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游戏目的:1.提高幼儿使用筷子夹物的技能,训练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2.提高幼儿快跑的能力。 游戏准备:小椅子4把,装有花生米的小盘4个,筷子4双,小桶4个,红旗4面。 游戏玩法: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4队,站在起跑线后。在距4队幼儿30米处摆放4把小椅子,每把椅子上放一个装有花生米的小盘和一双筷子。教师发出口令后,游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筷子进餐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与脑的发育.对浙江省82所幼儿园及186位幼儿园教师就幼儿用筷现状及教师对幼儿用筷观念所作的调查表明,幼儿园对引导幼儿用筷的关注度较低,仅14.6%的幼儿园要求幼儿用筷进餐,其中75%的幼儿是从大班上学期开始学习用筷子的;教师不愿意教幼儿用筷或不愿意让幼儿用筷主要是出于对筷子的安全性和使用难度等问题的考虑.幼儿园如果安排用筷教学和幼儿用筷实践活动,宜从中班上学期(约4岁)开始,同时要强调家园合作,创设适宜的环境,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以促使他们安全用筷,逐步熟练用筷.  相似文献   

3.
该活动以学习使用筷子为重点,以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为主线,融入科学、健康、艺术等领域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我认为操作环节还应更多地考虑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中班幼儿的小手肌肉发育还不完善,使用筷子夹大小不同的豆粒,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1!幼儿“偷工减料”不按教师的要求做,直接把豆倒进碟里。2!幼儿始终只夹自己能夹住的豆。我认为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且体现不同难易程度,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比如,第一次活动可提供虾条、薯条等长条形立体材料,它们既容易引起幼儿的…  相似文献   

4.
目标: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2!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3!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准备:1!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2!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3!录音机,磁带一盒。过程:1!导入活动①猜谜语: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②(出示筷子)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古时候人们削两根细竹棍,一头细,一头粗,称它为“箸”,后来又叫筷子。它既可以夹菜,也可以当叉,又方便又卫生。你们说,它是不是很神奇呢?2!学习活动①教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  相似文献   

5.
本方案活动流程比较清晰,选材贴近幼儿生活,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需多给幼儿一些自主权。一、在自主活动中发现第一环节是认识筷子,知道筷子来历。教师说谜语、出示筷子、讲解筷子的来历,而幼儿只是猜、看、听,幼儿的自主学习体现在哪里呢?如果调整为由幼儿自己搜集别具一格的筷子(筷子是日常生活用品,孩子搜集很容易),然后组织集体活动,由幼儿呈现、介绍自己发现的筷子的特征,互相欣赏、比较各种筷子的不同色彩、长短、粗细、质地等,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经验会更丰富。二、在自主活动中练习第二环节是教师讲解后放音乐带领幼儿练习使用…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并没有特别重视幼儿使用筷子这个问题。其实早日学会使用筷子,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大脑发育是大有裨益的。科学研究证明:使用筷子的时候,会牵动肩关节、肘关节、手腕、手指等部位的30多个大小关节和上臂、前臂、手掌、手指等处的50多条随意肌。这些关节和肌肉只有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和协调下,才能完成夹取食物的动作。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中左半球是掌管语言、思维等的高级中枢,右半球起协调作用,小脑主管平衡以及协调手、足技巧等精  相似文献   

7.
我的设计     
活动一我知道的筷子目标:1!乐于搜集筷子及有关资料,学习搜集方法。2!了解筷子的种类和区别。3!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准备:1!将教师与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的各式各样的筷子展示在区域内。2!有关筷子发展历史的课件。过程:一、我家的筷子这是老师家里用的筷子,你们用的筷子是怎么样的?请讲给其他小朋友听一听。二、我的发现1!幼儿分散到区域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筷子进行观察。2!引导幼儿讨论: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筷子?它们是用什么做的?你还知道哪些和它们不一样的筷子?你还发现了什么?(教师重点从筷子的样式和制作材料方面进行引导。)三、筷…  相似文献   

8.
该方案存在教学重点不明确、容量过大的问题。如,第二环节教师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以及幼儿练习所占时间较多;第三环节请幼儿吃东西,重复第二环节;最后还要跳筷子舞,用筷子作画,进行搭建游戏。显然该活动重点不明确,容量太大,不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建议把活动重点定在发现筷子的“神奇”上,设计系列活动:利用日常进餐时间先让幼儿熟悉筷子、使用筷子,为这一活动的开展作铺垫。在此基础上提供萝卜丝、土豆丝、面条及叉、筷子、勺子等材料,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对比发现筷子的神奇、方便之处。由于这一结果是幼儿自己发现的,他们一定…  相似文献   

