本过程中感知理解核心词句表达、语段表达、结构设计的独具匠心,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正>"文本"是静态的文字。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师生和文本的对话使静态的文字灵动起来。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本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文本的内容,更要关注文本言语表达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品味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言语形式来表情达意的。史铁生  相似文献   

13.
蔡智勇 《黑河教育》2014,(10):46-46
正新课标明确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品味语言,从用词、修辞、句式含义等角度品味作者的描写技巧。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使他们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细读是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同样可以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实践。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总是以文本为核心,抓住文本的关键点,自觉地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以多元姿态亲近文本,沉入言语之中,涵泳品味,从而开掘言语的多侧面内涵,主动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进而建构起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这就是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讲解,是用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是用自己对文本的体会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体会。最近几年,易中天、于丹两位明星教授的讲座之所以火,就是因为他们的讲解有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有他们对人生的感悟,有他们独特的个性特征、生命色彩,而且讲解的道理让人通俗易懂。同样,数学课堂教学中,也需要教师的讲解。  相似文献   

16.
<正>何谓阅读中的创新?本人认为,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自读文本,分析、收集和处理与文本相关的信息,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和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阅读行为。那如何使阅读教学闪烁着创新的火花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激发兴趣,诱发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最能激发其兴趣的是那些他们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东西。为此,我们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去挖掘文本中的教学点,引领学生一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两个人物的趣。大多数教学设计在解读时都将这篇文章定义为写人的文章。其实不然,整个故事读下来,更像是一个老顽童和一个小大人如何气味相投,结为忘年交的故事。以小见大,突出有趣,让我们通过一个普通的小女孩的眼睛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爱因斯坦。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主思维、自由表达的课堂空间,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揣摩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刻画,亲近文本,走进文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去认识一个有趣的立体的爱因斯坦,创设合理的言语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巫惠群 《福建教育》2006,(12A):28-29
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的小练笔。既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独特作用,更对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发挥着持续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和文本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创造;在写的过程中,精神生命不断得到新生,这些言语实践所带来的欣喜。令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阅读在语文学科教学和评价体系中有其独特的定位和功能,多指向学生的言语发现、精神体验、阅读空间建构与思维发展。教师应立足于文学类文本的审美价值追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评价体系,充分把握文学类文本的特质,准确搜寻和捕捉评价点,运用适切的技术和手段,使评价内容更趋于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以形成对学生阅读能力与素养的多角度、创新型评价。  相似文献   

20.
何谓感悟呢?感悟是指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透过文本言语的表层意义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对文本进行一系列品味与揣摩、审视与重组、提炼与升华,从而领悟作品内涵,发现理趣。语文课的阅读感悟旨在引导学生调动以往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抓住文本中的某一点或某一面,深入挖掘,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审美心境中,开阔视野、丰富想象,进而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高感悟生活的情趣和能力。因此,在每一堂阅读教学课中,我们都应找到文本中能刺激学生积极感悟的动情点、兴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