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开展对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以西藏昌都地区丁青县巴登水电站为例,对水资源论证报告中的主要部分:地表取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分析、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退水对环境影响分析等进行了论述,以实例阐述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5,(24)
在工业领域中钢铁企业是用水约据第5名的用水大户,退水量中污染物成分较为复杂,退水影响分析是该类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根据马钢公司的实测资料,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的技术要求,在简要介绍马钢公司退水影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钢铁企业退水影响论证的重点,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供退水影响论证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宏岩煤矿9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实例,阐述了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中的有关问题,对水资源论证范围的选取、工作等级的确定、取用水合理性分析以及取、退水影响分析等进行了重点说明。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7)
水资源作为国家经济发展重要保障,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须手段。本文根据国家、广东省及河源市水资源利用相关政策,对东源县涧头镇自来水建设工程取水、用水、退水合理性及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为项目的取水许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桂林愚自乐园艺术园供水工程为例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取用水规模开发利用及地下水资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证,并对拟建项目投产后提出了水资源保护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关于煤矿水资源论证的工作以及相关矿井水资源化的方法,并参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地方的相关文件,以金庄煤矿为例,进行水资源若干问题的研究。重点部分是煤矿水资源的用水量合理性分析、取用地下水水源论证、取水退水影响分析,以及矿井水资源化的意义及内容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依据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以及国务院发布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精神,提出了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五须"建议。1)须强化地方政府的领导责任;2)须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宏观指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3)须坚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质量;4)须加大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的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质量;5)须提高企业法人的节水理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是为协调各方面利益,保障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而设置的。用水资源论证制度来保证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体现了效益和公平的协调。在论证实践过程中,必须逐步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1)
息烽县取用水监管许多工作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很难满足新形势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需求。"十三五"期间,息烽县通过采取完善取用水监管机制、规范取用水监管工作和优化取用水监管基础设施等举措,确保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贯彻落实,促进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最小数据方法的滦河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明权  王继军  周伟 《资源科学》2012,34(1):166-172
为探讨在京津上游水源区实施有效生态补偿机制,减少上下游水资源矛盾,以潘家口水库水源区隆化县、平泉县为例,利用最小数据法推导了在不同补偿标准下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比例,明确了水资源供给量与补偿标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实施生态补偿可以促使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发生变化,减少上游用水,有助于为下游提供更多的水资源,缓解上下游用水矛盾实现上下游协调发展;按潮河流域退稻还旱的补偿标准对隆化县水稻种植农户提供补偿,有74.12%的稻田农民愿改种玉米,能提供水资源服务量是1.41亿m3;根据水资源供给量目标不同,可以确定不同的补偿标准,可根据下游用水需求建立差别化、动态化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我国农业用水现状,以及农业向非农业用水转化趋势,对当前我国用水转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国农业用水转化的可行性,总结出建立和完善农业用水转化补偿机制是保证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取水、退水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水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冯嘉 《资源科学》2012,34(5):827-835
水资源论证制度对于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应当进一步推进该制度的实施。但受制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立法层级过低,水资源论证制度实施面临诸多难题。无论是适用范围狭窄,还是制度实施与上位法规定不符,其根源都是缺乏较高层级的水资源论证制度立法。因而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基本思路就是加强立法,制定一部有关水资源论证制度的行政法规,并以此为统领,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立法体系。只有如此才能彻底扫清制约水资源论证制度发展的障碍,为进一步促进水资源论证制度功能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朝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206-206,115
本文主要根据唐山市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对该地区供水现状及水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对水利院保障能力从水资源、供水、用水及节水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确定水资源保障能力等级,在多种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为可持续发展的用水模式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水权的实质就是收取水费的权力。水利工程供水权就是收取水费提供用水,两种权力承担的义务分别是洁理弃水,防洪退水(包括污水等)。要确保防洪安全,水环境洁净,加强水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水足迹核算的北京市水资源保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利用水足迹对北京市水资源占用进行估计,得出2006年北京市水资源实际占用量为138.28×108m3,能更真实反映北京市水资源实际占用情况。从产业结构及消费构成分别分析了水足迹的情况,得出农作物和动物产品虚拟水消耗是水足迹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粮食及肉类是耗用水资源的主要消费产品。北京市水资源压力为1.37,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产品引进、生态环境保障、动物类及农作物产品用水相应水资源压力分别为:0.082、0.135、0.570、0.016、0.350和0.213。市外引入水资源高达59.78×108m3,对外依存度为0.43,说明北京市本地水资源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分析北京市水足迹组成及水资源保障情况得出结论,市内用水结构优化、虚拟水引进及南水北调是水资源安全保障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详细考察了石洋河流域现行的与土地退化相关的水资源管理现状:①区域水资源利用形成了优先权,工业供水优先于农业用水、中游地区用水优先于上游和下游地区;②农业生产极大超用地下水;③解决水资源问题过分强调水利工程建设;④调配水资源大多依据经验和估算等.分析和评价了区域水资源政策,认为工业用水优先权虽然符合经济增长需要和资源利用效率原则但缺乏社会公平性和生态保护的合理性,土地退化进而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与缺乏有效运行的补偿机制直接相关.最后提出了区域政策完善建议:①经济增长速度要受自然承载能力制衡;②调整农业灌溉用水比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③建立统一的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④建立和实施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补偿机制;⑤加强科技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重点用水单位监控管理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用水效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洛阳市重点用水单位用水效率监控管理工作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洛阳市对重点用水单位用水效率进行监控管理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及取得的效果并提出问题和建议,对开展用水效率监控工作,提高用水效率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与防治土地退化的区域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群 《资源科学》2004,26(6):77-82
详细考察了石洋河流域现行的与土地退化相关的水资源管理现状:(i)区域水资源利用形成了优先权, 工业供水优先于农业用水、中游地区用水优先于上游和下游地区;(ii)农业生产极大超用地下水;(iii) 解决水资源问题过分强调水利工程建设;和(iv)调配水资源大多依据经验和估算等。接着分析和评价了区域水资源政策,认为工业用水优先权虽然符合经济增长需要和资源利用效率原则但缺乏社会公平性和生态保护的合理性,土地退化进而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与缺乏有效运行的补偿机制直接相关。最后提出了区域政策完善建议:(i)经济增长速度要受自然承载能力制衡; (ii)调整农业灌溉用水比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iii)建立统一的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 (iv)建立和实施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补偿机制;和 (v)加强科技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中,计划用水是一项最基本的制度,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用水的需求,科学合理制定的用水计划,并按照用水计划安排使用水资源。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使其成为计划用水赋予用水总量控制和合理配置水资源的新内涵。所以在本文中,主要针对计划用水的管理制度和落实的保障措施进行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