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罪意识是从基督教的教义中幻化出来的一种罪恶观念.为了探究西方基督文化和原罪意识对曹禺的影响,可以从其早期话剧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入手.曹禺从小便受基督教和圣经文化的熏染,成为其原罪意识的渊源和基础.曹禺对原罪的进一步思考:既然惩罚报应是原罪的必然后果,那么要想从某种意义上摆脱原罪的束缚,复活是唯一的出路.要想复活,必须内心充满罪感和忏悔;要想复活,必须身经或自我赎罪或耶稣救赎.  相似文献   

2.
巴金创作的《随想录》,被称为是“一代知识分子觉醒和痛苦思考的结晶”,是一部原罪的大书。巴金原罪意识的形成与家庭出身、少年时代所接受的思想及“文革”经历有关。他的原罪意识对于世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虹 《现代语文》2010,(4):64-66
曹禺的戏剧创作与宗教的关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曹禺接受宗教的影响决不囿于某一具体宗教形态,他是一种泛宗教影响。原罪意识是曹禺早期戏剧创作的中心主题之一。他在戏剧《雷雨》中不仅以艺术化的手法演绎了基督教文化的原罪理念,同时也将人性无法完全克服的根本弱点带入原罪意识中加以解剖,最终提出了人类灵魂拯救与自救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力图通过从生活原型升华为伟大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在表现贵族女性安娜对爱情执著追求以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社会大变动的同时,阐释列夫·托尔斯泰留在《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中的宗教思想和某些迷信意识,从而使读者了解到:一个即使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伟大人物,也不可能完全摆脱时代、社会乃至家庭给他留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作为皇室遗民,一方面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于过去时代的回味,另一方面则又不得不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出现在清王朝的现实生活中,这样便形成了他浓厚的贵族意识,和时时刻刻觉醒着的贵族意识之下的平民心态,同时也影响到了他的思维、行为及理想世界,并进而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绘画创作,造就了他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审美形式,对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存在众多犯罪问题。犯罪问题的由来不是无源之水:作家自身被赦免的囚徒身份,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当时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为他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另外,基于宗教信仰的原罪观念为作家创作提供了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7.
<正> 聂赫留朵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其晚年创作的小说《复活》中的主人公。这是一个忏悔的贵族形象。一方面,通过他在法庭、在监狱、在乡村、在彼得堡的所见所闻,愤怒地揭露了沙皇俄国法律、经济、政治等种种不合理、不人道的现象,体现了托尔斯泰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和对现实不可调和的态度。另一方面,又通过聂赫留朵夫的精神探索,露骨地宣扬托尔斯泰主义,暴露了托尔斯泰可笑的一面。列宁尖锐地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说“关怀和忧患时下的中国是我的天职.”他的长篇小说无不体现着这一创作思想.他的首部长篇《浮躁》以政治和社会为视角,对改革开放背景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心理作了整体的评判,然而作家因对所提出的重大社会问题无奈而致困惑,因而在以后的长篇小说创作中,改从文化视角上寻找新的切入点,《白夜》、《土门》、《高老庄》即体现了作家以“文化批判意识”为核心的创作心理和文化探索精神.尽管作家的种种文化探索仍不免流于无奈,但他执着的艺术探索精神却十分可贵.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的思想、创作既是人文主义的又是宗教的.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一种"基督教悲剧",更多地体现了原罪、忏悔和救赎等宗教观念,他四大悲剧作品之一<麦克白>,就很好地阐释了原罪意识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悲剧.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俄国批判实现主义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道路是漫长而复杂的。他以一个贵族自由主义者的身份开始走上创作道路,而以一个警察专制制度,土地私有制度不调和的抨击者结束。他经历了从贵族立场转向宗法制农民,从不满实现转向愤怒地揭露,从对社会制度的小修小补转向彻底否定的重大变化。托尔斯泰的这种变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为这个社会条件所制约和决定。  相似文献   

11.
池莉作品中对知识分子普遍进行贬抑塑造,究其原因,这种创作由知识分子精英意识消解的社会大环境和作家自身创作立场所决定。其实,面对知识分子精英意识落寞的现实,作家与作品从精神深处对其进行理性批判与精神指导才是不朽之举。  相似文献   

