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抽屉原理是组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依据"一个项目玩一节课"的理念,利用扑克牌作为实验项目,让学生在玩扑克的游戏中体会、理解"抽屉原理"的概念,从而发展能力,提升素养。  相似文献   

2.
抽屉原理是很抽象的概念,人教版教材把抽屉原理作为数学广角内容放在六年级下册,让学生去理解、应用,对于学生、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这是一道抽屉原理最典型的事实性命题。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24):172-174
"抽屉原理"本是精英课堂里尖子学生学习的内容,新课标把这部分内容划分到了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里面,无疑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里所呈现的只是比较基本的"抽屉原理"。  相似文献   

4.
本期导读     
正《按"四基"的要求编写数学教材——以"抽屉原理"为例》(P.4)一文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现代数学内容,逐渐进入了小学数学课程。在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材里,出现了组合数学中常用的"抽屉原理"。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数学教学改革成果,值得肯定。但是,在如何呈现这类新内容的途径上,可以有更多的不同选择。如在某教材六年级"数学广角"单元的第一页中,直接出示了"文具盒放铅笔"的问题,其实这就是抽屉原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教材没有用"抽屉原理"作为  相似文献   

5.
“抽屉原理”是很抽象的概念,人教版教材把“抽屉原理”作为数学广角内容放在六年级下册,让学生去理解、应用,对于学生、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这是一道抽屉原理最典型的事实性命题。如何引导学生去质疑、验证、择优、建模呢?我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分析抽屉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教材通过放铅笔的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的基础上,将一些简单的问题“模型化”,并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本课教学目标应定位为: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7.
徐晶晶  陈青 《幼儿教育》2014,(Z1):38-39
笔者曾经观摩了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学活动"椅子游戏"。在该活动中,教师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取相应的知识经验。一、"椅子游戏"案例描述该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协商与交流解决排椅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初步建构"用椅子排成的形状与所需椅子数量的关系"。该活动分为三个环节:(一)活动引入,了解幼儿已有经验教师引出活动:"以前我们玩‘抢椅子’游戏时都是由老师帮你们排椅子的,这次我想请你们来排。"  相似文献   

8.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迪里赫莱(Dirichlet)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迪里赫莱原理”,也有称“鸽巢原理”的.这个原理可以简单地说成“把10个苹果,任意分放在9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这个道理是非常明显的,但应用它却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抽屉原理是各级各类数学竞赛中的重要内容,本讲就来学习它的有关知l识及其应用.一、抽屉原理几种表述形式抽屉原理主要有下面几种表述形式:抽屉原理一:把n+1个物体任意放到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里至…  相似文献   

9.
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原理虽简单,但在数学中(特别是在解题时)经常用到,对一些看上去很复杂甚至无从下手的问题,应用抽屉原理,能使问题得到非常巧妙地解决.本文主要介绍抽屉原理在解题中的应用. 内容概述 在生活中,要把5个苹果放入4个抽屉中去,不论怎样放,都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苹果.更一般地说,只要被放置的苹果数多于抽屉数,就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苹果.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而这个简单的事实中却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原理——抽屉原理.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10本书放到9个抽屉里,那么可以肯定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本或两本以上的书,这就是数学中的抽屉原理。抽屉原理的基本原理为:如果把(n1)个元素放到n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放有不止1个这种元素。利用抽屉原理解题的思路和步骤是:构  相似文献   

11.
要把3个苹果放到2个抽屉里,无论怎样放,我们发现有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有2个苹果.这一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抽屉原理".抽屉原理的一般含义为:"如果每个抽屉代表一个集合,一个苹果可以代表一个元素,假如把n+1或多于n+1个元素放到n个集合中去,其中必定有一个集合里至少有两个元素."抽屉原理有时也被称为鸽笼原理.  相似文献   

12.
张学杰 《贵州教育》2010,(16):28-29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一单元介绍了“抽屉原理”,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抽屉原理的思想方法,并初步体会运用抽屉原理思想方法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有效性。“抽屉原理”从少数精英学生学习的奥林匹克竞赛课堂走向全体学生学习的大众课堂,无疑对教师和学生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教师感到困难、无从适应。下面笔者谈谈对“抽屉原理”教学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电脑算命”看起来挺玄乎,只要你报出自己出生的年、月、日和性别,一按按键,屏幕上就会出现所谓性格、命运的句子,据说这就是你的“命”。其实这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电脑游戏而已。我们用数学上的抽屉原理很容易说明它的荒谬。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或狄利克雷原理,它是数学中证明存在性的一种特殊方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把3个苹果按任意的方式放入两个抽屉中,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里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这是因为如果每一个抽屉里最多能放一个苹果,那么两个抽屉里最多只能放两个苹果。运用同样的推理可以得到:原理1 把多于n个的物体放…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的数学,是学生建构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支点,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新课标"提出的教育游戏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教育游戏的教育方式,可以把硬性的数学变得通俗化,有利于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发现、自我成长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运用抽屉原理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构造的抽屉较多,使得各抽屉中可能含有的元素个数达不到题目的要求。此时,应设法在所构造的抽屉中,找到若干“空抽屉”,以减少有效屉子数,使问题在数目较少的非空抽屉中得以解决。寻找空抽屉,主要包括如下三种情形。一、证明某个抽屉为空抽屉例1 围一圆桌均匀放8把椅子,在桌上对着椅子放8个人的名片。该8人就坐后,发现大家都没有面对自己的名片。试证:可以适当转动圆桌,使至少两人同时面对自己的名片。证:将圆桌转动一周,可得到8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朱鹏程 《数学小灵通》2004,(11):40-41,45
如果把10本书放到9个抽屉里,那么可以肯定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本或两本以上的书,这就是数学中的抽屉原理。抽屉原理的基本原理为:如果把(n 1)个元素放到n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放有不止1个这种元素。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根据以上经验,我在小班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意义地学习有意义的数学,使数学学习充满了乐趣。游戏可以把学生引入"乐学"之门,让他们在"乐"中长才干,"乐"中养习惯,"乐"中增信心。  相似文献   

18.
抽屉原理是一个重要的初等组合原理,也称为鸽笼原理或狄利克雷原则。可用来处理大量的有趣的数学问题,得出许多奇妙的结果。然而它的道理却十分简单,比如,现在要把五件衣服放进四个抽屉内,那么不论怎样放,至少有一个抽屉内会有两件或两件以上的衣服。原理Ⅰ(抽屉原理的简单形式) 把多于n个的元素按任意一种确定的方式放进  相似文献   

19.
1抽屉原理的含义 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它的数学表述为: 原理1把n+1个元素分成凡类,不管怎么分,则一定有一类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元素.  相似文献   

20.
李英彬 《学周刊C版》2013,(25):108-109
在所有的哲学原理中,有一个原理我一直很欣赏,即"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前人总结出来的理论,作为教师就应该把这些理论传授给学生,而如何传授才能便于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经过不断摸索,我认为,只有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才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低年级以游戏、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