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乃商朝后半期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卦时刻写的一种所谓卜辞,也间或有少量与占卜有关以及其他偶然的记事文字。这种所谓甲骨卜辞,虽然严格的说起来并不是什么历史记载,但是因为它的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又因为时代比较早,无疑是研究我国古文字和古代史特别是研究商代历史的最重要的直接史料。甲骨文,自从1899年被学者认识后,八十多年来,先后出土,约在15万片以上,从事甲骨文研究的中外学者作家有400多人,论著达2000余种,所谓甲骨学,在今天已经成了国际上非  相似文献   

2.
研究秦以前中国史籍记载形式的起源和发展,对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史籍的出现和内容极为必要.本文以殷、周王朝以及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史官记载历史的一般形式为研究对象,说明其发展、变化,并进而探讨对后代史籍的影响.一殷代的卜辞、金文殷代的卜辞,是殷王朝担任占卜的贞人,通过占卜向神预问吉凶结合记录殷王活动、政治大事,然后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辞句.卜辞内容的主要部分,是对神请问未来的吉凶,即所谓命辞或贞辞.贞,其意即为占卜、卜问.例如贞"王子六月,入于商?"(意为  相似文献   

3.
商代地理研究是殷商历史研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郭沫若在王国维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甲骨卜辞“计日干支与地名系联法”和“同版卜辞地名系联法”以及“异版卜辞地名系联法”。其后董作宾、陈梦家、李学勤、丁山、郑杰祥等以及日本学者岛邦男、松丸道雄等为商代地理考证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代地理研究是殷商历史研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郭沫若在王国维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甲骨卜辞"计日干支与地名系联法"和"同版卜辞地名系联法"以及"异版卜辞地名系联法".其后董作宾、陈梦家、李学勤、丁山、郑杰祥等以及日本学者岛邦男、松丸道雄等为商代地理考证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史官文化和历史记录 从卜辞和铭文证实,殷商已有了文字。有了文字,就有了文字记录的历史。《尚书·多士》周公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以前的夏人有没有典册,不得而知。但是,从《尚书》中《多方》《召诰》之类的记录来看,说到殷就说到夏,因为夏朝的历史是殷人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候的人总把夏商周三代并称。从历史文献上看到,夏代起有了世系和年代,并有夏代的纪事。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所记殷王世系及纪事,经卜辞证明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6.
殷墟村南系列甲骨卜辞中有些字与该系列不同的组类有较稳定的对应关系,如历组和无名组卜辞中有的字构造不同,无一和无二类有的字书风不同,还有些字因为占卜内容或用字习惯不同而仅见于无名组。它们可作为判断卜辞组类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是指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附近的一整坑的甲骨,从卜辞的内容、字体风格等方面来看,都与殷墟王卜辞有很大的区别,占卜主体为"子",我们把这批材料列入"非王卜辞"中。之前出土的甲骨卜辞中非王卜辞数量较少,花东甲骨的出土丰富了非王卜辞的研究史料。学界对这批材料所属时代、占卜主体、主要人物以及占卜内容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让我们对殷商时期的贵族生活面貌也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释"禅"     
首先分析了“禅”字的构成部件“单”的形体义以及“单”在卜辞里的用法。“单”的甲骨文形体义为树干状,作为树干的“单”可以用于燎祭活动,即焚烧树干去祭祀天神或祖先。卜辞里所谓四单的“单”,其功能就是将树干用于祭祀,而置树干之地自然就是祭祀的场所。“禅”当为会意字,其形体义为用树干祭祀,《说文》解释“禅”为“从示,单声”的形声字,不确,为缺乏历史演变的分析手段所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甲骨卜辞中的假借字作穷尽性的测查 ,以揭示甲骨卜辞中假借字产生的原因、性质、作用等 ,并力求从这一历史平面总结出早期假借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走上学术道路。由甲骨"文武丁卜辞"的争论进入甲骨学研究领域,在甲骨文的分类和断代方面,首次提出同一王世不见得只有一类卜辞,同一类卜辞也不见得属于一个王世;首创殷墟甲骨非王卜辞说;根据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史料,创始用地理排谱的方法研究殷商历史地理。首次鉴定出西周甲骨文。首次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对战国各种文字作综合研究,促使战国文字研究学科形成。首次推测洛达庙类型文化属于夏代。跟随侯外庐先生从事思想史研究。揭开明末清初大学者方以智遭迫害而死的隐秘真相。60多年过去了,李先生当时提出的这些学术观点至今仍被学界沿用,并日趋完善;他推测二里头属于夏文化等学术观点得到了考古发现的进一步验证。虎年春节前一个晴朗的下午,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宫长为研究员的陪同下,拜访了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泽文博士和助理研究员任会斌博士撰写了两篇专题论文,与访谈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走上学术道路。