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支气管动脉内灌注药物(Bronchial Artery Infusion简称BAI)是指经皮动脉穿刺,将导管插入靶区支气管动脉,直接向支气管动脉灌注药物,达到治疗目的。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术是于1964年问世的,尤以近十年来,该项技术在肺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并得到医学界同仁的普遍重视,国内文献常有报道,我科自1999.3~2000.3月,对19例肺癌患者进行23次BAI,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肺癌,周围型6例,中央型12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 84例原发性肺癌的超低场MRI( 0 .0 4T)表现。通过对 4 8例中央型肺癌及36例周围型肺癌及其肿瘤转移的影像分析 ,提出超低场MRI对肺癌的定位诊断价值和定性诊断价值。 1 中央型肺癌的表现主要有 :①肺门区不规则肿块影 ;②相关支气管狭窄中断 ;③并发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 ;④纵隔大血管受侵后包绕及压排、狭窄改变 ;⑤肿瘤侵及管腔后显示腔内的肿瘤样信号结节。 2 周围型肺癌主要表现为 :①肺野内不规则肿块 ;②瘤 -肺界面区的小切迹、小分叶、小毛刺、小空泡、小结节 ;③肿瘤供血血管带影 ;④胸膜凹陷征。 3 超低场MRI的定位诊断价值亦很明确 ,也有利于判断肿瘤是否侵及相邻的血管。 4 超低场MRI的定性诊断价值 ,本组资料表明 :①T2 加权像中绝大多数腺癌 ( 81% )和未分化癌 ( 10 0 % )呈现均匀性高信号 ;②鳞癌则易出现不均匀混杂信号 ( 75 % ) ,且更易发生液化、坏死。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6例铁矿工人肺癌的尸体解剖病理学观察。死者平均年龄54.3岁,生前均有与二氧化硅粉尘密切接触史,接触时间平均24.8年。肉眼观察:4例为周围型,1例为中央型,另1例为弥漫粟粒型。镜下检查:腺癌4例(其中1例为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为类癌,另1类为鳞癌。6例均有肺外转移。大体及镜下检查,本组患者均有早期矽肺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变。发现肺癌是仅次于肺结核病的矽肺尸捡标本中第二种最常见合并症。还发现铁矿工肺癌以腺癌为主,似乎较以鳞癌为主的煤矿工肺癌的恶性变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介入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经内科治疗失败的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明胶海绵作为栓塞材料.结果30例患者均栓塞成功,即刻止血率100%、治愈率70%、好转率23.3%,有效率100%,三年后复发率6.6%.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具有操作简单、微创、疗效迅速、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同样能够立即止血,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分析莆田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收集138例莆田地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采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组织中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及2l的突变,同时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38例NSCLC中共检出52例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阳性率为37.7%;外显子19和21突变占总突变的92.3%;腺癌突变发生率占突变总数的73.1%;女性EGFR基因突变率(55.0%)显著高于男性(30.6%)(P<0.05)。结果表明:莆田地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外显子19和21突变为主,女性患者和腺癌患者是选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优势人群。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44例35岁以下肺癌的X线分析,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进行了论述。我们认为,35岁以下肺癌初诊易误诊为结核,肺炎或纵隔肿瘤。病理报告以未分化癌最多,腺癌次之。X线检查以纵膈,肺门肿块和肺不张最多,肺影肿块次之。  相似文献   

7.
金属硫蛋白在消化管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胃腺癌(GTAC)、大肠腺癌(LITA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4例消化管癌组织中MT表达率。结果:MT在食管癌、胃癌、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24/32),52.27%(46/88),59.46%(44/74)。癌组织分化程度低和浸润深者MT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组和浸润浅组(P<0.05)。结论:MT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瘤以进行性痛经、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子宫增大为典型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及生育能力,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激素治疗及手术治疗。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成为目前治疗该病的最新方法。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为7例子宫腺肌瘤患者成功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瘤患者7例,年龄29~45岁,平均年龄37岁,其中未生育3例。1.2方法局麻下,采用Seld inger’s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后,置入动脉导管鞘,将5F Yashiro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子宫动脉主干末端,造影证实后,以PVA颗粒进行栓塞。再次造影肿瘤血管未见显示,主干保留。术毕拔管,穿刺部位加压包扎。1.3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子宫动脉栓塞术,经过精心护理,9~10 d后出院。出院后随访:6例患者第2个月有正常月经来潮,1例患者第3个月月经来潮,7例经量均正常;5例痛经消失,2例痛经较术前减轻;7例患者盆腔B超示子宫腺肌瘤声像均消失。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血管介入治疗作为一项新型诊疗技术尚未...  相似文献   

9.
