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吐尔贡·阿勒玛斯陆续出版了《维吾尔人》、《匈奴简史》、《维吾尔古代文史》三本史书。据出版《维吾尔人》的出版社在该书文前加的“出版社的话”中说,作者从50年代起,以“认真负责……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对待历史”的态度,“经过30年的艰苦探索和艰难的劳动……写出了我们的历史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真面貌”,并明确声言,这几本书主要是给不“了解本民族真正的历史……的青年”读的。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极少数人借学术研究,著书立说,大肆散布民族分裂主义观点,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吐尔贡·阿勒玛斯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在1986年、1988年、1989年分别出版了《匈奴简史》、《维吾尔古代文学》和《维吾尔人》等三本书,用歪曲、纂改、杜撰、伪造历史的手法、在意识形态领域里鼓吹和散布以“独立”为核心的民族分裂主义思想。“三本书”并不是学术著作,而是在学术研究的掩护下,鼓吹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吐尔贡·阿勒玛斯如梦惊醒一般,突然拿起笔写起历史,一时间成为“历史学家”,他“对历史持历史维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的态度”,接连发表《维吾尔古代文学》、《匈奴简史》和《维吾尔人》三部篇幅较长的“著作”,描绘出维吾尔族历史的“早期”以及“中世纪时期的真实面貌”,并特别强调“了解民族的真正历史是新一代不可推辞的义务”。真是言大意深。难怪《匈奴简史》被译成德语在西德汉堡出版;《维吾尔古代文学》被  相似文献   

4.
吐尔贡·阿勒玛斯不是历史学家,缺乏编写历史的基本常识,他的三本书大部分是抄袭别人的东西,而且将别人的东西又以自己的偏见篡改而成的。他对史料随意取舍或故意歪曲,有许多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也串连起来,以主观意图编写历史。结果《维吾尔人》、《匈奴简史》、《维吾尔古代文学》三本书有各种各样的错误,大的以百计,小的不可胜数。这里仅举十余例予以驳正。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人》一书,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89年10月维吾尔文出版,精平装印数八千册。 该书“出版社的话”颇吸引读者。“活”说:“诗人和历史学家吐尔洪·阿勒玛斯……从50年代开始便着手研究维吾尔历史,并收集各种来源的丰富的历史资料。认真负责的吐尔洪·阿勒玛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对待历史,经过30年的艰苦探索和艰难的劳动,在这本书中写出了我们的历史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真面貌”。站在中介角度的出版社,这简短的几句语言勾  相似文献   

6.
吐尔贡·阿勒玛斯在其《维吾尔人》、《匈奴简史》和《维吾尔古代文学》几本书中,谈到了维吾尔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并说明在这个问题上,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待了历史”。与此同时,在历史著作中常常遇到的“人种”、“种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部族)等观念上,也说了一系列话。这些概念早已解释明确,得到解决。吐尔贡·阿勒玛斯未能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弄明白这些概念,而是混淆了这些概念,或者企图曲解这些概念。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申这些概念。  相似文献   

7.
术术 《学子》2004,(12):65-65
目前,笑星姜昆带着一本《笑星的爱》亮相北京王府井书店,这是他在《笑面人生》、《自我调侃》之后推出的第三本书。姜昆笑称这本书是“小人儿书”或者叫“连环画”,因为自己主要是为书中的图片撰写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谚语.以其历史之久、数量之多、涉及之广、思想之智慧、语言之生动、形式之完美,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园中的一支瑰丽奇葩。笔者在分析维吾尔谚语六大特点的基础上,统计了《维吾尔谚语》(阿版、黄版)中含有“四十”的谚语22条,对比了不同之后,分析了“四十”在谚语中的御用内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维吾尔人》等三本书中,作者千方百计刻意宣传的,是泛突厥主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采取混淆概念的手法,把民族、人种与国家混淆起来;把民族的族源和民族的形成融合过程混淆起来;把民族间的文化传播和民族文化的来源混淆起来;把古代突厥语系的各民族和维吾尔族等同起来;把中国历史上的历代中央王朝和现代概念上的伟大祖国——中国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看过的书有很多,有《水浒传》、《鲁宾迅漂流记》、《西游记》等,但使我感慨万千的是《历史的选择》这本书。细细阅读这本书,我充分地了解了祖国九十年来经历的光辉历史。从鸦片战争起,中国人民饱受摧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走向如今的世界强国。这是历史的奇迹,更是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历史的见面     
《大学生》2014,(13):118-119
今天来的人都是对历史感兴趣的吧?这称得上是一次历史的见面了。我的这三本重新出版的书分别是《曹寅和康熙》,这是我的博士论文,45年了,生命力很强,1966年写的,这告诉大家要好好写毕业论文。第二本书是《胡若望的疑问》,讲了18世纪一个中国人在法国的生活。第三本书是关于一堆人了,叫做《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12.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三册,将从1984年秋季开始供书。这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及各地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意见,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第三册(以下简称原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现在对本书作一简单介绍。 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是新增加的“一元多项式和高次方程”,作为选学内容。将它安排在本书的开头,是为了与相关内容“复数”(高中《代数》第二册最末一章)衔接得更为紧密。第二章是“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第三章是“概率”。原高中数学第三册中的选学内容“数的进位制和逻辑代数简介”,这次暂未列入本  相似文献   