12.
普希金之所以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并不仅仅在于他是“民族”诗人、或“民主”诗人、亦或文艺复兴式的诗人,而在于他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含有审丑意识,而审丑意识与古代尚和谐、近代尚崇高等美学观念相比,则属于现代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是一个具有忏悔意识的作家。他看到广大农民过分贫困的生活而自己养尊处优,生活奢侈,觉得自己有罪。所以,他不停地自我剖析,自我反省,自我忏悔。托尔斯泰的忏悔意识源于对社会罪恶的反省,源于对基督博爱精神与道德完善的虔诚信仰与追求。这种忏悔意识几乎贯穿于他思想的始终,并且成为其创作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的文学巨人以他们的文化精神促进了俄罗斯民族的社会进步 ,俄罗斯作家的作品能够产生巨大影响 ,与作家自身的人格因素是分不开的。文章认为 :19世纪俄罗斯作家人格魅力主要有三种因素 :一是公民气质 ,民主意识和民族意识并存 ,对社会政治的关心 ,对现实的积极干预 ,形成一种奇特的现象 ,俄国作家既是文学上的巨人 ,也是政治上的难民 ;二是平民意识 ,俄罗斯大多数作家是贵族 ,但他们的许多作品创作是以一种“陌生化”的视角 ,平民的视角去透视生活 ,特别是关注俄国小人物的生活 ,形成表现小人物的现实主义传统 ;三是“意图谬误”所造成的二重人格。许多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违背原始的创作意图 ,或者是超越了自己的创作意图 ,现实主义作家的良心和与宗教立场、阶级立场相互矛盾 ,在二重人格中见出作家的人格。文章还就俄罗斯作家人格因素的形成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文学史上,德莱塞的自传体小说<"天才">一直备受争议.他以辩证的认识,多维地处理了他的创作对象.他摈弃了片面性和绝对性,使善与恶、自然与社会、艺术与现实等在<"天才">中辩证地统一起来.本文以19-20世纪之交美国自然主义作家的自身经历为研究起点,追溯美国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价值观的变迁,集中分析作家艺术审美的形成和异化,揭示大众意识的转变,探索工业化进程中现实与精神链接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与作用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俄国贵族史学家卡拉姆认为彼得一世改革“违反俄国经济发展条件”,是“一场灾难”。这是没落贵族出于对社会进步的仇恨。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民主主义者则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一场革命”。这是对彼得改革的夸大。而在我国史学界则普遍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农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和”、“和谐”,而元代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不和谐的社会。关汉卿杂剧创作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下,从创作心态、团圆心理、死亡意识及剧中人物的人格美等方面表现了他对包容性极强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谐观的继承。  相似文献   

18.
论《荆棘鸟》中戴恩之死的宗教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荆棘鸟》中具有惊人天赋兼美貌的戴恩,才26岁就被上帝召回天堂去了。他以生命为代价换取了上帝的原谅,也就是《圣经》所说的"上帝的献祭"。他的死,一方面是在赎罪,为他父母所犯的原罪赎罪,为宗教界里一些贪婪的、堕落的神职人员赎罪,为得到众人和上帝之爱而产生负疚感的自己赎罪;另一方面是在拯救堕落的世界,拯救尘世间人类的信仰危机。这正是作者考林·麦卡洛对正统基督教人性观、道德观的一种呼唤和倡导,她力图重建宗教道德和伦理规范,使人类和上帝达成某种和解。  相似文献   

19.
史铁生的作品中往往透露出一定的宗教意识,正是这种的宗教意识使其摆脱了双腿残疾的折磨,用平静、宽广、博爱的心境来面对世间万物,所以他的笔下往往能够诞生崇高的作品。史铁生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独特环境中的人生体悟,人文精神的特立独行是其宗教意识产生的原因。作家笔下的宗教意识以虚设目的作为支撑,通过原罪与救赎,对佛教苦谛观进行移植和转化,体现出超脱精神、超越命运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同志是20世纪献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贵族革命家。他以毕生的革命实践演示了贵族革命的艰巨性,他在就义前写下的《多余的话》,充分表现了其作为贵族革命家的精神特征。求真的革命认同和历史批判意识是其"误会"与"多余"两大情结的精神基质,它雄辩地证明了秋白革命的纯洁性、深刻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