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因血管破裂而致血液自口腔咯出者,称之为咯血。一般以一天内咯血500ml 为大咯血。大咯血病因很多,主要是结核,支气管扩张,肺部化脓性疾病,肺癌等。Conlan 等报道结核占38%,支气管扩张30%,慢性坏死性肺炎9%;还有肺脓疡,肺癌,肺真菌病、支气管血管瘘;较少见的是韦格内氏肉芽肿、巨大错构瘤及胸部钝性损伤等。大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12例,占85.7%;进步1例,占7.1%;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例,占7.1%.畸形血管团全切11例,占78.6%;次全切3例,占21.4%.结论:显微技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提高了手术疗效,降低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疽的综合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4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内置入支架,并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两次操作全部成功置入支架,术后症状好转,胆红素下降.结论:胆道支架结合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胆道梗阻,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减少并发症,保持支架长期通畅,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发生于鼻腔后部的顽固性鼻出血用传统的前后鼻腔填塞的方法难以彻底止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选择性栓塞颌内动脉、面动脉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效果良好[1],现将有关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3年2月-2009年2月顽固性鼻出血病患者46例,其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31~73岁,平均47岁,均经反复前后鼻腔填塞等处理无效。其中肝硬化引起顽固性鼻出血13例,高血压性鼻出血26例,不明原因性鼻出血7例,均为单侧。采用Seld inger技术,经股动脉引入5 F导管,通过导丝、导管配合及成袢技术,将导管选择性置于双侧颈外动脉开口。先行颈外动脉造影,判断出血的侧别、原因、颈内及颈外的交通情况,明确出血的分支及开口位置后,建立路标并在其指导下超选择插入导管。依血管粗细用不同造影参数行动脉造影,在出血动脉近端缓慢注入明胶海绵颗粒,对出血血管鼻支进行栓塞,阻断出血部位的末梢血管。本组栓塞面动脉30例,双侧上颌动脉14例,单侧上颌动脉和面动脉2例,均一次性栓塞成功。2护理2.1心理护理采取DSA技术进行止血治疗患者一般均为经临床多种方法治疗无效仍反复出血者,加之栓塞术属于创伤治疗,患者及家属可能存在怀疑、担心、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经额面外科手术治疗的59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通过SPSS 10.0软件分析,筛选出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转移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结果:粘液表皮样癌低分化,癌巢边界形态为Ⅲ型,镜下坏死患者术后易发生转移.结论:分化程度,癌巢边界形态和镜下坏死是影响术后转移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客观疗效观察半年生存率为82.52%,1年生存率为36.89%,2年生存率为13.59%.生存质量有所改善.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配合其他疗法能使疗效得以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8例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6例,腺鳞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并透明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子宫内膜腺体失去极性,细胞核变大、变圆、核仁突出,染色质粗或呈空泡状.同时子宫内膜间质消失,代之为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常有炎性反应.子宫内膜样腺癌多数仅累及浅肌层。皆无转移.1例子宫内膜腺鳞癌呈双侧卵巢转移;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40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应注意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局部热疗结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采用顺铂胸腔内灌注结合局部热疗;对照组26例单用顺铂胸腔内灌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局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能显著提高癌性胸水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唯尔本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电切或电灼术后的疗效。方法:对7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经尿道电灼或电切术,术后膀胱药物灌注治疗。同时与31例单纯行膀胱电切或电灼的腺性膀胱炎进行比较。结果:71例术后用唯尔本注射液行膀胱灌注治疗并获得随访,总有效率91.8%;单纯膀胱电切或电灼总有效率72%。结论:唯尔本注射液膀胱灌注对预防腺性膀胱炎电切或电灼术后复发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异常诊疗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有报道[1]3D DSA在发现颅内动脉瘤的个数、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动脉瘤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动脉瘤内有无穿支血管等方面较常规DSA有明显的优越性。本研究主要探讨3D DSA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优越性。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7年3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41例患者,男29例,女12例,年龄35岁至71岁,平均53岁,经血管造影共发现43个动脉瘤,其中2例为多发动脉瘤。43个动脉瘤发生于后交通动脉8个、前交通动脉10个、大脑中动脉9个、大脑前动脉11个、颈内动脉3个、大脑后动脉2个。31例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8例头痛,2例发生TIA入院。对这些患者均行常规DSA后发现疑似动脉瘤者再行3D DSA并三维重建,其中34个动脉瘤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1.2检查方法血管造影机使用GE公司的Innova3100,图像后处理使用GE公司AW 4.3后处理三维工作站。3D DSA具体参数:旋转速度40&#176;/s,视野20 cm,曝光延迟1.5 s,注射速率4 mL/s,总量24 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岩盐气溶胶疗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包括: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岩盐气溶胶疗法),每组30例。通过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评分、肺功能(FEV1、PEF)指标评估岩盐气溶胶疗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疗效,并对患者在治疗前期、中期、后期的疗效进行评定和统计学分析(P<0.05)。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及肺功能指标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岩盐气溶胶疗法是可以有效地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病毒病原学 ,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方法 :应用ELISA及PCR等方法对 7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进行甲、乙、丙、丁、戊等病毒性肝炎检测。结果 :乙肝占6 6 .2 % ,丙肝占 2 .8% ,乙丙混合型肝炎占 9.9% ,乙丁混合型肝炎占 4 .2 % ,未定型肝炎占 16 .9% ,未发现甲、戊型肝炎。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是慢性肝病 (尤其是肝硬化和肝癌 )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