9.
随机和分层抽取南充市三个区11所幼儿园大、中、小三个班的330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了解幼儿在捏、画、剪、折、穿、使用勺子与筷子等方面的精细动作发展水平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在幼儿使用筷子的问题上,教师和园长对幼儿用筷进餐意识不足。  相似文献   

10.
动作说明: 全体幼儿双手拿筷子站在教室四周或排四列纵队,椅子放在教室当中。①第一、二拍双手拿筷子对敲二下,一拍一下,同时跳后踢步两下,一拍一下。②用筷子敲肩,右手敲右肩,左手敲左肩,双手同时敲,一拍一下,共两下。右脚向前伸出,脚尖翘起,脚跟着地。③—④同①—②。⑤第一拍时右手敲左手筷子一下,第二拍空掉,右手拿筷子放在右边,起踵,一拍一下,第一拍弯左  相似文献   

11.
育儿专家指出,用筷子吃饭更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使用筷子对提高协调性和精细动作的准确性有益。用筷子夹取食物,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也牵动着肩、肘、手腕等部位30多个大小关节和上臂、前臂、手掌等50多块肌肉的运动。这些关节和肌肉只有在大  相似文献   

12.
筷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餐具之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据调查,在我们宝山区无一所幼儿园在中班教孩子使用筷子的,大班虽有,但也只是教师硬性规定的。由于没有规范的教材,教师感到很难教。也有的教师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会用的,不必专门教,以致中班幼儿在家里随意自由模仿家长的握筷姿势,在幼儿园也没有严格正确的要求,造成握、用筷子的各种错误(有一中班幼儿使用筷子的错误率竟达90%以上)。孩子们带着这一行为缺陷步入少年,踏进青年,跨入成年,最终陪伴一生。为此,我们对中班幼儿学习使用筷子作了专门的研究和改革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筷子也好玩     
筷子接龙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和点数能力。准备:筷子(或一次性筷子)若干,即时贴。玩法:将即时贴剪成若干细小的条,然后在筷子两端贴上即时贴。两端即时贴的条数为两个连续数,如筷子两端即时贴的条数可以为一条、两条;两条、三条;三条、四条……直到九条、十条。然后把筷子散放在桌面上,家长和孩子一起通过点数,把即时贴数目相同的筷子一端连在一起进行接龙。  相似文献   

14.
纸工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同时使幼儿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小肌肉动作均得到发展,促进幼儿素质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前几年,上海地区对幼儿体质进行了形态、机能、素质三个方面19个项目的测查。结果表明,幼儿的肌肉力量较差,就背肌力与握力的平均值来看,均低于同年龄的日本、美国儿童。有种幼儿运动生理理论,主张幼儿肌肉力量自然增长,认为不必采取加强幼儿肌肉力量的措施,即使加强也是无效的;但也有一种理论主张在幼儿阶段,应对肌肉施加一定的影响,适当增加肌肉的负荷,以增加幼儿肌肉的力量。查阅有关资料,日本等地对幼儿肌肉力量的发展有相  相似文献   

16.
杯子发声     
形状、大小相同的玻璃茶杯数个,筷子一根。在各个玻璃杯中倒入不等量的水。请一幼儿背对杯子站立,教师或别的幼儿用筷  相似文献   

17.
李宏 《学前教育》2005,(7):50-50
升人中班以后,幼儿要学习许多新的生活技能,进餐时引导幼儿主动尝试使用筷子就是其中的一项。接了新班后,我们发现陆瀚做事动作较慢,动手能力不太强,每次总是最后一个吃完饭,而且饭粒、菜叶掉得满桌子都是。于是,我们没有急于让全班幼儿同步学习使用筷子,而是给包括陆瀚在内的几名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了勺子。  相似文献   

18.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就是幼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照顾、管理自己的能力。2~3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在自我服务方面应该具备以下的能力:能保持正确的姿势独立进餐。做到不掉饭粒,不剩饭,基本会用筷子。  相似文献   

19.
王岚  刘建霞 《学前教育》2009,(11):39-40
勺子,是每个人从小学习使用的第一种餐具。在观察幼儿进餐时我们发现,有的孩子由于不会用勺子,不是让成人喂饭就是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看似简单的用勺吃饭,其实里面包括了对手部小肌肉灵活性和手眼协调的锻炼。因此,孩子在小班学会使用勺子吃饭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还为以后使用筷子吃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为独立进餐良好习惯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一、活动背景 玩教具材料:筷子,竹签,红、黄、蓝三色木签,红、黄、蓝三色色子. 环境场地:教室. 儿童兴趣:幼儿在之前的区域活动中利用水彩笔玩过挑棍游戏,对游戏特别感兴趣. 游戏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开始游戏,一名幼儿将一把小棍(或筷子、竹签、木签)握在手中,竖立在桌面,然后松开手让小棍自由散落,再逐个将桌上的小棍挑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