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从赌博的特点,通过对在校学生参赌的现象,对其成因进行了大致的分析,提出了赌博屡禁不止的原因有几点: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罚代管"打击不力;思想教育方面不够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跟不上等,并提出了禁止赌风的治理对策:坚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大力开展宣传禁赌教育工作;开展专项打击,综合治理校园治安。  相似文献   

2.
宋元时期的禁赌律令之严,可谓历史罕见,但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赌博的种类辈出,专频现,赌风日益昌盛,两形成强烈的反差,究其原因,则为禁赌不力、帝王带头倡赌纵赌、人墨客吟诗作赋为之涂脂抹粉,再加上当时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特殊的政治环境,使得此间赌风日盛。  相似文献   

3.
徽州学术文化所关注的领域非常广泛,具有鲜明的学术性,同时徽州学术文化对徽州社会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南宋以后徽州出现的宗族社会形成、徽商崛起、节烈之风盛行三大社会现象都与徽州学术文化密不可分;而徽州学术文化具有社会性的原因则和它自身的研究内容、传播的手段和形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清末和民国徽州民间的经济互助--以徽州会书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书是探悉清末和民国徽州民间经济互助的钥匙之一。徽州经济类型的“会”可追溯到宋代,到清朝极其普遍。它具有组织严密、操作规范、保障有力等特点,是徽州民间社会保持稳定的重要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赌博活动极为猖獗,形成了严峻的社会问题,引起徽州地方官府和民间社会的强烈关注.徽州地方官府、民间基层组织和宗族,对国家禁赌法令进行了有效的贯彻.  相似文献   

6.
盛炽的赌风是清末以来广东社会蜕变的一个流品,其最大危害在于败坏社会风气,从而加剧了社会动荡,有碍于社会进步,本应成为社会各方共同克服的问题。然而,清末广东赌博的“又禁又开,禁而不绝”,以及社会各界在禁赌措施上的纷争,更多地显现出清末广东地方政权的困扰。从这个意义上讲,清末广东社会赌博问题的严重化是那个时代难以避免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贞节作为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内容,贯穿中国古代社会的始终。明清两代贞节之风盛行,与其他地区相比,徽州贞节之风尤甚,无论贞节的人数还是“贞节坊”的数量都位居前列。针对徽州地区这一特殊的现象进行个案研究,揭示了明清徽州贞节之风盛行的表现,分析了该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以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从徽州妇女的心理结构和徽商的直接作用等方面对这种现象作了社会心理方面的探析。  相似文献   

8.
好赌的国人     
乐朋 《学习之友》2010,(2):26-27
“十亿人民九亿赌,还有一亿在跳舞。” 坊间的顺口溜过于夸张,可又真实道出了日炽于中国城乡的赌风:无论逢年过节,还是平常日子,男女老少齐上桌,士农工商皆参赌。赌博成了国人娱乐生活的重头戏,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高利贷除了对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外,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高利贷和赌博盛行、吏治腐败、鸦片泛滥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对民众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近代甘宁青社会落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微信红包赌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赌博方式,因其犯罪成本低,操作使用便捷,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以及社会稳定。为打击微信红包赌博,本文在对微信红包赌博特点以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能够为遏制微信红包赌博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赌博犯罪活动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禁赌立法没能适应新形势下赌博犯罪的新变化,不适应当今社会对禁赌的客观要求,应对其内容作补充修订或增补性立法。  相似文献   

12.
博戏盛行于秦汉时期,然于先秦墓葬中亦偶有博具之发现。通过对先秦博具的考察及与秦汉博具的比较,可以发现先秦博具在博戏发展初期的特点:形制多样;组成较为单一;有些博具与占卜有关。  相似文献   

13.
台湾澎湖县就是否开展旅游博彩业在2009年9月展开的博弈公投中失败,澎湖人"要观光不要赌场"。对此作蝴蝶效应分析,澎湖人要年轻人积极上进、小孩子童年无暇、观光客循规蹈矩,在旅游道德伦理的支撑下,澎湖人要安静的蝴蝶不扇动翅膀,从而避免"龙卷风",遏制了可能会令澎湖道德沦丧的博彩业。这场博弈失败后,澎湖集中精力发展观光业,外婆的澎湖湾、独特的自然离岛环境、淳朴而原始的人文风貌和澎湖美食是大陆观光客对澎湖的看点,澎湖的观光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赌博犯罪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行刑法对赌博犯罪规定,存在诸如犯罪行为归纳欠严谨等问题。鉴于赌博犯罪形态的实际状况.应当将赌博犯罪分设为普通赌博罪、开设赌场罪和私自发行、销售彩票罪三个罪名。应当对未成年人、国家工作人员参赌作出特殊规定,确定单位赌博犯罪。应当提高赌博犯罪的最高刑期,加重罚金刑,取消管制刑在赌博犯罪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15.
徽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学科归属和定位十分重要。徽学是一门以徽州社会经济史特别是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为主体,综合研究徽州整体历史文化以及徽人在外地活动的历史学科。严格意义上说,徽学应当归属于历史学的专门史研究范畴。正是中外交流的开展,才使徽学最终成为一门学科,并逐步走向成熟与繁荣。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成都的赌博业呈现出赌场分布广、参与人员多、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不仅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扰乱了社会秩序,还严重地阻碍了成都的城市早期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赌博高利贷市场的价格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赌博高利贷市场缺乏形成市场均衡价格所需要的竞争环境,因此,所有的赌博高利贷交易都是私下交易、个案处理.在这样的条件下,交易时赌徒的边际效用便成了交易的唯一价格基础.价格(利息条件)必须在边际效用递增所形成的“消费者剩余“的边界之内产生.在这个范围内,选取哪一点取决于交易双方的谈判能力.不同的贷款人面对谈判能力不同的赌徒,会达成大不相同的交易结果.  相似文献   

18.
赌博(狭义),严重腐蚀着人们的灵魂,使人妄想不劳而获,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治安,还易诱发其他社会犯罪行为。赌博的经济行为动机主要表现为利益驱动性、风险偏好、非理性等。对赌博的经济学分析可从赌博与财富的生产、赌博和收益率、赌博与效用、赌博与外部效应等方面进行。对赌博可通过成本、机会成本、供求规律等经济学原理来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9.
儿童赌博行为属于一种反社会行为,对儿童身心发展起着严重的消极作用。儿童赌博的现象已逐渐引起了社会的日益关注。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儿童赌博行为的模仿与强化、情感与决策等心理机制,以及前额叶皮质等认知神经机制,并分析了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等社会环境机制对儿童习得赌博行为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这些影响因素的深层作用机制,以及儿童在病理性赌博活动中所涉及的认知、情感、神经加工机制等的活动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20.
巴蜀好游嗜赌,自古风尚相沿。早在《隋书》就记载蜀中士人悠闲聚会喜欢意钱等博戏。清代“湖广填四川”后,大量南北移民人四川,各种博戏入巴蜀,赌戏更是南北兼融。在巴蜀地区来看,清代赌风最盛,当为成都平原一带。古今巴蜀地区赌风尤盛,但经济意义上豪赌大博并不明显,民间博戏的休闲娱乐功能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