由甲骨"文武丁卜辞"的争论进入甲骨学研究领域,在甲骨文的分类和断代方面,首次提出同一王世不见得只有一类卜辞,同一类卜辞也不见得属于一个王世;首创殷墟甲骨非王卜辞说;根据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史料,创始用地理排谱的方法研究殷商历史地理。首次鉴定出西周甲骨文。首次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对战国各种文字作综合研究,促使战国文字研究学科形成。首次推测洛达庙类型文化属于夏代。跟随侯外庐先生从事思想史研究。揭开明末清初大学者方以智遭迫害而死的隐秘真相。60多年过去了,李先生当时提出的这些学术观点至今仍被学界沿用,并日趋完善;他推测二里头属于夏文化等学术观点得到了考古发现的进一步验证。虎年春节前一个晴朗的下午,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宫长为研究员的陪同下,拜访了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泽文博士和助理研究员任会斌博士撰写了两篇专题论文,与访谈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走上学术道路。由甲骨"文武丁卜辞"的争论进入甲骨学研究领域,在甲骨文的分类和断代方面,首次提出同一王世不见得只有一类卜辞,同一类卜辞也不见得属于一个王世;首创殷墟甲骨非王卜辞说;根据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史料,创始用地理排谱的方法研究殷商历史地理。首次鉴定出西周甲骨文。首次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对战国各种文字作综合研究,促使战国文字研究学科形成。首次推测洛达庙类型文化属于夏代。跟随侯外庐先生从事思想史研究。揭开明末清初大学者方以智遭迫害而死的隐秘真相。60多年过去了,李先生当时提出的这些学术观点至今仍被学界沿用,并日趋完善;他推测二里头属于夏文化等学术观点得到了考古发现的进一步验证。虎年春节前一个晴朗的下午,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宫长为研究员的陪同下,拜访了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泽文博士和助理研究员任会斌博士撰写了两篇专题论文,与访谈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们在考古发现的古器物中,特别是殷商的甲骨卜辞、两周的青铜器铭文和汉代的木简记录,随时可以遇见极珍贵的片段的历史记载。虽然字数不多,而故事具体,这就是最原始的历史资料,中国现存的最早历史书,象《竹书纪年》、《尚书》、《春秋》,正是这些记载的汇集。春秋鲁文公七年,夏四月,“狄侵我西鄙”的记载,和卜辞中“……五月丁酉,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里有一类卜辞是把“河”、“岳”作为卜问和祭祀的对象,为便称说,本文把这类卜辞叫做“河岳卜辞”。河岳神在殷代外祭诸神中是数一数二的重要神灵,从河岳神的身上,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有关殷代的宗教思想和文化现象。河岳卜辞现已发现不少于千条,数量多,类型齐全,为我们描绘了殷代鬼神世界中河岳神的全貌,是研究河岳神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自然崇拜和山水文化的最完整的原始资料,很值得探讨。从甲骨文被发现以来,研契诸家对河岳卜辞的研究,旁及者多,专攻者少,虽然这些研究对河岳神的性质、职能等都有所论述,但还不够充分和深入,同时还遗留了一些问题至今悬而未决,特别是关于河岳神的神格问题,自然神论者和高祖神论者各持己说,争论不休。由于河岳神之神格问题是河岳卜辞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故笔者不揣浅陋,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对现有全部河岳卜辞进行全面考察的前提下,对这一问题再作一些探讨,学识所限,纰漏谬误之处,尚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姓氏研究之历史回顾曹涛中国的姓氏文化,几乎与中国有文字的历史一样久远。姓氏研究的文献有信史可佐证实的有《尚书》、《诗经》、《春秋》、《左传》以及《楚辞》,还有更远一些的殷商时期的卜辞。但这些典籍有的是史书,有的是诗歌总集,都不专门研究姓氏,只是或...  相似文献   

16.
三宾句是甲骨卜辞特有的一种句式,前哲时贤已有过研究。论文从语义、途径、认知、例句补证四个方面重新探讨甲骨卜辞三宾句。  相似文献   

17.
殷墟卜辞中到底有无"璋"字,它的构形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长期为学术界所关注。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字形、文例以及考古实物等方面进行论证,认为卜辞中的" "就是"璋"字  相似文献   

18.
殷墟卜辞是研究早期汉语的重要资料。卜辞中有"丧众",其本义是失去民心。"市日"是市场集市之日。"立事",义同"举事"。"丕人"即鄙人,指居住于农村的人。"困",相遇之义。  相似文献   

19.
谢亮 《文教资料》2012,(4):23-24
"甲骨文"一词的命名,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在以此命名之前,有各种称呼,如"龟甲"、"契文"、"卜辞"、"殷墟文字"等,这些名称的背后隐现着中国早期甲骨研究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名称来呈现当时的甲骨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甲骨文器物字为研究材料,对比卜辞用例及考古器物发现,补释《甲骨文字典》器物字词义,增补卜辞用例,以期对甲骨文字学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