13.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马克思称誉它是“黑格尔的圣经”,“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这一概括既肯定了《精神现象学》一书的历史地位,又说明学习这本书的重要。《精神现象学》的内容搏大精深极其丰富,而建立真理的科学知识是其根本的目的所在。黑格尔说:“只有真理存在于其中的那种真正的形态才是真理的科学体系。我在本书里所怀抱的目的,正就是要促使哲学接近于科学  相似文献   

14.
闪光的韩寒     
“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这是韩寒的一句话。读韩寒的文字,于我已有一段历史了。从他的第一本书《三重门》,到今天的《像少年啦飞驰》,  相似文献   

15.
古籍中,“六艺”有两种意义。其一,指射、御、礼、乐、书、数六种知识技能。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其二,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绝大多数情况下,“六艺”指前一种意义。这是因为,后一种意义中,六本书中的《乐》已经失传,流传后世的只有五本书,常称之为“五经”,而很少称之为“六艺”。  相似文献   

16.
从2002年春季起,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下册将与广大师生见面了。与上册一样,这本书(以下简称“本书”)的编写,也是依据了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本书的章节安排和主要内容,也是将修订大纲中“教学内容要点”和“内容概述”有关世界现代史部分的要求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阅读《汤因比的历史哲学》,了解到汤因比经常从哲学的视角思考宇宙人生和社会历史的诸多重大问题,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历史哲学思想,被视为现代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一位主要代表。本文是根据这本书中比较感兴趣的汤因比对文明阐释的理解,分为三个部分,对他的文明进行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是这样介绍《海国图志》的:“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海国图志》1842年出版时为50卷,后来内容不断增加。1852年出版时已有100卷。”然而,相关研究表明,《海国图志》出版之后,在清政府几乎是“无人问津”,而在日本却备受青睐,有人用贵重的黄金购买这本书,赞誉其为“海防宝鉴”。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见面     
正今天来的人都是对历史感兴趣的吧?这称得上是一次历史的见面了。我的这三本重新出版的书分别是《曹寅和康熙》,这是我的博士论文,45年了,生命力很强,1966年写的,这告诉大家要好好写毕业论文。第二本书是《胡若望的疑问》,讲了18世纪一个中国人在法国的生活。第三本书是关于一堆人了,叫做《改变中国》。历史是一个悲伤的学科早期,我的研究兴趣主要放在清朝。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康熙自画像》,是对皇帝的一种探索,还有嘲讽、轻松的成分在。有人问我,凭什么有权给一个中国皇帝作自画像?其实,这不是有没有权利的问题。我看到了一些材料,对这个非常感兴趣,所以就从自己的视角描述了一个皇帝。  相似文献   

20.
前一段时间,我晚上回去的时候,常常会翻看女儿的一本课外书,叫《希利尔讲给孩子的世界史》,这是小学老师布置的寒假阅读作业,我女儿对历史还不太感兴趣,没看完。我倒是把它看完了。这本书的标题是“世界史”.但里面的内容百分之九十以上说的是欧美国家的历史.所以这本书.如果把它叫做“世界史”的话,我觉得,这本书的史观是有问题的,就是典型的“欧洲中心”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