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工程流体力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针对学院本科教学现状,在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教师的学科意识和团队精神、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网络教学、教学方法及手段等多方面探讨研究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突出了环境工程专业"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结合,通过本精品课程的建设,扩大<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社会影响力和课程特色.同时,提高学院的学科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快速变革的新形势下,国家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针对车辆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理论教学抽象不易理解、与专业前沿方向和工程应用脱节等问题,从转变教学理念、强化专业与工程应用背景以及多元化授课模式设计三个方面对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进行了立体化改革,旨在使流体力学课堂教学面貌一新,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及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流体力学是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研究生必修基础课程。从安全工程学科"双一流"建设的需求出发,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应用型特色流体力学教学案例库,并开展了案例教学。教学实践证明,应用型特色流体案例库扩充了流体力学的教学资源,使研究生课堂教学与安全工程领域的科研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了研究生学习的兴趣,强化了课程学习对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满足了优势学科的发展需求,对矿业工程等专业的类似课程教学改革亦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流体力学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课程中涉及的大量数学推导感到晦涩难懂,难以正确采用高等流体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不能学以致用。本文针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的不同培养方案,对高等流体力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出"两段制"研究型教学模式,强调把课程学习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工程实践中,通过对冶金热能工程专业相关案例的仿真分析,培养研究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高等流体力学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船舶流体力学是青岛黄海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分析教学现状,明确了优质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结合船舶流体力学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工作实践,从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建设、改革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总结,为课程的开设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期提高船舶流体力学教学水平,解决工程中流体力学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流体力学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本专业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现状,从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等方面对适合于本专业流体力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指出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工程实践等策略,充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本科学生在学习流体力学课程过程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及学生的实际基础进行了研究,借助实验教学平台强化基础知识的传授,对流体力学实践教学进行基础阶段、应用阶段、创新阶段的划分,为构建适合于学生实际情况的流体力学教学新框架打下基础。旨在探索大专业背景及学分制教学体系下,专业基础课与科研、工程实际相接轨的课程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王亮  薛锐  蔡宁 《教育教学论坛》2019,(28):126-127
结合现今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实际,从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平台等存在的不足出发,提出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希望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以该课程特点和内容为重点,分析了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结合南京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特色,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师资团队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措施,为其他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目标,针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内容知识点抽象、计算公式较多,致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不够深刻,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所欠缺的问题,提出案例型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结合流体力学基本理论体系和本专业特色,通过建立案例库,课堂内容优化,建立以案例辅助理论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有限学时里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度,促使教学内容趋向“工程化”,为提高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工程流体力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晦涩,推导繁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作者结合课程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提出增加课程思政、丰富教学手段、补充专业英语、介绍专业仪器等手段,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工科建设背景和需求,分析流体力学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中的地位,探索流体力学的教学新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综合实验台进行讲述;课程实验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4.
王岚  程小旭 《职业技术》2006,(6):253-254
一、"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1.理论水平高 ①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像石油工程专业教师,应会的相关课程有采油工程、油藏工程、采油仪表、提高采收率、采油专业英语、流体力学、采油地质、钻井概论,具有硕士学历水平以上;②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并熟悉相关课程的内容;③能主编所任课程的教学大纲,参编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④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能撰写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能指导专业建设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线教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受到越来越多高校和教师的重视。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学生不能正常返校,在线教学成为当时环境下的主流教学手段。工程流体力学作为能源动力类专业基础课程,是本科生必修的基础骨干课程。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号召,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团队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爱课程平台、腾讯会议平台、微信平台和QQ平台,建立"网络视频+直播课程+实时问答"混合式在线教学模式,保证了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任务顺利进行,提高了教学质量。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不同工科专业基础课程教材选用《流体力学》中的主要特点,针对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后期课程的教学需要,提出了学生必需掌握的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点.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将与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紧密相关的工程应用以及科研成果引入课堂,认真分析有关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适当略去繁难的公式推导,利用多媒体演示有关流体流动的规律,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抽象难懂的流动的基本原理.通过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网络教学,强化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创新实验引发学生思考等对策,激发学生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掌握工程流体力学基本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课程教学改革是实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依托。以汽车发动机专业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例,对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各项改革进行总结与回顾:教学大纲的修改应以传授经典理论知识和服务专业需求为目的,结合多年从事流体力学教学工程的经验教学应以讲座式讲授关键知识点并缩减课堂学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应翻转课堂,以引领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在答疑和大作业环节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授"作用,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在制作和实验环节让学生初步接触科研活动,并提高其动手能力;教师工程教育意识的提升才是实施教育改革最直接的推手和最重要环节。五个方面不可偏废,只有共同作用才能保证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华侨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工程流体力学实验》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上课学生基数较大、实验任务量大、实验课程时间相对紧张及现实实验场地不足等问题,根据目前高校实验课程的发展趋势,研究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取代传统的现实实验,以解决当前本校《工程流体力学实验》课程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流体力学实验课程建设及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持续推进,近两年各理工科高校相继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液压传动》是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学生掌握流体力学与控制工程的基础上,讲述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及其控制方法。文章主要介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内容。融合流体力学、液压传动、控制工程等基本知识,贯通了机、电、液、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提升了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根据流体力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围绕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流体力学工程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一目标所作的教学与考核改革实践。促进学生对《流体力学》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和研究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