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敏求为宋代杰出史学家,家学渊源深厚,著述甚丰,其所撰<河南志>和<长安志>在方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河南志>,无论在时间上、编写体例上和对后世的影响上都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景定建康志>为宋代地方志书的杰作,但作者周应合鲜为人知.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新见史料,考证周应合的家世、生平、仕宦经历和主要事迹,以加深对周应合和<景定建康志>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景定建康志》是南宋地方名志之一,除了编纂体例、著述宗旨、编纂方法等方面的优越与进步之外,志书也有着较大的地名学成就,记载有山、水、桥、路、坊、里等诸多地名,负载着丰富历史信息,更对部分地名着力考证与辨析,涉及地名用字、读音、含义、指位等诸多方面,是南京地名学史,乃至中国地名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淳熙二年(1175)纂修成书的<新安志>是方志学和徽学等研究的重要资料.康熙<徽州府志>与淳熙<新安志>属同一性质的徽州地方志书.康熙<徽州府志>在内容上对淳熙<新安志>的继承主要体现在非常重视人物、人口、土地、赋税、物产等内容的记载.但是,由于两部方志的纂修年代整整相距500多年,康熙<徽州府志>在纂修内容上也适应了时代发展,资料含量明显扩大.内容更为翔实.  相似文献   

5.
1984年,上海书店影印出版<陇右稀见方志三种>,内收<新增岷州志>、<安西採访底本>、<甘肃巩昌府会宁县乡土志>,皆系杭州刘子亚先生家藏稿本或抄本.三志不见于诸书著录,亦无公私收藏,确为海内孤本,弥足珍贵.对考订三地的方志源流,征稽西北史事,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钦定热河志》是清代乾隆时期官修方志,是记述热河地区自然与历史文化最早的地方志。编纂原则,皆为叙述内容的需要而定,内容丰富,体例完善,突出了地方特色。全书不仅是地方资治、教化和存史的依据,而且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7.
<七略>、<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是我国文献学史上的重要文献目录,均对我国目录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三者在体例因袭、著录、分类和创新等方面存在着诸多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8.
文献学家丁祖荫一生锐意征求、编纂、辑刊乡邦文献 ,为功特巨 ,其《重修常昭合志》于艺文一门致力尤勤 ,使之颇具创新特色 ,在方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南宋罗愿的<新安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方志,是方志研究、宋史研究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其文献价值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新安志>自修纂刊刻以来,虽然历代都有续修和补纂,但缺乏从历史文献学角度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影响到这部文献的利用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王凌凌 《文教资料》2008,(28):114-116
清代秦蕙田的<五礼通考>,以"吉、嘉、宾、军、凶"之序提纲挈领,上至三代,下至元明,综述中国古代礼制,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及其演变的权威之作.<五礼通考>征引典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而在论述历代礼制沿革之时,征引史书礼志最多,其中<宋史·礼志>尤为频繁.笔者对<五礼通考>卷一百四十三至一百六十所征引的<宋史·礼志>进行枝勘,分为<五礼通考>误、<宋史·礼志>误、两者皆误三部分,将可参考之处列于其下,以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新唐书》的撰修是因为宋人不满意《旧唐书》的编撰,认为“记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但《新唐书》在撰修过程中对《旧唐书》的记载能简则简,能省则省,造成许多事件、人物传记等事实不清。从唐中兴名将李晟的出身、官职等记载为例,对照《旧唐书》等古籍的记载,可以清楚地印证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具体的考证,纠正了中华书局1974年版《宋书》标点、校勘以及史实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崂山志》为晚明文士黄宗昌所著,黄宗昌品行刚直、忠勇耿介,然一生命途多舛,故而借著述《崂山志》以发其悲慨;《崂山志》作为崂山文化的第一部记录文献,内容丰富、体例独特,堪称山志史上珍贵的范本。  相似文献   

14.
霍松林先生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古典文学专家,也是蜚声海内外的当代诗人。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唐诗研究,以及诗词创作上,取得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化典籍中的《春秋》经传因其与历史的紧密结合,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对治乱兴衰的考察、突出的人本主义精神和批判意识,以及丰富的历史变易思想等多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历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荆门专志的编纂,始见宋代。《宋史·艺文志》所载"王铢《荆门志》十卷"为可考最早之荆门志,明初已佚。元代短祚,荆门志未见有纂。明代荆门志有洪武叶原瑛版、正统邢宁版、弘治韩铣版、嘉靖林球版和陆里版,皆佚;另有天启版,今馀残篇。清代所修荆门志,以乾隆五十六年荆门改直隶州为界,前此署《荆门州志》,后此署《荆门直隶州志》,增所辖当阳、远安县志。清代荆门志有康熙四年本、乾隆舒成龙版、嘉庆王树勋版、咸丰黄昌辅版、同治恩荣版等。历代史书中的《地理志》及舆地类著作对曾经中断的荆门志编修工作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吕氏春秋》命名与主编问题的文献爬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公元前239年前后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各著所闻编成的一部书,属于私家著作。历来人们对该书所采资料的真实性怀疑较少,但对其书命名含意、吕不韦主编身份却有不少争议。本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辨析,以期对今后《吕氏春秋》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反思"背景下的学术,"历史"成为重新检讨的核心概念."历史志"叙事范式中的社会"生命表述"引起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讨论.对它的重新讨论和诠释,也将成为历史记忆与社会叙事互为前提的逻辑关系.由于传统历史志中对"生命史叙事"缺乏应有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成了王朝更替、帝国政治、国家权力等叙事"话语"的代言,成了统治阶级"制造"官方知识体制的所谓"大历史".文章从历史的概念入手,进而讨论历史中"生命史"之于"历史叙事"、"族群记忆"、"知识体制"、"事实/虚构"等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由杨深秀之子——杨韨田纂修的民国七年版《闻喜县志》,以完备的体例、精详的考辨、保存了大量珍贵、翔实的资料。其中,关于赈灾救荒、金石碑刻以及反映本地学术源流演变等的文献典籍,对深入研究近代社会史以及区域文化史提供了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20.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而《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