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济转型、具体制度变迁和具体经济制度创新三者是相互关联的关系。具体经济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顺利的重要因素,而当前经济转型的阶段性特点仍然需要具体经济制度的创新,制度变迁的规律和若干要素、具体经济制度变迁遗留的问题也需要具体经济制度创新。具体经济制度的创新路径可以从调整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角色定位、核心制度创新与配套制度创新相结合、自创式制度创新与借鉴改良式制度创新相结合等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2.
市场机制与政府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体制转轨、发展转型、制度完善的“三位一体”发展过程中,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当发挥怎么样的作用,政府如何进一步掌握好经济调节工具和宏观经济政策去影响经济事务。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做出说明,更需要在实践中做出解释。本从历史的演变及现实的角度观察,对上述问题做出分析,认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政治体制与经济制度的“互动增进”,关键在于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政府行为或运行方式的制度创新,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现有理论倾向于认为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等价于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能够自然地得到提高。实际上,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其退出市场的过程也就等同于制度变迁过程。这样,对长期意义下“促进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只能理解为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或有收益(或称预期收益),而降低国有企业退出过程本身的成本才是提高国有企业退出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采用2010—2020年UN Comtrade的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制度环境对中国水产品出口RCEP国家贸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FTA有利于提高中国水产品出口RCEP国家的贸易效率;RCEP国家的商业自由度、政府效率、政府稳定性能够促进贸易效率的提高,而财政支出、贸易自由度和金融自由度对出口效率起负作用。为提高中国对RCEP国家的水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应改善出口目的国的贸易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提高中国与RCEP其他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5.
转型经济期,宏观调控是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辅助手段,为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宏观调控也必须讲求效率。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效率应该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决策效率、宏观调控手段和工具效率、运用成本—收益法则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保建云 《教学与研究》2007,105(8):32-39
本文认为,纯粹的计划制度与纯粹的市场制度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化的极端情况,经济转型具有一般性和更为丰富的内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只能解释转型社会的部分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具有局限性;转型经济学研究必须在对计划经济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进行比较与综合的基础上,突破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和传统计划经济理论的固有缺陷和约束,进行创新性扩展和重构,其研究范式和研究内容必须不断拓展;任何教条化既有理论观点的态度和做法,都不利于转型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既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又是经济转型时期正确处理发展、改革、稳定之间关系的客观需要。如何加快政府改革,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如何加强法制建设,培育和完善中介组织;如何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标本兼治,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从而保证经济转型的顺利完成等等,都是宏观调控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总体上讲,我国近些年来的经济增长应是制度转轨、对外开放与二元经济转型等因素相互作用与协同发展的结果;在我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制度一一经济增长论与二元经济发展论可以同时成立;不过,从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总量贡献上看,二元经济转型的贡献要远大于其他因素。这也即说明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享受了渐进式的制度变迁的好处,而且也享受到了转轨的“后发优势”。当然,从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发展趋势与作用的空间性上看,制约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经济因素将会从以往的经济制度瓶颈转向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上。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经济问题的产生,在于与资源开发、管理等相关的制度安排与运行机制的不合理。资源型地区普遍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和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必要性。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调整、生态环境治理和公共投资等政策手段和措施,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消除了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度依赖,解决了资源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改善了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剖析了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立法的演进和变迁过程,认为微观规制和宏观调控是两种不同却又辨证统一的政府干预经济的立法理念。从直接的微观规制到宏观调控的不断加强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立法理念追随制度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基于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理论来看,财政收入的分配规模能够以实现社会投资最大化、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为追求目标;从资源配置效率理论来看,增强了社会的公平性,保证市场经济体制平稳运行、健康发展。有效地配置市场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货币购买力上升,根治通货膨胀,促进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体现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公平和效率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公平有社会公平和经济公平,效率有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率;公平以效率为取向的公平,效率是在公平基础上的效率。二者相互对应,相互统一,相辅相成。保障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结合,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更好地体制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缓解社会不公的压力,保证社会的稳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制度对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制度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这主要表现在有效的制度安排可以构建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激励机制,大大地降低这个地区的交易成本,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注入这个地区,并提高这些要素的使用效率,因此,制度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方政府竞争的胜负。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过程中一要着眼于改善投资环境;二要着眼于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投资回报率。制度的供给应坚持有效性、稳定性、效益最大化和公平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调节和提高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常常来自高等院校外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中 ,则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和激励机制去推动高等院校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不断优化结构 ,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 ,对于调节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与规模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 ,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平衡地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权力的责任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行政责任出现严重缺位,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必须重新构建行政责任体系,坚持体系严密,结构合理,标准明确,法规完备的目标取向,同时要加大责任追究和惩处力度,确保责任制约到位。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是一种适应资源合理配置,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的经济制度。但市场经济本身有时又存在着缺陷,即市场失效。如何有效地利用国家干预,弥补市场失效,促进经济稳定的发展,这是一个各市场经济国家都面临着的巨大挑战。目前,我国在从计划体制向现代市场体制的过渡中,如何正确定位和构建国家宏观经济干预体系,无疑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资本运作方式的不断多样化,家族制企业已然构成了现代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失的部分。本通过对家族制企业在资本积累、管理成本、组织结构、组织效率、决策机制等方面的优劣势分析,探求出家族制企业在产权结构的合理性、可持续经营、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融资问题等方面所存在的障碍和制约,最终得出结论:家族制企业若要做到可持续性发展,其必然出路便是在以上各方面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经历了20多年时间,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代,中国长期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造成了的效率优先强化的观念,这种过度的市场性取向已经严重地导致了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失衡,损害了地方政府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这给正在试行阶段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基础上,运用Rubinstein(1982)的轮流出价博弈模型研究了地方政府社会保障中的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制度正义实质上是一种价值,经济制度正义状况关系到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影响经济效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正义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正义的扬弃,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正义应包含社会基本权利的平等分配;个人所享受的权利与责任,义务基本对应相等等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主导型经济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想凭借自身占有的资源优势,继续代替市场决策,代替市场去配置资源,不仅会降低经济效益,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失去活力,而且还会增大经济投资的风险。本文旨在结合当前体制改革的现状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